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粉宁
高校辅导员队伍科研能力提升问题及对策研究
田粉宁
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既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辅导员队伍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现在的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升其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辅导员 科研能力 队伍建设
2014年3月出台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社会转型期,学生工作不断出现更多富有挑战性的新问题新困难,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理论可以搬用,辅导员只有立足当前的新情况,采用科学的态度,才能创造性地找到对策、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然而根据2016年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四所高校专职辅导员的调查显示72.9%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科研水平比较差或者相当差。多数辅导员没有承担过任何课题项目,极少数的辅导员承担了课和题项目,但级别都比较低,就连一些东拼西凑的科研论文也都是为了评职称的“功利”需要。
(一)辅导员自身科研意识薄弱,科研热情不高
一些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强,缺乏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还有一些辅导员没有意识到提高科研能力会为自己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仅凭经验上情下达就可以,抱有“科研无用论”的思想;还有一些辅导员认为搞科研则是专业教师和专家学者的事情,缺乏进行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辅导员陷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科研工作投入时间不足
除了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外,《标准》中还明确了辅导员的八项工作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实际工作中,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一切工作都和辅导员有关,可见辅导员工作内容之繁多和琐碎。由于“五加二”、“白加黑”地陷于事务性工作,科研工作投入的时间几乎为零,当然难出成果,久而久之,更多辅导员失去了做科研的信心和兴趣。
(三)辅导员科研环境差,缺乏专业培育和指导
从学校层面看,许多高校对辅导员存在只重使用,不重培养,不是很重视辅导员科研能力培育;各层面辅导员培训更多关注学生工作技能的提升,忽视了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育、指导和规划;对辅导员科研团队建设在课题立项申报、成果评定中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致使辅导员的科研工作处于自发和散养的状态。
从自身来看,许多辅导员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学术背景、理论水平、职称等诸多因素地影响了辅导员参加科研机会;缺乏系统的科研专业知识,没有团队的指导和帮扶,缺乏科研成果共享平台,创新成果信息沟通不充分;事务性的工作又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所谓的科研成果也只是闭门造车,东拼西凑;如此的非良性循环导致辅导员科研的团队和梯队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影响了辅导员科研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准入机制,严把进口关
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选聘标准,结合学校专业设置,选聘一批真正热爱学生工作,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背景,且善于钻研的高素质人才,为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动提升,系统规划
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要求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系统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知识,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做一个学习型的导师;研究学习优秀辅导员的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效能,从事务性工作解放出来,最大化利用时间碎片为科研挤时间;“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将科研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强调问题意识,深入思考,系统规划。
(三)健全高校辅导员科研激励机制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工作实际建立科研能力的测评指标体系,充分调动辅导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对其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对其研究成果的重视及奖励力度,积极促进其科研成果转化,为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将科研成果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结合,促进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推荐科研能力强的优秀辅导员参加国际国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
(四)健全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强化机制
以国家、省、市课题为引领,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层次的辅导员科研项目体系,设立相应的辅导员科研单列项目和经费,鼓励高校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建立研究团队、构建交流平台、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来提升辅导员对科研工作的热情;鼓励辅导员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组建学生工作研究团队,为其提供经费支持,并配备团队导师,鼓励他们从不同侧重点开展理论研究;积极构建职业培训体系,搭建科研平台,举办并鼓励辅导员参加相关学术沙龙和论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环境;
[1]沙军.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2]沈壮海.辅导员如何做科研[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3).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