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背景下地方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6-11-26 11:08:24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通识教学方式资源

游 雪

(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 四川 成都 610068)

MOOC背景下地方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游 雪

(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 四川 成都 610068)

地方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中存在课程资源不足、质量有待提高、课程重视不足、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MOOC给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资源建设、教与学的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四川师范大学依托MOOC的教学模式,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引入优质MOOC资源,探索实施在学学分认证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将继续深入探索与改革。

慕课;通识教育;选修课;改革

1 地方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资源不足

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在以学科、专业、院系为划分标准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地方高校很难有非常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开设更多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繁忙的专业课教学任务与科研压力导致教师开设通识选修课的积极性降低,通识选修课只是副业,副业课程只有在教学工作量不足或者需要讲台锻炼时才会开设;从知识面的角度来讲,大部分地方高校即使是综合性大学,其举办专业的学科、数量有限,无法做到学科全覆盖,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丰富、全面的选择。

1.2 质量有待提高

从质量管理来说,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是软任务,部分授课教师对课程缺乏重视,教学投入不足,且很多学校在课程的申报、开设、监督、考核评价等方面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评价体系,无法有效保障课程质量;从课堂教学来说,由于近年来各大高校扩招使得校园的各类配套设施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在没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的情况下,往往采纳大班授课,无法展开针对个人的个性化辅导或者课堂讨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明显减少;在这种相对于专业课学习而言更为散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往往自觉性不高,到课率低,影响任课教师授课积极性。

1.3 课程重视不足

从课程设计角度来说,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和开阔他们的视野而开设的,但与必修课程的强制性和专业课程的有用性相比,通识课程的“选修性”和“无用性”也直接影响到它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来自各学科领域的大多数教师不愿意开设这类课程,学生也将之视为“混学分”课程,教学吸引力不足;从课程安排的角度来说,大部分高校更加注重保障专业课的时间安排,通识教育选修课往往让位于专业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受到了限制,只能选择在晚上或者周末进行,而这些时间段往往是学生社团活动、课外活动的多发期,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学生以参加活动为借口逃课,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1.4 效果差强人意

从教学效果来说,不少课程设计理念先进,但由于绝大部分通识教育选修课大都是大班上课,一两百甚至几百人同时上课,教师很难兼顾学生意愿,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一般是“话筒+PPT”的讲授完成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师生之间互动困难,课程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建设整体情况不尽如人意。

2 MOOC给通识教育选修课带来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MOOC与传统的仅将课程视频发布的公开课有着明显的不同。MOOC内置了测试功能,此外还有助教的答疑和作业的要求,平时有问题可以在附属的学习论坛中提出,因为有大量的选课学生,问题会被迅速解答,助教也会随时关注热点问题,并反馈给任课老师,其所设计的学习论坛、辅导、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在线教育的不足。

2.1 丰富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尤其是优质课程资源的缺乏一直是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MOOC的出现,促使不同高校可以共享全国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课程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地方高校仅能根据本校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设置课程的情况,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符合本校大学生需求的优质通识课程,补充学校由于学科特点、发展定位不同存在的学科覆盖面不全、师资不足导致的课程资源不均衡,实现课程内容选择的多元化。

2.2 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聚焦于教师的“教”,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特别是通识教育选修课堂更是如此。MOOC的出现,教学重心由“教”转到“学”,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等,为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教师不再是教学时空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帮助者、合作者。

2.3 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MOOC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更为灵活,突破了传统教学中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与专业课上课时间冲突、跨校区上课麻烦等问题;除此之外,MOOC还能为师生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在平台上交流和分享,可以自由讨论,甚至还可以根据内容或主题组建学习小组、相互批改作业等,解决传统大课堂中教师一人面对上百学生无法做到的相互沟通交流问题。MOOC还带来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借助于各类MOOC平台和大数据的支持,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进行个性化评价和指导,也为教学管理部门选择课程资源和组织课程实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3 通识教育选修课MOOC改革实践

MOOC出现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开放课的大力建设,为深化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进一步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促进教学信息化手段的开发、运用和推广,强化优质教学资源在实际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使用,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打造“传统教育+在线环境”的本科教育混合环境,促进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川师范大学从2014年开始,着眼于推动课程教学方式转变和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坚持以课程在线学习的资源开发和有效运用为切入点,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 李跃. “浅谈开放教育通识课程网上教学的设计”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4).

[2] 韩. 张振虹,刘文. “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pp. 20-27, 2013(03).

[3] 左甜,冯惠敏,黄明东.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 教育研究, 2011(11).

游雪(1988-),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职员,工学硕士。

G642

A

1672-5832(2016)11-0075-01

猜你喜欢
通识教学方式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索科学(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学(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