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只斯芬克斯

2016-11-26 01:31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玛吉磨坊艾略特

于 淼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她是一只斯芬克斯

于 淼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英国小说家,与狄更斯和萨克雷齐名。其主要作品有《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等。

乔治·艾略特原名玛丽·安·伊万斯(Mary Ann Evans),出生在华威郡一个中产阶级商人家庭(父亲曾是木匠,后暴发成为房地产商人)。三十几岁时,她因翻译工作而开始文学生涯,之后还担任“西敏寺评论”杂志的编辑;在此期间经由介绍,她认识了一生的挚爱路易士(G.H.Lewis),路易士已有妻室,但艾略特依旧不顾外在压力,与其同居;两人随后迁居德国;回国后,虽不见容于当时社会,但两人仍恩爱幸福,在工作与生活中,相互扶持。

由于曾在两所宗教气息浓厚的学校就读,艾略特受宗教影响颇深;平日最喜研究语言,拉丁文、法文、德文、义大利文、希伯来文、希腊文皆能通晓。她一生笃信宗教,却依然极富怀疑精神,一八四一年,随父迁居考文垂,结识自由思想家查尔斯·布雷,受其著作影响,艾略特遂放弃基督教,强烈质疑宗教。因之,在其著作中,偶见其对宗教的理性批判。

因为爱人路易士的鼓励,艾略特年近四十岁才开始写作,发表文章于杂志上;一八五九年,才真正发表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比德》,这部小说一年内再版了八次,受欢迎程度不在话下;一八五九年以后,她发表了两部极为成功、最为著名之作《织工马南传》与《福洛斯河上的磨坊》,奠定了在英国文坛的地位。之后,一八六三年的《罗慕拉》,一八六六年的《菲力克斯·霍尔特》,一八七二年的《米德玛奇》,更是著作丰硕,成就非凡。

艾略特虽相貌平凡,但情感路上却仍有深刻真挚之真情相伴。爱人路易士对其影响甚钜,二人挚爱弥坚,一九七八年,路易士去世,艾略特痛不欲生,但仍发奋完成爱人之遗作;两年后,艾略特更下嫁小她二十岁的约翰·克劳斯(John Cross),二人情深意浓,但艾略特却在同年十二月便病故了,结束了她平凡却又丰富的一生。①

故事发生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朵尔考特磨坊房主托利威夫妇带着两个可爱的孩子汤姆和玛吉生活在美丽的弗洛斯河畔。托利威经营磨坊已经很多年了,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一家人却生活得非常幸福。就在托利威送汤姆去斯特利牧师那里读书时,富商皮瓦特让威克姆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买了磨坊上游的土地,并计划从弗洛斯河里抽水来灌溉农田。这样做势必就会降低磨坊的水位。为此,托利威准备跟威克姆打官司。

汤姆知道这件事后,和同在一起学习的威克姆的儿子菲利普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但玛吉在斯特利家里的这几天,却和菲利普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情。事实上,身体略有残疾的菲利普并不像他的父亲威克姆那样卑鄙。

转眼七年过去了,此时玛吉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然而天资聪颖、桀骜不驯的玛吉却必须遵从种种令人窒息的陈规陋习,并一直为了使自己对知识、爱情以及自由的渴望能和家庭的认同相一致而苦苦挣扎。与威克姆的官司输了后,法院裁决托利威破产,磨坊也归属于威克姆所有。汤姆认为这一切的变故都是威克姆阴谋策划的结果,并再三告诫玛吉从此不要理睬菲利普。为了能让家人有个栖身之地,托利威忍辱蒙羞地留在磨坊做威克姆的雇佣工人。

为了还清家里的债务,汤姆来到姨夫的公司做事。此时,早日为父报仇已经成了汤姆生活的全部,以至于无心关心玛吉。玛吉似乎并不记恨这些,在她的心里,意义充实且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她追求的目标。菲利普从意大利回来后,尽管玛吉躲起来不愿见他,但菲利普还是在儿时经常玩的地方找到了玛吉。玛吉被压抑的情感世界得到了迸发,但却受到视家族尊严高于一切的汤姆的干涉。父亲托利威在一场大病中离开人世后,玛吉的这段感情搁置了下来。

岁月流逝,玛吉的心灵在尊严和欲望的双重压力之下不断地挣扎着、成熟着。可就在玛吉自以为可以用理智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时,表妹的男朋友、叛逆而又不乏热情的斯蒂文闯入了玛吉的生活,使玛吉的情感世界再起波澜。面对心中念念不忘的菲利普和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斯蒂文,玛吉最终选择放弃爱情。可就是这样,当玛吉只身回到磨坊时,不知内情的汤姆还是把玛吉赶出了家门。当天夜里,弗洛斯湖水突然上涨,玛吉和哥哥汤姆在洪水中挣扎一阵后,两人都没有上得岸来。②

“乔治·艾略特,原名玛丽·安·伊万斯,出生在华威郡一个中产阶级商人家庭。三十几岁时,她因翻译工作而开始文学生涯,之后还担任“西敏寺评论”杂志的编辑;在此期间经由介绍,她认识了一生的挚爱刘易斯,刘易斯已有妻室,但艾略特依旧不顾外在压力,与其同居;两人随后迁居德国;回国后,虽不见容于当时社会,但两人仍恩爱幸福,在工作与生活中,相互扶持。”“艾略特虽相貌平凡,但情感路上却仍有深刻真挚之真情相伴。爱人刘易斯对其影响甚钜,二人挚爱弥坚,一八七八年,刘易斯去世,艾略特痛不欲生,但仍发奋完成爱人之遗作;两年后,艾略特更下嫁小她二十岁的约翰·克劳斯,二人情深意浓,但艾略特却在同年十二月便病故了,结束了她平凡却又丰富的一生。”

上面两段是笔者摘抄的作者的生平,是笔者刻意去搜集的,个人认为这字里行间充斥着足足的讽刺。为什么会对艾略特的生平感兴趣呢?因为,笔者的本意是透过作品与作者生平找出作者本人与书中人物玛吉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以论述作者在人生中与其哥哥因人生分歧而疏远敌对26年给作者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与对其作品《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影响。然而,在阅读了艾略特生平的一些记载后,我的感受骤然改变。我对作者以及她此部作品也有了较之前截然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不过是艾略特思想的一个投射,玛吉的结局理所应当,其结局应算作是一种丝毫没有过分的惩罚,那洪水就像《圣经》中上帝消灭败坏了的邪恶的人的洪水,正如作者艾略特本人所应当承受的那样,她的行为令一切的社会道德无法容忍。

小说家兼诗人斯温伯恩曾言辞激烈的说:“书的前三分之二是英语语言中最崇高、最幽默的文体,但谁又能忘记当他读到痛苦的第三章时,那种内心崩溃的恐怖,精神上的恶心、失落和厌恶,加之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并且他认为着这之中玛吉的形象发生了“丑陋的转变”。开始,笔者也是简单地认为,作者既写玛吉“天使”的一面,又写她“魔鬼的一面”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塑造一个完整圆润、有些有肉的小说人物,可是当结合作家本人生平再回过头去看整部作品,笔者的感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艾略特本人不仅认同玛吉的选择与做法,并且还对其有或多或少的褒奖之意,这根本就是一个道德问题!

玛吉,或者说艾略特本人是一只兽性因子完胜人性因子而占了上风的斯芬克斯。小说第一章中,玛吉因为“忙着看书”饿死了哥哥的兔子,那么,看书究竟有多忙呢?撒一把饲料要耗费多少功夫呢?又或者让磨坊里随便哪个工人喂一下也好啊。如果,这件事是因为玛吉是个小孩子,不能以这件事去定一个小孩子的善恶,那么在小说中的第三章,玛吉因为嫉妒露西而将她推到泥地里去,作者本人对这件是的描写看不出一丝谴责。先是爱上菲利普,貌似十分专情,玛吉深深的爱上一个人似乎很容易。可是,为什么后来一下子就能喜欢上斯蒂芬?而且还是因为力比多的缘故?小说中写到“玛吉再一次有了一种强烈的感觉——那种被一个比自己强壮许多的力量关照、保护的快感。”从这之后,玛吉就应该开始了她脚踩两只船的生活。如果说,玛吉真的如以往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一直在牺牲自己,富有同情心,为他人着想,不忍心伤害任何人,那么在她得知威克姆律师卖掉磨坊并明显认可了她与菲利普的关系时就不应该让一直关心她的露西如此的失望——既不答应斯蒂芬的求爱又不说出她不爱他,吊足了斯蒂芬的胃口,并且还答应亲吻他。菲利普看出二人互生情愫,让斯蒂芬代其与玛吉去河上泛舟,斯蒂芬说“我们还是去河上吧,”“这不会伤害到任何人”,玛吉不是有学问吗?不是聪明吗?这种话她能信?她身体里的力比多促使她选择相信,相信了就有借口跟她的情人、她妹妹的未婚夫去河上泛舟了。“当斯蒂芬边划船边对玛吉说着情话的时候,玛吉放松进入了一种梦幻般的状态,也没有了抗拒的情绪。”这个时候她就像一只斯芬克斯,而这只斯芬克斯已完全被兽性因子所掌控。而最终玛吉选择回到圣奥格斯镇或许是因为她对未知的未来感到迷茫感到害怕,她的心中充满了负罪感,作者如此安排或许是因为艾略特本人想要通过写作来释放自己的罪恶感,在小说中做一个与自己所做截然不同的选择。即,不破坏别人的感情,不做第三者,不与一个已经结婚的男人同居,并在他死后两年嫁一个小她二十岁的男人。她也在小说中表达了她对哥哥的愧疚,她想修补她与艾萨克之间的感情,无奈现实中艾萨克一直信守与其妹艾略特决裂的誓言,在小说中玛吉在他们兄妹二人生命中最后的时刻得到了哥哥汤姆的原谅,二人重归于好。

历史上对艾略的评价无非是“维多利亚盛期英国伟大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心理现实主义作家和学者”“智力超群、博学深思,富有道德感,同时,她以强烈的个性,在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写就惊世骇俗的爱情婚姻经历。”那么试问,她的富有道德感在何?难道是毁人家庭,第三者插足?她的爱情婚姻经历惊世骇俗又在何?难道是所谓的爱人过世两年、尸骨未寒之际与小其二十岁的情人上演一场不伦恋然后有悔意或毫无悔意的死于当年十二月?若此评价的作者在书写这些文字时所采用的不是讽刺或反语的手法,那么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艾略特的父母是宗教信徒,对她要求严格,她自己本人也广泛阅读宗教与哲学的书籍。“由于曾在两所宗教气息浓厚的学校就读,艾略特受宗教影响颇深;平日最喜研究语言,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希腊文皆能通晓。她一生笃信宗教,却依然极富怀疑精神,一八四一年,随父迁居考文垂,结识自由思想家查尔斯·布雷,受其著作影响,艾略特遂放弃基督教,强烈质疑宗教。因之,在其著作中,偶见其对宗教的理性批判。”一生笃信宗教,这应该是受其家庭的熏陶,可是她的怀疑精神是不是出自她自己行为的不检点呢?信教,她的许多行为就无法行的出来,而她又屈服于自己的欲望,由此她就去质疑宗教妄图为自己的私欲开脱,为自己的可耻行径编织冠冕堂皇的托词。到最后直接放弃基督教信仰,说实话,从现在开始她的书我本人真的是一本都不想再读。其实,她使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的一位女作家——萧红。可是,萧红或许是因为贫穷,她的苟且出自人性中难以躲避的求生本能,可是艾略特却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好家境,其可谓是暴殄天物,她的行径真是有辱门风,令人发指。

在小说中,主人公玛吉因为自己与律师威克姆的儿子菲利普的纯洁爱情而与哥哥汤姆产生可隔阂,在小说中艾略特把汤姆塑造成为一个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不讲道理的霸道哥哥,甚至因为善良的妹妹爱上了驼背的汤姆而与之反目。如果去查一下艾略特生平资料,我们就不难看出,这根本是她在小说中对自己所作所为的一种粉饰。在现实中,从1854年开始,乔治·艾略特和亨利·路易斯以夫妻之实住在一起,但是他们的关系遭到人们猛烈批评,因为他们并没有结婚,而且路易斯还和另外一个女人保持着婚姻关系。1857年,艾略特取路易斯为自己的姓,但他们从来没有正式结婚。她的哥哥艾萨克对妹妹这种引起争议的、不道德的行为感到震惊,他对她说,他永远拒绝接受她,也不会再和她说话。路易斯1878年逝世,而艾萨克一直信守誓言,知道1880年五月,艾略特最终和另一个男人结婚。同年十二月,她也去世了。

在现实中,艾略特本人没能做到“有道德”,于是似乎是想在作品中寻求一种平衡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她在作品中为自己开脱,粉饰自己恶劣的行为,在作品中惩罚“善良”的自己,以求得减少良心上对自己的谴责(如果她也认为自己有错的话)。“艾略特受到许多伟大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影响,尤其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宗教观以及空的实证主义和利他主义使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观”,这种“独特的”道德观究竟算不算的一种道德呢?小说中的玛吉仿佛想要不负汤姆,不负菲利普,不负司提芬,不负露西,不负父亲几乎是不负所有人,可是现实中的艾略特却负了所有人。这种缺憾仅凭小说是弥补不回来的。维多利亚时代认为理想的妇女应该端庄、美丽、善良而且不要太聪明,或许是社会大众普遍不希望妇女们都聪明成类似艾略特这样吧?如此的会为自己做打算,巧夺人夫,夫死再嫁,再嫁择幼。如果说,有什么事情能比鲁迅抛弃为他赡养母亲糟糠之妻而为了与许广平同居去了厦门大学更让人寒心咋舌的,非艾略特莫属了吧!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比徐志摩抛弃根本是他高攀了人家的张幼仪、又被林徽因分手后去了陆小曼更天理难容的,非艾略特莫属了吧!如果说有什么比萧军对萧红的始乱终弃更让人捶胸顿足的,非艾略特莫属了吧!当然,他们都是“大家”,作品应于其本人私生活分开,可是,笔者始终认为,想要一个人的书度的深刻,就要深入了解作者其人,有时也应该据此选择自己将要深入研读的书籍。

可是,在艾略特所处的那个年代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苦衷,逼的她不得不如此呢?好吧,那我们看一下有几个与她同时代的其他妇女,看看那个年代其他对传统模式化女性形象进行颠覆的妇女是如何争取个人的独立在当时社会立足的,看看艾略特是不是真的就别无选择。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50年开始接受护士训练。当时护士被认为是低下、肮脏的,经常由刑满释放人员从事,因此,她有钱的父母并不同意她选择这份工作。1854年英国卷入克里米亚战争,她从报纸上得知当时的英国军队医院组织混乱而且危险,因此她写信给政府问自己能否前去帮忙。政府同意她与随行38名受过训练的护士同往土耳其,在他们的照顾和卫生保障之下,医院的感染死亡人数大大降低了。弗罗伦斯成为民族女英雄,战争后她创立了伦敦第一所护士学校。护士从此成了受人尊重的工作。

伊丽莎白·芭瑞特·勃朗宁因病一生一大部分时间不得不局限在家里活动,但这并不妨碍她以女作家和翻译家的身份而受人尊敬。她的诗集很受维多利亚时期人们的喜欢,1845年她与另一位著名诗人罗伯特·勃朗宁开始书信往来,他也欣赏她的诗作。鸿雁传书最终使他们坠入爱河,但因罗伯特·勃朗宁比她小六岁,伊丽莎白的父亲强烈反对他们的爱情,更不准他们结婚。1846年,他们私奔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在那里,伊丽莎白的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她在43岁时还诞下一子。伊丽莎白余生都是在意大利度过的,为支持意大利统一运动和女权主义而进行诗歌创作。两位勃朗宁的私奔,是奔得其所。相差六岁,但是真爱,又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双方爱的忠贞,没有什么过错。

玛丽·金斯莉,由于受到维多利亚时期前往偏远地区开拓和探险人们的事迹的启示,她完成剑桥大学学业后决定去非洲旅行。1893年到1895年间,她先后独自到过尼日利亚、加蓬以及喀麦隆,有时乘坐独木舟,有时翻越危险的高山。她是第一个到过这些偏远国家很多地方的欧洲人。在探险中,她发现了很多鱼和两栖动物的新物种,她收集并归类后送到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1897年她在《西非游记》一书中记录了她的这些次旅行,这本书在当时很快受到英国读者欢迎。1900年英国卷入南非的波尔战争后,玛丽作为护士前往前线帮助英国军队,因高烧病逝在那里,年仅38岁。

好了,例子举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在当时那个年代很多女子都选择以高尚的方式去争取自己人格的独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们的传奇经历、她们的各种善行都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很显然,像艾略特这种毕竟还在少数,甚至就此一例。当然,放在别的某些圈子里看,艾略特的有些行为也就算不得显眼了。

艾略特过逝已经一百三十多年,笔者在本篇读后感中的言辞的确有过于激烈之处,对事不对人,略发感慨,绝无对她本人进行诋毁之意。她精通音乐,是水平相当高的业余钢琴家,不仅频繁出入音乐会,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有交往,也撰写过很有见地的音乐评论。珀西M·杨甚至宣称,“如果没有乔治·艾略特,我们就会错过维多利亚时代的音乐生活。”艾略特,在那个年代无疑是有才能的,她有体面的出身,受过良好教育。她会写作,懂音乐。论这些,她无一不在笔者之上,可是就其私生活以及《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这部作品所流露出来的一些想法看,她就像一只被力比多灌醉了魔化了的斯芬克斯,兽性战胜了人性,使她的同情理论失色,由此体现出来的“独特的道德观”另笔者难以苟同。

注释:

① ②引自百度网络.

[1] 罗灿.麦琪的困境与抉择——音乐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里的意义.外国文学,2011年第6期,2011.11.

[2]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3] 杨方林.人生道德再实验——再度《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学术界(月刊)总第162期,2011.11.

[4] 张金凤.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自我——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分析解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27卷,第5期,2004.09.

于淼,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研究生,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J11

A

1672-5832(2016)10-0012-03

猜你喜欢
玛吉磨坊艾略特
老磨坊: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
章鱼心
我和驴子玛吉
“爱到永远”
———摄影大师艾略特·厄维特拍的一组情侣照片
Sing Softer, Maggie 轻点唱,玛吉
磨坊
艾略特的蜜月
穿靴子的猫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
爱情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