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婷
从《君主论》浅述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高小婷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态度,来研究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划时代意义,分析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和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从人性论、国家观、政体观、权术观和自由论等 五部分探讨其政治思想,试述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历史意义及理论重构,澄清被误解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本文拟就对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权术统治及其理论建构的价值意义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其思想。
马基雅维利主义 性恶论 权术 功利主义
马基雅维利(AD.1469—AD.1527)是文艺复兴前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历史学家、军事家、剧作家。亚里士多德在对人类知识系统考察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分类,使得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实践科学之一,但他是从广义上来论述政治哲学的各种问题,即研究城邦的善,这正是伦理学思想范畴的一部分。而马基雅维利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既不以伦理为标准,也不以神学理论为范式去研究社会政治问题,而是在性恶论和经验的基础上,从现实角度,理性地分析社会及其政治发展,得出了其以权力为基础的非道德政治论,为政治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径,彻底将伦理学与政治学思想分离,从而形成政治学不同于伦理学的研究范畴,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
14、15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不断发展壮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封建社会专制统治严重束缚和禁锢当时社会的活力,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产阶级发起了一场以宣扬人文主义为内容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进行着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君主论》便是这个时期极其重要的一部作品,创作时期(1513年)正值意大利半岛内忧外患之际。内忧是指教皇教会权力日益扩大,穷奢极欲、腐化堕落使其没有能力统一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半岛,但是却抓住世俗权力的把柄不放,阻止其统治管理国家;外患是指欧洲世界经过30年王朝战争之后,逐渐建立起相对统一的民族国家,在欧洲各国对外扩张和掠夺的过程中,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半岛不断遭到法国、西班牙和日耳曼民族的入侵,人民饱受战乱,国家遭受欺凌,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 统一意大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当时意大利资产阶级最迫切的要求。
(一)人性论
人性本恶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他认为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一切行为都是在为自己谋私利,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人们心目中的贪欲如此顽强,无论他的地位升到多么高都摆脱不了。[1]”他认为这是人性中的固有属性,而这不同于荀子的“性恶论”,荀子强调后天的学习是为了去除行为的劣质,从而合乎社会道德要求。他一反当时许多人赞同的性善论,性善论固然理论上符合人道,但对于当时世风日下、道德败坏的意大利社会而言,是极其不适用的,基于此提出他的政治思想:国家观、权术论等。
(二)国家观
国家产生之前人人处于自然原始状态,人们相互间正常的交往,但他认为人性本恶,都想满足自我私欲(权力欲和财富欲),造成如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所言的“稀缺法则”——财富和权力的有限性和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所有国家,无论新国还是旧国,还是混合国,其首要的基础便是良好的军队和良好的法律。[2]”于是制定刑罚,颁布法律,产生了国家。之后的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思想家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发展了马基雅维利的国家观。他们以两个假设(1.人性本恶;2.国家产生之前人人处于自然的原始状态)为前提,论证了在自然社会中,人们享受天赋的自然权利,而人性是自私的,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占有其他弱者的财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为了生存人们之间订立契约,人们将自己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权力让渡给第三方(仲裁机构),于是形成国家。根据其让渡的权利的多少形成君主专制国家、君主立宪国家和现代西方民主国家。国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的政权问题,“世上最虚伪、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所享有的声望。[3]”为了达到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不择手段地获取国家统治权,从而形成权力、震慑力或暴力,这也是针对当时意大利半岛四分五裂的状态,为亟待解决领土分裂和权力的分散问题而提出的。
建立国家首要的基础便是良好的军队和法律,对于君主而言法律是治理国家的辅助,武力才是根本之道,武力是法律的前提基础。重视军队建设,反对雇佣军队,认为它不能适应国家的需要,所以必须掌握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国家军队。亚里士多德时代政治与伦理道德相互联系,政治就是达到最高的善,而马基雅维利从历史经验出发提出政治就是权力政治,国家的根本就是统治权的获取与运用,并依据武力和法律来维护。
(三)政体观
马基雅维利在比较各种政体的基础上提出混合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其次是共和政体、贵族政体、君主政体。混合政体简单而言是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这三种形式因素的结合。当时的意大利社会,没有建立共和政体所具备的文明基础,“要建立任何一种秩序,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君主专制政府。因为在人们彻底腐化堕落的地方,法律已经起不到制约的作用。这样就必须建立某种最高的权力,凭借君主之手,依靠充分而绝对的权力,才能遏制权贵的极大野心和腐化堕落。[4]”寄希望于君主,希望其用尽一切手段夺取国家统治权,待时机成熟之后再移权给公民议会,从而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君主制是实现意大利统一的唯一方法,这与他所推崇的共和制并不矛盾,其一,反映了他现实主义的态度,其二,君主制是立国之制,而共和国是治国之制。”[5]
(四)权术观
基于人性恶的假设,马基雅维利提出政治就是争权逐利,没有正义和非正义可言更没有道德价值判断。因为评价君王的得失成败往往是依据政绩的。君主应该像狐狸一样狡猾,像狮子一样威猛去玩弄权术和谋略。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提出的“法”、“术”、和“势”,简言之就是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他认为君主慷慨不如吝啬好,这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肆意浪费和挥霍,耗尽国家的资财,留得慷慨之名,但国家资财消耗殆尽、国库空虚,开始横征暴敛,招致民愤和灾祸,最终陷入危机和骂名。
(五)自由论
“自由首先意味着独立,即不受外来侵略势力和暴政的干涉。”[6]取得民族国家的独立,建立共和制政体,使人民免受君主制的暴政,这是保障资产阶级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发展的前提。但是当时宗教神学在政治上日渐世俗化,精神上禁锢人们的自由意志,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所以马基雅维利的自由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由强有力的君主运用一切手段,抵御外敌入侵,实现民族独立发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国家。“一个自由的民族应该有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力,而不是屈服于专制政权的统治。”[7]所谓“政治独立”和“共和自治”,自由不仅是政治自由还包括自由意志,保证公民的政治权利,但这并不是放纵自由,那样会导致“群氓社会”,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自由。第二,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角度解释自由。激发人的理性,提倡人的意志自由,倡导人自己主宰命运,这显然是中世纪以来对思想的公然挑衅,其摆脱了传统道德束缚。
“权力政治观”是其政治思想核心,以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著称。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权力政治观备受各界争议,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马基雅维利主义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马基雅维利主义就是个体利用个人达到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包含两层:第一,任何适应性的社会行为,根据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总是偏爱成功操纵他人行为的个体,这种不断进化以适应社会互动的能力是不考虑互动是合法性的还是剥削性的。第二,特指非合作的剥削行为,其含义来源于管理和领导力的‘黑暗面'。”[8]分为高低马基雅维利主义,前者主义的个体重视实效,保持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能代替手段的辩护。后者主义易受他人意见影响,阐述事实时缺乏说服力。资产阶级学者称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被法西斯分子用做独裁专制的理论来源,并渐渐成为政治上背信弃义、尔虞我诈和不择手段的同义语。时至今日,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理论是必要的。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和马基雅维利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政治思想包括人性论、国家观、政体观、权术观和自由论等,而马基雅维利主义是指“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的原则”,以此来玩弄权术和谋略,被一些激进分子所利用,成为发动战争、奴役人民的手段。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从本质上讲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是由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古典政治学向近代政治学转变的过渡思想,所以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广义而言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以人性本恶的假设为前提,属于唯心主义范畴。这体现在他以人性为出发点而提出的国家学说、政体思想变迁和政治权力观等,从某种程度而言会陷入严重的唯心主义深渊。进一步而言性恶论是不科学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起影响作用,遗传对人起决定作用。第二,马基雅维利思想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色彩,“目的总是证明手段的正确原则”,一方面体现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教会和封建传统道德的荣光,但另一方面体现出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本质,“唯心论者是强调动机否认效果的,机械唯物主义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的,我们和这两者相反,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9]但是我们必须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看待马基雅维利主义。
[1]马基雅维利.论提斯图·李维的前十书,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19).
[2]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51.
[3]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62.
[4]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92.
[5]尚彩伶.消费导刊·文化研究——马基雅维利与荀子政治思想之比较[J].2008(7):200.
[6]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3):98.
[7]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4(1):164.
[8]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2.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825.
高小婷(1994-),女,汉族,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