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弢
浅析中国传统堪舆学理论中的景观象征
张 弢
目前我国景观设计的基础源于中国传统堪舆学理论,与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研究园林景观的经验,在此,想着重分析中国传统堪舆学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到的作用和应用,希望能够对园林景观设计学术的推进,起到一些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
传统堪舆学理论 园林景观 造景
风水理论从字面上解释,便是以风和水两个部分组合而成。而这两个字中的含义包含了水文地质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学以及建筑学等多种学科的自然科学。风水理论实际上由阴阳、五行、干支生肖三部分组成。而阴阳这部分的起源最早来于夏朝。阴阳的最早解释来源于对阳光的相背角度,物体背阴的部分叫阴,物体向阳的部分叫阳。
堪舆学理论来源于建筑选址说、考古说、“四象”说、《易经》说。而其中的建筑选址说是堪舆学理论的关键学说来源。我国堪舆学讲究的是专为各种建筑选择最为吉祥的位置。因此中国堪舆学其实也是一种景观设计以及建筑布局的艺术。
建筑物选址方面,根据堪舆学说是十分提倡背山面水。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们便通过很多实践发现,向阳的一面适合人们居住,并且居住在面水的地方,也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不论是人还是动物植物都喜好这种环境,因此生态环境极佳,是人类居住的最好环境。并且有了山的依靠,还可以抵御北方的寒风,冬天也不会变得那么寒冷。三面环水的凸岸建筑房屋也可以不遭受到水流的冲击。
古代堪舆学依旧是我国村镇城市选址和设计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们的智慧结晶,堪舆学中所提到的背山面水等基本选址以及设计格局,其实也现代所谓的环境科学。而这类科学也正是古人实践所得的结果,依据了地质,水文,日照等气象来得出这一系列的堪舆学依旧。就这些依据而得出选址的最佳依据,从而判断出选址的优劣,是否是真正的堪舆学宝地。最终到达趋吉避凶的目的,使得人们更好的从中受益。
(一)“天人合一”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象征
“天人合一”是古时传统堪舆学中有所记载,表达的意思便是人与环境的有机统一,而这一观点也很好的用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认为也需要因地制宜,通过一块地的环境,来确定如何去规划设计此处的园林景观。如公园景观中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随心所欲的设计,而是在设计的期初会进行相应的实地考察,对该地进行检测和观察,观察此地的物种生存环境,以及当地的日照等天气环境因素。也确定最终引入什么物种,才能使得环境更加怡人,并且能够起到很大程度的园林修饰作用。而北京奥林匹克森林便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概公园的设计就是四面环山,河水夹中,水资源变能够滋补整片森林,并且为人类也提高了非常好的居住环境。这一选址也达到了堪舆学宝地的标准。现如今,环境也变得越发恶劣,因此森林湿地等是国家设计的重点,所以堪舆学的选址依据也就大大的运用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二)阴阳平衡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象征
阴阳平衡也包含了哲学辩证思想,同时也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充分地表现出它的重要性。不同属性的搭配,会使整个环境,整个生物圈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让景观设计变得更加有趣。当然这些阴阳相对的有机搭配也是需要科学的理论来加以实施。就如同表现手法,疏与密、虚与实那样,才能把整篇文章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园林景观设计也是遵循着这个道理。如人民公园中,植物景观的设计。阳性树种喜爱光照,因此将其种植面阳,阴性树种喜阴好湿,所以将其背阳种植,最终不仅让植物能够茁壮成长,而且也达到了极佳的园林景观欣赏价值。喜阳植物很多都具有很大欣赏价值,如牡丹、玫瑰等。而喜阴植物也很多,如万年青、绿萝等。这些具有很大景观欣赏价值的植物,很多都用到了园林设计中。所以通过对该地的考察,依据堪舆学理论来选择相应喜好的植物和物种也是园林设计师具备的重要专业素质之一。阴阳平衡的遵循使得整个大自然更加的和谐,也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最终让人类和其他物种都双双受益。
(三)五行相生相克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象征
五行又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组成,五行相生相克也是整个大自然的法则。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需要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来布局,这样不但可以达到审美的效果,而且景观物种也能够更好的生存。就像在公园中种植松树和葡萄树能到加强调节人们心情的效果,这是五行相生, 而五行相克便是如在松树旁种植葡萄,葡萄便无法结果。所以园林景观的设计也要尤为注重五行相生相克,否则最终事倍功半,造成植物无法存活,也无法到达审美价值。
综合上述所说,我国传统的堪舆学理论是经过无数的实践所得,因此具有很强的科学应用价值,而在现代园林景观的科学设计中也是绝对离不开堪舆学理论的依据。所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是需要具备熟练堪舆学理论的专业素质。这样,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才能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1]殷盛男.浅谈中国传统空间设计之风水[J].才智,2016,(9):210~210.
[2]刘道广.从包豪斯的建筑设计论中国景观建筑的艺术设计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5):87~90.
(作者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张弢(1983-),男,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CIDA注册设计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