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文》所收陈师道《答张文潜书》校勘拾遗

2016-12-08 11:25韩留永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版本

韩留永

摘要:陈师道是北宋文坛名家,他的文集在曾枣庄等人所编辑的《全宋文》中有收录,以宋刻本为底本并且参校其他版本进行整理,但是在版本的搜集方面并不完备,校勘亦有遗漏与讹误,现以《全宋文》所收的《答张文潜书》一文为例,征引其他版本与资料,对校勘方面的不足加以补缺。

关键词:《全宋文》;陈师道;《答张文潜书》;版本

由曾枣庄、王琳等学者编辑的《全宋文》是一部包含两宋三百二十年间所有现存单篇散文和骈文、诗词以外的韵文的大型断代总集,共收录宋人作家九千余位,各体文章十余万篇,共三百六十册,总字超1亿字,内容遍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各个方面。在许多方面具有拓荒与填补空白的史料价值,堪称中国最大且最具世界影响的文献资料宝库之一。《全宋文》的编辑呈现出“因群手分任,难免各行其是”的情况,又加上所收作者浩繁,参与校勘人员众多,校勘方面出现脱漏与讹误,也是在所难免。

《全宋文》中校勘者为陈师道作所撰写个人传记之下,对于其作品校勘版本的依据时提及:“本书所收陈师道文,以一九八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刻本《后山居士文集》为底本,参校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简称马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简称库本)及四部备要本《后山先生集》(简称备要本)。据各本补文三篇,集外辑得佚文四篇,统编为九卷。”据徐小蛮《陈后山集版本源流考》一文介绍,我们可知,除了《全宋文》已经参校的版本外,还有清陶福祥校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与民国张均衡《陈后山集》(三十卷)未能加以利用。张均衡在民国三年的刊刻《陈后山集》,此书系据明弘汉抄本再过临何焯校本刻印,明弘治以来刊行过的陈师道诗文集,要数这一刻本讹误最少。以上两种版本《全宋文》没有作为参校的材料,不能不说在版本方面不算完备。笔者以《全宋文》遗漏的两种版本为依据,参考他书,对于《全宋文》所收录的陈师道《答张文潜书》一文加补订,对于全文校勘不足之出,提出个人的见解,以求教于方家。

一、《全宋文》中“辱贶以文”

《全宋文》中所录为“辱贶以文”,以上所引文字中的“文”字陶福祥校刻本与张均衡“适园丛书”本皆作“友”,应该以宋本作“文”为是,以上两种版本中“友”与“文”因形近而致误。主要根据有以下三个理由:其一,《全宋文》所依据的底本是宋本,作为目前陈师道诗文集的最早版本,从版本出现的时间来看,后二者出现在清代与明国时期,明显晚出于宋版,所以宋本的可靠程度更高。其二,“辱贶”意思是“惠赐”, “辱贶”二字来源出《左传》,《左传隐公十一年》:“君若辱贶寡人,则以滕君为请。”又《左传文公四年》:“今陪臣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从上下文的语意上来看,“文”比“友”更加通顺且符合实际情况。其三,陈师道《答张文潜书》应该他给张耒(字文潜)的回信。陈师道与张耒(字文潜)同为北宋文学家曾巩的弟子,又为苏门六君子,可谓志趣相投,二人之间虽然会面较少,但是有书信往来。李逸安等学者所校《张耒集》中所收录《与陈三书》一文:“履常足下:去年始获闻履常名于友人王子立书中,其后颇见履常诗句文章卓伟过人,上配作者。”故陈师道《答张文潜书》中所谓“辱贶以文”,确切地说,当指张耒所做《与陈三书》。

二、《全宋文》中“君子之所存,去人不远”

《全宋文》中有“君子之所存,去人不远”,“去”字陶福祥校刻本与张均衡“适园丛书”本皆作“夫”,二字形相近,未能断定孰是。

三、《全宋文》中“夫众言却金,三人成虎”

《全宋文》中“夫众言却金,三人成虎”,陶福祥校刻本与张均衡“适园丛书”本皆作“夫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应该较“众言却金”为胜。主要理由如下:其一,从成语的意义上来看,“众言却金”,语义难以解释,而“众口铄金”则为成语,据《辞源》解释:古谚语。喻舆论影响的强大。《国语·周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注:“铄,销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也。”又《鬼谷子·权篇》、《晏子春秋·谏上》、《战国策·魏一》、《史记》八三《邹阳传》、《楚辞·九章·惜诵》、王充《论衡·言毒》皆有此语。“三人成虎”也为典故,语出《战国策》。《战国策·魏策》: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二者语义相近而似而前后呼应。其二,“众口铄金”和“三人成虎”两个典故的连用,与陈师道同时代的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诗中亦使用过。黄庭坚《劝交代张和父酒》:“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黄庭坚与陈师道同为苏门六君子,二人诗文多有唱合,但是《劝交代高和父酒》创作年代不详,无法证明二人之中谁最先使用。

四、《全宋文》“李耽家于濑乡”

《全宋文》“李耽家于濑乡”,其中“李耽”陶福祥校刻本与张均衡“适园丛书”本皆作“李耼”,“耼”就是“聃”的异体字。东汉许慎《说文·耳部》:“耼,耳曼也。从耳,冉声。耼,聃或从甘声。” “耽”亦见于《说文解字》:“耽,耳大垂也。从耳,冘聲。《詩》曰:“士之耽兮。”可见“耼”与“耽”虽然义同声异,其实为两个不同的字。另据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硃韬玉札》及《神仙传》云:‘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摐。”

综上所述,《全宋文》“李耽家于濑乡”之“李耽”,即《史记》中之“李聃”,盖“耽”与“聃”形近而致误,当以后者为是,《全宋文》中失校。

五、《全宋文》“庄休老于蒙”

《全宋文》“庄休老于蒙”,”陶福祥校刻本与张均衡“适园丛书”本皆作“庄周老于家”,当是后者为是,宋本中的异文有不恰当之处,主要理由是与《史记》中有关庄子的生平事迹不相符合。据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蒙,据韩兆琦《史记》(评注本)中所作注释为:“蒙,战国时宋县名,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也有说庄周故里在今安徽蒙城县东门外,并说春秋时的漆园即在蒙城县附近。”可以知道,庄子“尝为蒙漆园吏”,是否“老于蒙”,《史记》并无明确的记载,应该是陈师道为了文章形式上的照应而作的推测,是不够准确的。

根据以上五则校勘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全宋文》收录陈师道作品在校勘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遗漏,《全宋文》未参考的其他陈师道作品版本,在校勘方面亦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曾枣庄, 刘琳.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2]左丘明.春秋左传注[M].杨伯峻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张耒.张耒集[M].李逸安等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5]辞源(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任渊.黄庭坚诗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3.

[8]许慎.说文解字今释[M].汤可敬撰.长沙:岳麓书社,1997.

[9]张均衡.陈后山集[M].台湾:艺文印书馆,1973.

[10]陶福祥.后山集[M].广州:广州林记书庄,1885.

[11]徐小蛮.陈后山集版本源流考[J].文献,1984,01.

猜你喜欢
版本
古籍版本鉴定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历史溯源及其训练学比较研究
《辞赋标义》的编者、版本及其赋学观
《经效产宝》考证
《文心雕龙》版本概述
论《罗氏会约医镜》的版本流传与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