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伊璇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 200241)
周济词集版本考略
戴伊璇*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200241)
摘要通过对周济词作的现有版本进行梳理,可以归纳出两个系统:一是青年、中年时期的《求志堂存稿汇编》系统,以周恭寿所刻光绪十八年版为中心;二是晚年的《止庵遗集》系统,以盛宣怀所刻《常州先哲遗书后编》中所收录的周济晚年作品为中心。此外,将历来多被混淆的《存审轩词》与《味隽斋词》做了版本比对后,得出结论是:《存审轩词》是初稿,《味隽斋词》则经过了周济的修改,是前者的修定本。
关键词周济;版本;《存审轩词》;《味隽斋词》;《止庵词》
周济(1781—1839),字保绪,又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江苏荆溪人。作为常州词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学界对于周济词学理论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充足与深入,但是对于他的词作,关注程度显然远远不够,也并未对其词集进行过版本上的考察和梳理。一些学者在提到其词集时,语焉不详,或者笼统地将其词作称为《止庵词》,或者并提他的《味隽斋词》和《存审轩词》两部词集。如唐圭璋先生说“其所自作,则有《止庵词》《味隽斋词》《存审轩词》等不同名目版本”[1](P1231),而《续修四库全书》则只收录《存审轩词》。如果说,这是因为早年文献资料发掘不易,近年来对于周济及其词的研究也并没有建立在重新梳理版本源流的基础之上,更无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因此,关于周济词集,在版本上有些必须说明和矫正的问题。
一周济作品现存版本梳理
周济词集的版本源流与存世情况并不复杂,溯源梳理,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二个系统,而这二个系统有着前后相续的关系。
(一)《求志堂存稿汇编》系统
1.现在提到周济全集,自然会首先举出《求志堂存稿汇编》(下文简称汇编本)。此书应属家刻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即周济逝世53年之后,由其侄孙周恭寿所刻,卷首注明“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季冬之月刊竟”,收录以下内容:
(1) 《介存斋文稿》二卷。
(2) 《淮鹾问答》一卷。
(3) 《介存斋诗》六卷,起乙丑(1805年),有道光三年(1823)自序。
(4) 《味隽斋词》一卷,有道光三年(1823)自序。而其中有道光十一年(1831)作品(《蝶恋花》)*《蝶恋花》词牌下有小序,云:“道光十有一年在辛卯,五月三日燕子矶阻风,读史感赋。”。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中说“周济的《味隽斋词》大都中年以前的作品,道光三年以后的词已难尽考见”[2](P495),应是只从自序的落款时间推断、而并未细看作品内容所得出的结论。
(5) 《存审轩词》二卷,与《味隽斋词》篇目几乎相同,唯最后多一首《哨遍》。亦有道光三年自序,亦有道光十一年辛卯作品《蝶恋花》。
(6) 卷尾有丁晏与沈铭石所撰《本传》、冯元耀《书后》、其子周佐臣光绪十四年《跋》、周恭寿光绪十八年《跋》。
(7) 另附周青《柳下词》,前有道光三年周济所作《序》;以及周济姬人苏佩《贮素楼词》。
周恭寿《跋》中云:“汇编之辑,始事于戊寅,至今日始成刊本,非故迁延,思更广搜罗,要其大备,而卒未有所得,付梓者止此耳。”至于未收入的其他遗稿,周济儿子周佐臣的《跋》云:“容有写本见弆于大方家者。倘嘉惠一二,俾更恢手泽于既湮,则佐臣幸甚。”从这里也不难看出汇编并未收齐周济著作,仍在请求藏家提供藏书版本。
周恭寿等人在编《存稿汇编》时,并未仔细检核内容,而是简单地将手中所收之稿统统付梓,才会出现《味隽斋词》和《存审轩词》的篇目几乎完全一样的情况,而且没有作任何版本上的说明。细勘内容,《味隽斋词》和《存审轩词》的部份词作在某些字句上并不相同,此两种词集应当都是经周济之手编排定稿的,必定有先后之分,后文将具体辨析。
2.有刊刻时间不明的《存审轩词》一卷(下文简称扬州本),实际是汇编本中所收《存审轩词》的上卷。此本卷首有道光三年周济自序,卷尾有牌记“维扬砖街青莲巷内柏华升刻”,后附周青木的《柳下词》一卷,并道光三年周济序。蒋敦复(1808—1867)曰:“借得先生《存审轩词》一卷,读之,是真得“意内言外”之旨。”[3](P195)很可能就是这一版。《存审轩词》通行版本多为两卷,这里提到“一卷”,疑为扬州本,如此便可大致推断扬州本的刊刻时间。
3.有刊刻时间不明的《味隽斋词》一卷,书名已缺,共二册。据版心文字,是与《介存斋诗》六卷合刊,上册诗卷一到卷四;下册,诗卷五、卷六,后附《味隽词》《柳下词》。
在上册尾,即诗卷四末尾有牌记“扬州砖街青莲巷内柏华升刻”字样。而汇编本《介存斋诗》卷四之尾也有此牌记痕迹,只不过被铲削了。由此可推测,此本很可能是汇编本《味隽斋词》的依据之本。
4.陈乃乾所编《清名家词》,成书于1936年,第七卷收录周济《味隽斋词》,未说明版本来源。实际内容与汇编本同,但卷尾比汇编本《味隽斋词》多一首《哨遍》,似是将《存审轩词》中的《哨遍》补入。
5.《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所收录《存审轩词》二卷,正是据光绪十八年(1892)周恭寿刻《求志堂存稿汇编》本影印。
6.近年《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35册中收录《求志堂存稿汇编》的影印本。
7.邵章批校本《存审斋词》,抄本二卷,今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文字与求志堂汇编本《存审斋词》大致相同。此书是马叙伦的天马山房藏书中《清人词》第二百二十六种,未详版本,唯于扉页署“藏清人词第二百二十六种。辛酉二月*此处“辛酉”指1921年。”,下钤“天马山房藏书印”,邵章向马氏借阅,并在书上进行了意校。卷尾有邵氏所作跋文:
甲子季夏,愁霖无俚,假石屋所庋《存审轩词》,意校一过,不审尚有讹夺否。伯褧邵章志。
检谭复堂师《箧中词》所录《止庵词》十首,皆非此集所有,当别有《止庵词》本行世也。章又志。
谭评止庵词精密纯正,与茗柯把臂入林。
(二)《止庵遗集》系统
8.宣统年间盛宣怀辑《常州先哲遗书后编》,收录周济的《止庵遗集》(下文简称盛宣怀本),包括《止庵文》一卷,《止庵诗》一卷,《止庵词》一卷,内容与《求志堂存稿汇编》以及各单行本完全不同,似乎接续而来,多是周济晚年作品。仅就词而言,其中《止庵词》明显按照作品时间排序,起年为道光十二年(1832)春,止年为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十九日,即其病逝前不久。词作中除了有首《哨遍》与其他版本重复以外,其余篇目无一与《味隽斋词》或《存审轩词》相同。
卷末盛宣怀宣统纪元(1909)所作《跋》云:“止庵遗集三卷,周济撰。……著《晋略》八十卷,《介存诗存》六卷,文二卷,《折肱录》一卷,《味隽斋史义》二卷,《存审轩词》一卷,均自刻之。身后友人复刻其文、诗、词各一卷,曰《止庵遗稿》。自遭兵燹,板久不存。其季子燮堂、长孙丹文、侄孙恭寿,先刻《晋略》,后刻《求志堂存稿汇编》,而独遗此种。”
另有《止庵遗集》,红印本,文、诗、词各一卷,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封面有赵尊岳题识:
止庵为常州词派巨子,《词辨》之外,原有《四家词筏》诸辑,而其书不传。此盛氏《常州续丛书》所刊,盖未刻之本也。
武进赵尊岳并识。中元辛未镫日珍重阁。
此种乃盛宣怀辑《常州先哲遗书后编》时的“清样”。
9.《周止庵遗稿》,道光庚子(1840)年刻本。道光庚子,即周济去世之第二年。该本未署刻主,内容含《折肱录》一卷,《止庵文》一卷、《止庵诗》一卷、《止庵词》一卷,其中文诗词所收与盛宣怀本同,或即盛宣怀本所据来源。就《止庵词》来说,这是目前最早的版本,可能是周济病逝于旅中,身边友人得到其晚年遗稿所刊刻的。
10.《丛书集成续编》134册《止庵遗集》文诗词各一卷,据盛宣怀辑《常州先哲遗书后编》本影印。
根据上述的版本比对,可以得出结论,周济共有三种词集,分别是《味隽斋词》《存审轩词》和《止庵词》,均严格按照时间排序,应是经由周济本人整理。《止庵词》第一阕《渡江云》小序曰“壬辰春皖江作”,当年周济五十二岁,《止庵词》最后一阕的落笔时间是己亥年六月十九日,而根据传记,周济“以道光己亥年七月三日,卒于行馆,年五十有九。”[4](P435)可以说,《止庵词》中的词作是他一直创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见证,所以“今存词有《味隽斋词》《存审轩词》,大抵系中年以前所作,后期词已难尽考见”[5](P1194)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二《味隽斋词》和《存审轩词》孰前孰后的问题
《味隽斋词》不分卷,《存审轩词》分为二卷。两种相比,编次内容一样,只是《存审轩词》在末尾多出一首《哨遍》*这首《哨遍》也收录在《止庵词》中,是唯一与《存审轩词》相重的。它排序在第十六首,也就是说还有十五首词从时间上来说排在《哨遍》的前面,而《存审轩词》独独只收了《哨遍》却没有另外十五首,原因尚不明确。。而通过比勘,二者在一些篇目上存在字句差异,可见这两种词集必有一种是初稿,而另一种则是经过作者的修改与订定。有相异之处的作品共40首,《存审轩词》上卷中有28首,下卷有12首,明显上卷的改动处较多,也能看出是周济对其早期的作品修改比较多。从结论而言,笔者认为《存审轩词》是初稿,而《味隽斋词》是经过修改后的本子,理由有二。
第一、《味隽斋词》中改定了绝大部分出律之处。
《存审轩词》之卷一中出律的字句不少,而在《味隽斋词》中大部份都得到了纠正。如《青门引》:
江水无人管。流得一年春短。征帆莫更殢斜阳,碧云暮合,惆怅绣帘卷。灯前劝尽玻璃碗。璧月何时满。西风正好凉夜,笛声隔得红尘断。
《味隽斋词》中,此调如下:
逝水无人管。催送一年春短。征帆莫更殢斜阳,碧云深处,怅望绣帘卷。灯前劝尽玻璃碗。璧月何时满。笛声但怨遥夜,可堪梦向天涯转。
“江水”改为“逝水”,“流得”改为“催送”,“暮合”改为“深处”,“惆怅”改为“怅望”,末二句改为“笛声但怨遥夜,可堪梦向天涯转”,共五处。前四处中除了“流得”和“催送”在平仄上无变化,其他三处都将出律的“江”(应仄)、“暮”(应平)、“惆”(应仄)改了过来。末二句变化较大,原句的“西”(应仄)出律,改为“笛”则合律。
再如《八归》:
江流烟锁,平畴岸接,芦荻斜隐客棹。勿勿春过飞红断,赢得乡园消息,青梅酸老。绿遍天涯迷去马,铲不尽、易生芳草。但祝取、桃李阴成,三径黛痕绕。无计买他云岫,腰镰刈棘,暗遣十年怀抱。弹铗呼鱼,捐金市骨,几度长安西笑。素琴碎后,燕筑休传别时调。尽魂系、翠旌边柳,着甚相逢,赋心应更好。
《八归》仄韵一体乃姜夔自度曲,宋词中作此调押仄声韵者只有姜夔“芳莲坠粉”和史达祖“秋江带雨”两阕,逐字逐句的格律是很严的。在《味隽斋词》中此调共改动九处,“烟锁”改为“岸锁”,“岸接”改为“烟接”,“春过”改为“百五”,“易生”改为“重重”,“弹铗呼鱼,捐金市骨”改为“几人弹铗,几人市骨”,“几度”改为“一例”,“素琴碎后”前加一“怕”字,“休”改作“难”,赋心改为“归来”。改动后平仄格律一字不误,完全与姜夔一致。尤其是“素琴碎后”这一句本来应该是以一领四的五字句,前加一“怕”字才为完整。
此外,《存审轩词》中的一首《卜算子·花房晓露凉》和一首《小重山·落日倚孤篷》,都是调名有误,分别应该是《生查子》和《浪淘沙》,这两处错误在《味隽斋词》中也得到了订正。如果要反过来说《存审轩词》才是校订后的版本,那很难解释周济会把本来正确的调名反而改错,何况他已经浸淫词学多年,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其他词作中的改动虽然比较零散,多是一阕中有一、二处,不如笔者所举的《青门引》、《八归》这样集中,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但是可以看到大部份出律字句都得到了纠正,只是周济本人也并非持严守声律一派的观点,所以改动后仍有个别出律之处也实属正常。
第二、《味隽斋词》更符合周济晚年的创作观念
周济晚年在《宋四家词筏序》中明确提出学词的路径是“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通常认为该观点出自周济的《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朱惠国师在《周济词学论著考略》(收录于《词学》2005年第十六辑)中提出:《止庵遗集》中所存的《宋四家词筏序》,大部份文字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相同,可以说是同一篇序言的两种版本。据朱惠国师的考证,《宋四家词选》的书名很可能是抄录者随意所加,而《宋四家词筏》才是本来的书名,所以本文中引用更贴近周济本意的《宋四家词筏序》。,这是周济整个词学理论的重心,而“世之为词人者”自然也包括了周济自己,周济对清真词的推崇也是经历了一定的心路历程,他在《词辨序》中坦承“余不喜清真,而晋卿推其沉着拗怒,比之少陵。抵牾者一年,晋卿益厌玉田,而余遂笃好清真”,这个从不喜到喜的过程,也体现在两个版本的不同与修订之中。
《存审轩词》中共有两阕《忆旧游》,此调始自《清真乐府》,后来吴文英也填过此调。现摘录《存审轩词》其中一阕:
相逢真草草,甚秋风、吹散行云。记蝉轻双鬓,蛾纤广额,脸断微醺。惜花太解憔悴,宽尽绿罗裙。况凤竹萧疏,缃桃绰约,同倚斜曛。而今追忆处,待芙蓉江上,重见文君。犹带当时怨,是遥山暮霭,寒翠缤纷。不知恨取何事,孤雁入高雯。纵寄得愁来,扬州明月才二分。
周济此阕的格式完全按照梦窗体式而来,而在《味隽斋词》中他将此阕做了些微妙的改动,首先是起拍“相逢真草草,甚秋风、吹散行云”改为“甚相逢草草,一缕秋风,吹散行云”。梦窗此句作“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而清真此句为“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济将第一句的二三句式改为了一四句式,第二、第三句将上三下五改为两个四字句,完全随了清真的格式。接着周济将“记蝉轻双鬓,蛾纤广额”改为“记掩双蝉鬓,映纤蛾广额”,补添了一处漏字,并将第四句从一四句式纠正为二三句式。在换头处,周济将“而今”改成“殷勤”,变成二字短韵。此处清真也是作二字短韵,而梦窗词是五字句,不藏短韵。
改动后全词如下:
甚相逢草草,一缕秋风,吹散行云。记掩双蝉鬓,映纤蛾广额,露靥微醺。惜花太解憔悴,宽尽绿罗裙。况凤竹萧疏,缃桃绰约,同倚斜曛。殷勤。追忆处,待江上芙蓉,重见文君。犹带当时怨,是遥山暮霭,寒翠缤纷。不知恨取何事,孤雁入高雯。纵寄得愁来,扬州明月才二分。
可以看出周济初填此词是模仿吴文英,而在晚年修改时则以清真词为范本了。无独有偶,《存审轩词》中另一阕《忆旧游》也是发生了同样变化:
东风吹别舸,恨遥山、处处颦眉。乍盈盈脉脉,临皋解佩,拟托良媒。映灯试剪秋渌,呼得夜珠来。感密意深缄,微波暗溯,都在停杯。离魂惊倩女,堕梨云纤影,香暖春回。奈被霜钟妬,压鸳衾梦短,红泪先垂。酿愁最苦江水,流不到长淮。待亲见崔娘,镜中蛾绿重细揩。
同录《味隽斋词》中此调如下:
信东风别舸,两岸遥山,处处颦眉。乍解临皋佩,又盈盈脉脉,拟托良媒。映灯试剪秋渌,呼得夜珠来。感密意深缄,微波暗溯,都在停杯。迷离。惊倩女,堕梦影梨云,香暖春回。奈被霜钟妬,压鸳衾未起,红泪先垂。酿愁最苦江水,流不到长淮。待亲见崔娘,镜中蛾绿重细揩。
也是将第一句改为一四句式,第二、三句作两个四字句,“信东风别舸,两岸遥山、处处颦眉”,换头处的“离魂”二字改为“迷离”,变成二字短韵。改动手法和上一阕如出一辙。而在晚年的《止庵词》中也有《忆旧游》一题,现录入如下:
甚长条只管,祖帐离筵,不管春休。定是迷归路,趁晴丝万转,飞绕重楼。倦环泥枕无语,文竹映犀钩。便燕蹴轻轻,蜂黏恰恰,浑付闲愁。温柔。谁伴取,剩小院苔边,红雨香稠。又向沙堤去,认鞭丝帽影,何处嘶骝。故人笑指天末,晴雪要盈头。漫孤负当年,绿蓑青笠双钓舟。
所依正是周邦彦一体,也不难看出作者“历梦窗,追清真”的创作历程。因此笔者判断《味隽斋词》是周济晚年对前稿《存审轩词》的一个修订本。
另外,前面在梳理版本的过程也提到过,陈乃乾在编《清名家词》时,完整收录了周济的《味隽斋词》,唯独在最后多了一首《哨遍》,也就是说,把《存审轩词》的唯一多出的那首收进来了。可见陈氏也同时看到了《存审轩词》,但是他最后选择了以《味隽斋词》作为底本,说明陈乃干进行了词集的比对和选择,也可以看做是本文的一个旁证吧。
综上所述,周济的词作应包括《存审轩词》、《味隽斋词》和《止庵词》共三种,主要来源即是《求志堂存稿汇编》和《止庵遗集》。其中《存审轩词》是周济的早期词集,《味隽斋词》是《存审轩词》的修订本,而《止庵词》则是周济晚年最后的集子,三者共收录208阕作品。周济词集的版本情况其实并不复杂,只是长期以来疏于整理,论者各据其所见而论。希望小文能抛砖引玉,为未来研究周济的各位学者提供一个参考和便利,不至于在尚不了解周济词全貌的情况下,产生偏颇的见解,也希望对周济的深入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2]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3](清)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Z]//续修四库全书:第173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清)丁晏.止安先生家传[M]//缪荃孙.续碑传集五.台北:明文书局,1985.
[5]孙克强,杨传庆,裴喆.清人词话(中)[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刘庆云
*作者简介:戴伊璇(1985-),女,上海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词学。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491(2016)02-0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