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杨
充分发挥校园手机报的传播载体作用
丁 杨
【摘 要】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而各种移动设备的普及又使我们和互联网的距离更近了一步。在今天,手机的功能不仅仅局限在发短信和打电话,更可以用来接收各种新闻讯息,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手机的普及程度已经达到了每人一部,而高校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来传播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让科技成为培养和教育高等人才的新工具。
【关键词】发挥 校园手机报 传播载体
(一)校园手机报比较传统传播载体的优势特点
在大学中,学生之间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是非常高的,在他们之间会主动地去分享和交流自己所获得信息,并不会像传统接收信息那样十分的被动。在大部分高校中所使用的传播媒介是比较传统的(例如报纸、校园期刊等),但是在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这些传播媒介所存在的局限性就统统的暴露了出来。手机媒体可谓是异军突起,学校可以将需要传播的内容在制作成手机报,并发送到学生的手机当中;大部分的学生会长时间或高频率的使用手机,而且它具有携带方便、可随时查看、接受信息及时等特点,利用这些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就能够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校园信息传播载体。
(二)校园手机报比较其他新型传播载体的优势特点
根据相关数据的显示,现代高校学生所获得的各种信息途径主要是以网络为主。但是在互联网中拥有海量的信息,大学生对信息的“无限可及”与对信息的“无所适从”明显构成了一对显在的矛盾;与此同时,网络上的信息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容易对辨别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进行错误的引导,很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手机报则可以对信息进行把关,并且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这两个方面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传播媒体来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校园手机报可以真正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真正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因此校园手机报比较互联网和其他类型的手机报更突出和强调信息传播的精准性、易控性和本土性。
(一)将遵循规律与开发引导相结合
校园手机报需要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方向,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判断并把握好时机,就是在千变万化的信息环境中能够准确地把握时机来播报发生在大学生活中的要事。第二个方面是激发学生们的互动性,校园手机报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还给学生们话语权,拥有足够的话语权才能激发学生们的互动性,对于当下的热点新闻进行自由的辩论和探讨。但是,自由的言论是有前提要求和底线的,这就要求校园手机报的办报方针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弘扬先进文化,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目的在于积极倡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将内容为王与形式创新相结合
校园手机报能够在形式上吸引学生来观看,以此来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但是如果在内容上不做出改变,就很容易失去手机报的读者,因此只有丰富内容、提升内容的趣味性,才能发挥教育学生的作用。校园手机报想要成长为一个全新的,或者成为主力的信息传播载体,就需要能够在内容的可读性和形式的新颖性上做出文章。关于这两个方面的改变,就要确定所面向的群众,校园手机报所面对的就是广大的大学生,因此在内容上就要挑选一些符合学生口味的新闻;形式是吸引读者眼球的有一个关键点,传统的报纸会运用大量的文字来讲述新闻,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烦躁心里,没有心情读下去,如果能够注重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就会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从而达到了吸引注意力的目的。
(三)将服务性与指导性有机结合
校园手机报所面临的广大群体是老师和学生,同时他们也是我们应该服务的对象,从这一点上来说,服务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因此想要让校园手机报成为主流的传播载体就需要发布一些多元化的、学生感兴趣的信息(例如就业、创业等信息)。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要格外注意与指导性进行统一,例如,“求学就业”这个版块主要是为大学生分享考试资讯、学习技巧、创业思路、就业趋势以及准确的求知信息, 但间接上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学择业观。由此可见,校方需要将服务性与指导性做好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出传播载体的作用。
三、结语
在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每一个人都在享受到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而人们也正在利用科技使工作的进行更便利、更有效。许多校园也正在利用手机,将其作为一个传播载体来发布各种信息,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其传播载体的作用就会使工作的开展、思想教育等工作变得更加有效。本文对校园手机报的传播载体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高校能够对其进行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杨涵.校园媒体传播效果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16):361.
[2]黄轩庄,余海超.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01):62.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作者简介:丁杨(1983-),女,汉族,四川达州人,硕士,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