陈路炜
摘 要:俄罗斯当代作家马卡宁在其短篇小说《高加索俘虏》中重塑了俄罗斯传统文学中的高加索形象,进一步丰富了高加索形象的内涵和意义。文章通过对马卡宁《高加索俘虏》的深度阅读,解析了其高加索形象中战争、山民、俘虏等构成元素,分析了马卡宁塑造高加索形象的写作手法,阐述了高加索形象背后“美不能拯救世界”的创作主题。
关键词:马卡宁;高加索;俘虏;形象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094-01
弗拉基米尔·马卡宁出生于1937年,被誉为是俄罗斯文坛“活着的经典作家”。马卡宁作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于1995年发表短篇小说《高加索俘虏》,重新书写和解构了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高加索形象。高加索形象这一主题在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等俄罗斯古典作家的作品中反复出现,而马卡宁的《高加索俘虏》又赋予了高加索形象新的内涵。本文将从马卡宁《高加索俘虏》中高加索形象的构成元素、写作风格和创作主题等来深度分析马卡宁笔下的高加索形象,对当代文学中的高加索形象进行深入研究。
一、马卡宁《高加索俘虏》中高加索形象的构成元素
战争、山民、俘虏……这些元素是传统和当代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关于高加索不断提及的元素,这些元素所形成的形象共同构成了高加索形象这一主题。
(一)战争形象
在俄罗斯的历史中,随着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俄罗斯与高加索爆发过多次战争。在描写这些战争的文学作品中,战争是被歌颂和赞誉的,高加索往往是作为被征服者的形象出现。而在马卡宁的《高加索俘虏》中,“预测性”地描述了苏联解体后的第一次车臣战争,这次战争在马卡宁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充斥着死亡和荒诞。人们不再是为了正义而战,而是拖累于战争的泥潭中无法自拔。马卡宁用冷酷的笔触来书写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被战争裹挟的战士也成了一个个冰冷和麻木的个体。
(二)山民形象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山民往往是像野蛮人一样生活,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等都与俄罗斯人相异。正是这种文化差异,让高加索充满了神秘和自由的异国情调。而在马卡宁的《高加索俘虏》中,高加索的山民形象不再勇敢善战,而是变得胆小懦弱,被战争吓得惶恐不安。战争改变了山民的生活,也改变了山民的精神气质。这样的山民形象再次凸显出此次战争的毫无正义性,让山民们一再的感慨“多么愚蠢的战争”。
(三)俘虏形象
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都写过同名作品《高加索俘虏》,在他们的作品中俘虏都是俄罗斯人,而在马卡宁的《高加索俘虏》中俘虏是高加索人。这一身份的转变使俘虏这个形象变得更为抽象。一方面,高加索人是俄罗斯人的俘虏,另一方面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人处于高加索人的包围中又成了高加索人的俘虏,进而高加索人和俄罗斯人成为了这场战争共同的俘虏。俄罗斯战士在对话中谈到:“他是俘虏,你是俘虏,总之,你的每一位士兵都是俘虏!”马卡宁将俘虏这个形象由个体上升为了整个群体,人们思想和信仰的缺失更使这个群体成为了“精神上的俘虏”。
二、马卡宁《高加索俘虏》中高加索形象的写作风格
马卡宁作为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在《高加索俘虏》这部作品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风格同样浓厚。他运用夸张、隐喻和象征等多种手法,来表现出在高加索、在俄罗斯普遍存在的信仰沦丧和精神危机。例如在《高加索俘虏》的开头和结尾都着重提及了高加索的山:“群山之间他们十分清晰地感觉到美(地形美)—这种美使他们既感到突然,又感到几分畏惧。”;“山。山。山。它们的庄严,无声息的壮丽哪一年才能使他动心—然而,说实在的,它们的美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干嘛要叫住他呢?”。这些山的自然景色所呈现出来的美,一方面象征着高加索人曾经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隐喻着这些美将会被战争摧残的消失殆尽。
三、马卡宁《高加索俘虏》中高加索形象的创作主题
“美能拯救世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痴》中的创作主题,而马卡宁在《高加索俘虏》中通过对高加索形象的塑造阐述了截然相反的创作主题,即“美不能拯救世界。”在《高加索俘虏》的开篇中,马卡宁对“美能拯救世界”就提出了质疑:“士兵们多半以前不知道美能拯救世界,但什么是美,一般来说,他们是知道的。”而在后文中,通过俄罗斯士兵鲁巴欣亲手杀死代表美的高加索俘虏这一情节,彻底地粉碎了“美能拯救世界”的论断。在美是否能拯救世界这一问题的背后,是马卡宁对当时苏联解体后人性世界变化的探究。
苏联解体后,整个社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以往的价值观念也随之轰然崩塌,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并没有被迅速地重建起来。在这样的一种信仰缺失和思想混乱的环境下,对于“美”所能发挥的力量和能力成为了马卡宁思考的重点。尤其是在战争的面前,人性的美所能发挥的正面作用更是不值一提,美反而会毁灭世界。在马卡宁的其他作品中也能够看到他对于美、对于信仰和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存在地位的探讨和追问。
参考文献:
[1]符·马卡宁.高加索俘虏[J].俄罗斯文艺,1997(03).
[2]姜磊.高加索的俘虏[J].俄罗斯文艺,2014(04).
[3]刘文霞.与传统论战——简评马卡宁的中篇小说《高加索的俘虏》[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