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心理学分析

2016-11-26 01:31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作弊意志心理学

王 晓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8)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心理学分析

王 晓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8)

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诚信教育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本文从道德包含的四个要素出发描述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现状,并对其作出心理学分析,从而提出高校开展诚信教育的相关对策。

诚信缺失;诚信认知;诚信行为

1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心理学分析

诚信缺失就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认识,本应自觉表现出与认识一致的行为表现,事实却出现的言行不一的情况。

1.1 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

根据已有研究,大学生诚信道德发展出现了偏差,即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诚信认知不正确

诚信认知是指个体对诚信的本质、原则、要求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和思想意识。大学生受外部环境影响往往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诚信意识,并以自己的感性认识指导实践,以至于出现一系列的不理智行为。比如,受周围人不诚信行为的影响,他们就会日渐失去理性的诚信观,而出现了一系列对不诚信行为的认同感,作弊作假现象的泛滥就是这种思想意识的“成果”之一。

1.1.2 诚信情感不稳定

诚信情感是基于诚信认知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大学生受多元价值取向的影响,容易出现现实情境与内心想法的冲突,产生多种情绪。这种多样的情绪体验也会随着诚信认知逐渐深入诚信行为。

1.1.3 诚信意志不坚定

诚信意志是诚信行为履行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克服挫折以期达到目标的毅力与决心,坚强的诚信意志主要表现为在面临多样的诱惑时,克服各种不良动机,做出正确的诚信行为。而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多种利益驱使以至于他们形成了多元的诚信认知,出现多样的诚信情感,无法抵制外界的诱惑,从而产生了薄弱而又动摇的诚信意志。

1.1.4 诚信行为不正确

正是由于具有根基作用的诚信认知出现了偏差,诚信情感不够稳定,诚信意志不够坚定,以至于当代大学生出现了很多错误的行为,违背了诚信原则,比如考试作弊、简历作假、拖欠贷款等等不诚信行为屡禁不止。

1.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学分析

1.2.1 超我尚未形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是为了满足本我的需要,控制本我盲目的激情;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个体的选择往往是急于解决现实的问题,超我的束缚不能帮助个体很好地处理当下的困难,宁愿选择拘泥于自我阶段。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诚信认知,但仍然出现很多不诚信的行为,正是这样的原因所致。为了获得奖学金不惜代价作弊,为了求得一份称心的工作伪造简历,为了贪图一时利益违背贷款信用等等,这些都满足现实的需要,诚信道德原则也就放在了现实之后。

1.2.2 奖励与惩罚——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他认为通过有意识地奖励与惩罚,强化儿童的某种行为,有利于对儿童行为加以塑造。行为塑造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强化物。大学生的行为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幼便形成诚信的美德,并因为周围人对此种行为的大加赞赏而将这种美德保持至今,也会因为他们对自己失信行为的惩罚而不再有这样的行为。大学生群体的作弊作假、自私自利等失信行为如果尚未得到及时的惩罚,就会催生更多类似的行为。

1.2.3 模仿与替代——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估计行为可能会出现的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带来的代价,决定是否要从事这种行为。看到其他人通过伪造简历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看到他人作弊获得各种“优秀”,然而自己的真才实学并不能获得认可与收获。失信的利益远大于诚信的收获。这样的尴尬境地就会让很多大学生放弃诚信美德而加入失信大军。但是如果发现这样的行为并不能带来多大利益时,多数学生还是会选择坚持诚信行为。

2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树立正确诚信认知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是超我尚未形成,也就是说尚未实现以理想的道德标准指导评价自己的实践活动。当下教育重视学生的智育,也忽视了学生的德育。诚信是重要的品德之一,这样的品德教育理应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诚信道德教育应该重视以说教、批评、感化等比较直接的教育形式向大学生传授诚信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与需要,使其对诚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同时,要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自我反思等形式认识诚信本身及其要求,实现真正的认可与接纳。

2.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坚定诚信意志

诚信意志是诚信行为的关键,坚定的诚信意志是将理性的诚信认知转为正确的诚信行为的桥梁。大学生尚未能在众多利益诱惑面前坚持自己的初心,正是意志不坚定的表现。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心理问题,并通过一些情景教学的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诚信的得失,从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守道德的底线,不被不良动机所蛊惑。同时,大学生应积极暗示自我,努力培养自己的坚强个性与坚定意志,发挥自身能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

2.3 奖优惩差,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个体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失去自我,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间接经验是个体在信息多元时代常用的学习方式。因此高校素质教育要充分发挥榜样与典型的作用,通过奖优惩差的形式激励大学生讲求诚信,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此外,大学生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榜样,模仿优秀者的言行,以差者言行反思自己,正反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总之,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现象日益泛滥,不仅高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本人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理性认识,从事正确行为,由内而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诚信道德。

[1] 董萃.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5(3)

[2] 吴继霞,黄希庭.诚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 张宏宇,门瑞雪.大学生诚信缺失心理探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5)

B825

A

1672-5832(2016)10-0062-01

猜你喜欢
作弊意志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防止作弊
观点集萃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跟踪导练(二)5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