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月英
(天水师范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00)
由苏轼“人生如梦”情怀探析中国文学精神
石月英
(天水师范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00)
在中国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长河中,古典诗词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而宋代集大成者苏轼的诗词文作品更是传世盛多,其词中“人生如梦”的感慨多次出现,折射出他的人生体验,蕴含着中国独特的文学艺术精神,这与苏轼以儒释道思想为基础的人生观密切相关,尤其是他一生政治仕途。“人生如梦”饱含思想价值的人生观也给后世文人人生态度与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折射中国文学精神的一面镜子。
苏轼词;人生观;人生如梦;中国文学精神
“人生如梦”是苏轼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诸多诗词作品的主题之一。苏轼在诗词中使用“梦”为意象的频率较高,这个看似虚幻的意象,却蕴含着他跌宕起伏人生的感慨和对宇宙生命的思考。将“虚”与“实”的辩证统一这种独特的创造手法贯穿在诗词中,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来处理,而表现出中国文学所独有的生动气韵,形成了艺术的美。
在政治命运遭厄的不济时运里,苏轼用“人生如梦”给自己找了一个出口,漫长而又艰辛的仕途虽然一挫再挫,但他并没有就此封足不前,消极颓靡,正是以儒释道为体系的通达思想,他将官宦仕途的险恶报以旷达与乐观从容面对。无能为力的贬谪生涯,苏轼用真性情“以苦作乐”。如果现实不能按照理想前行,那他就做自己的梦,正如他在《行香子》里所言“叹嘹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1.1 苏轼“人生如梦”的含义
中国古代以梦为感叹的文人不计其数,最为著名的是庄周梦蝶(见《庄子·齐物论》)。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意识到生命与存在的关系,中间有不少文人都曾感叹有似梦来的人生世事,李白感叹月酒梦,杜甫深沉发出忧国忧民梦,而苏轼在失意低落的人生阴面却高调唱出“人生如梦”。他的“人生如梦”萌芽并形成于知徐州太守时期,而这一观念的成熟却在黄州时期。连续的贬谪并未彻底打倒这一出色的文人,他的“人生如梦”就是一种超世俗烦恼的清净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旷达的人生观,一种对自由精神的无限向往。
1.2 苏轼“人生如梦”的人生观表现
1.2.1 乐观旷达,享受当下
倏然变化的人生带给苏轼太多思考,在他的词中随处可以看到关于人生的吟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道出,有限的人生在千年不朽的古迹面前凸显得淋漓尽致。滚滚的江水,不眠不休地流过沧海桑田,只留下惊涛拍打乱石,激起浪花好似千堆雪,江山好像英雄施展万般才艺的画卷,时间洗尽的是千古风流人物,建国大业与美人如花,即使人生潇洒得意,也不能停止历史前进的车轮,好像三国的故事就发生在刚刚谈笑的一瞬间,词人与周郎同在,神游在似梦的赤壁不禁怀古,苏轼仿佛亲自经历了那场战火的争斗,等一切平息,纵拥有倾世权利与如花美眷,终究敌不过付之东流,过眼烟云。
1.2.2 学会放下,乐对人生
才华横溢的他却并不能全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总是在政局的动荡中一次又一次的奔波,远离政治中心。这样的打击更让苏轼觉得人生如梦般难以掌控,他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里这样写道:“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在重阳佳节,贬谪黄州的苏轼在涵辉楼的宴会上为黄州知府徐君猷作词,他领悟到“万事到头都是梦”,人生转瞬即逝,不必将太多的不如意耿耿于怀,就让它随风而去,就连蝴蝶也会为明日黄花的凋零而惋惜,自己只有珍惜当下,与友人把酒言欢,放下心中的积怨与不平,才对得起有限的人生,才能乐对人生。
1.2.3 心向自由,广纳人生
命运的虚幻无常,让苏轼在连续的贬谪生涯里体会深刻,他一再丧失报效国家的机会,他写下《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在家门前凝望江海,使他不禁动情感念沧海的博大胸怀,萌生出一种追求自由的人生理念。
1.2.4 超然物外,心静自然
与《临江仙》一样带有看透人生并含有深刻哲理的词还有《定风波》,还是在贬谪黄州期间,“穿林打叶”的疾风暴雨入不了苏轼之耳,尽管是竹杖芒鞋也依然可以姿态潇洒边吟歌边长啸。“轻”是脚步的轻快,也是心灵的轻快。苏轼以一个笑傲人生的姿态昂首前行,只是一场雨,却下进了他的心里,人生的风风雨雨,不过如此,一样可以大步向前,不畏艰难,这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豪放大气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尝不是一种对苦难的解脱之语。
2.1 苏轼对后代文人人生态度的影响
《论语·子张》记载道:“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历代文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政治理想,一份赤诚忠心。苏轼的乐观,是被一贬再贬,诗文仍然豁达,他始终没有放弃入世的理想,这就是他和陶渊明的根本区别。他们同在世外,苏轼想入世而不得,不得却不难过。
2.2 苏轼对后代文学流派的影响
苏轼作为宋代文学集大成者,在文坛上颇负盛名。他的人格魅力与处事精神为历代文人向往企及。正是在磨难中顿悟“人生如梦”,让苏轼本是苦涩乏味的贬谪生活豁然开朗,这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和待人接物影响很大。苏辛派的词人在苏轼的影响下形成豪放词风,与婉约派形成对照。宋词不但影响宋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启迪作用。
由此可见,苏轼“人生如梦”的人生观是他在面对大起大落人生后具有的反思精神和客观精神以及他的诗词中的对人生以及天人之间充满睿智和哲理的思考所决定的。苏轼并未以个人为中心,而是对整个自然做整体性审美反映,是有着真正的宏大的宇宙观与自然生态观。有着真正宏大宇宙视阈的艺术家从来不蔑视自然,更不削弱或者排斥自然,往往能够与自然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且越是能够保持这种良好关系的艺术家也许从自然所获得的恩赐和灵感也就越多。
[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苏轼.苏诗文集(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J].文学遗产,1989(5).
[5] 郭昭第.艺术哲学提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I207.33
A
1672-5832(2016)10-0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