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心雕龙》这部国学典籍,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版本,本文拟对其版本概况、版本流变做一总结,并对主要版本加以描述,以从版本角度窥“龙学”概貌。
关键词:《文心雕龙》 版本 概述
《文心雕龙》这部国学典籍,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版本,本文拟以“龙学”大家杨明照、詹锳等人的研究为参照,删繁就简,择其大端,对其版本概况、版本流变做一总结,并对主要版本加以描述,以从版本角度窥“龙学”概貌。
一、唐代至清代版本概况
至今可见版本数量。据林其锬《文心雕龙主要版本源流考略》一文,清代以前的版本有98种,其中写本15种,单刻本40种,从书本13种,校本27种,注本3种。(《文心雕龙》研究第三辑第26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又据林其锬《明清<文心雕龙>主要注本关系略考》,“据历史著录统计,仅清代以前,《文心雕龙》的版本就有104种,其中写本十四,单刻本三十四,从书本十,校本二十七,注本五,选本十三。”[1]
唐代版本,现存的敦煌遗书《文心雕龙》残卷,系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敦煌鸣沙山千佛洞第288石窟被发现的,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被匈牙利人斯坦因盗去,今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今察此卷“渊”“世”“民”皆缺避或改避,而“忠”(唐高宗太子讳)、“弘”(高宗太子讳)、“照”(武后讳)、“显”(中宗讳)、“隆”(玄宗讳)、“像”(代宗讳)均不避。《颂赞》第九有“仲治流别”,此卷“治”写作“冶”。杨明照认为“治”为高宗讳,作“冶”亦不属缺避。由此可见:此卷书写时间至迟不会晚于开、天之世,也有很大可能出自初唐人手。此卷约存全书26%强,诸家比较一致地认为可据以校正以后传本文字之误者达470字以上。
宋代版本,《宋史·艺文志》有“辛处信《文心雕龙注》十卷”,其书也不传已久。而征引数量较大的有北宋李昉的《太平御览》和南宋的王应麟《玉海》,可是后者宋刻也久已亡佚,《太平御览》是巨型类书,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4),今传有日本存宋庆元五年(1199)蜀刻残本,正文九百四十五卷,目录十五卷;宋闽刻本三百五十一卷、日本安政二年(1855)仿宋刻活字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商务印书馆《四部从刊》以日本蜀刻木为主,补以闽刻本影印出版。
《太平御览》采摭的《文心雕龙》有《原道》、《宗经》等二十三篇的大部或部分,共计四十三则,九千八百六十八字,总字数约占全书三万七千余字的百分之二十七。
元至正本是现藏的最早一部《文心雕龙》刻本,元至正十五年(1355)刊于嘉兴郡学。王元化曾指出:“弘治甲子吴门本、嘉靖庚子新安本、嘉靖癸卯新安本、万历己卯张之象本、万历壬午《两京遗编》本等,与元至正本出入甚少,由此可推出它们大抵属于同一版本系统。”[2]但此本亦有两处重大脱漏:《隐秀》篇脱自“始正而末奇”,至“朔风动秋草”的“朔”字,计四百字;《序志》篇脱自“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的“执”字,至“观澜而索源”的“而”字,计三百二十二字。
明代版本,现存最早的明刻本,即明弘治十七年(1504)冯允中刊本乃直接出自元至正本。冯本都穆跋中有“梁刘勰《文心雕龙》十卷,元至正间尝刻于嘉兴郡学,历岁既久,板亦漫灭。弘治甲子,监察御史郴阳冯公出按吴中,谓其有益于文章家,而世不多见,为重刻以传”[3]的记载,而冯本又是明清许多版本的祖本,如嘉靖十九年(1540)汪一元私淑轩刊本、嘉靖二十二年(1543)佘诲刻本、万历七年(1579)张之象刻本以及崇祯已卯(1639)徐?校本等,都同它有渊源关系。梅庆生音注本系统。另有冯舒手校钱允治本等。
清代黄叔琳《辑注》本为最通行版本,此本覆刻、衍生的版本很多,清代主要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收录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张松孙辑注本、道光十三年(1833)纪昀评本(即卢坤刻两广节署刊芸香堂朱墨套印本)、翰墨园覆刻芸香堂本(刊刻时间不明)、光绪十九年(1893)湖南思贤讲舍重刻纪评本、陈鱣校本、传录郝懿行校本、张尔田临校胡震亨本等等。
二、梅庆生音注本版本系统
梅庆生影响较大,后世很多版本也多依据此版,所以专门对其做一系统概括。梅庆生音注本卷端题“杨升庵先生批点文心雕龙”,有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音注本和天启二年(1622)第六次校定本。
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梅庆生取诸家校证之说,重为改正,别增音注。至天启二年(1622),梅氏又推出第六次校定本,复改补七百余字。万历己酉本有翻刻,且不止一种;天启第六次校定本版片曾经易手,存世有几种后印本,文字、篇数均有异同。
按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中华书局 ,2012年 ),所见梅庆生本有如下几种:
明梅庆生万历音注本,许延祖楷书顾起元序刻于万历三十七年,徐?跋称金陵善本,序后为梁书刘勰传、杨慎与张含书及王氏识语、凡例、校者姓氏目录,卷末朱谋玮跋。
明姜午生复刻梅庆生万历音注本,有傅岩序、杨若题词及午生自序,知刻于天启六年。
明梅庆生万历四十年复校本,卷首有曹学佺、顾起元、冯允中、方元祯程宽叶联芳乐应奎佘诲八家序,卷末都穆、朱谋玮跋。
明凌云套印本,有梅庆生注,对照天启梅本和万历梅本,以徐?校本附页识语及冯舒校本通变篇校语涉及梅本处推测,知非以万历三十七年梅本为底本,卷首曹学佺序写于万历四十年,杨慎与张含书、闵绳初引、凌氏凡例、梁书刘勰传及校诸家姓氏。五色套版,盖刻于万历四十年后天启二年前。
明梅庆生天启二年校订本,卷首顾起元序为梅子庾第六次校定,杨明照曾见此本不下十许部,格式、行款、字体如万历原刻,纸墨逊色多,序后增都穆跋,由卷中间有空白及夹行论之,应为万历原刻改订,非另行开雕,定势篇阙,书名叶存,左下方有金陵聚锦堂字样。
明梅庆生天启二年校订后重修本,卷首处顾起元序外,增洪宽行书曹学佺序,卷末有谢兆申跋及梅庆生识语,各篇眉端间有曹学佺评,定势篇不缺,隐秀篇补有400余字脱文,其他各篇亦有显著改换之迹。
明陈长卿复刻天启二年梅本。
明陈长卿重修本,上半部与原刻同,下半部除补定势篇外,眉端复增曹学佺评。
明梁杰订正本,卷首曹学佺序,注解依梅本间有删节并在每卷后,音则注当字右侧,杨慎、曹学佺评语、梅庆生、许天叙、孙汝澄、谢兆申校语,分列眉端。
三、主要版本描述
金陵聚锦堂本(上海图书馆藏)。卷一首叶版心下镌有“天启二年梅子庾第六次校定藏板”,卷二无之。前有隶书顾起元序,次“梁书刘舍人本传”,次“杨升庵先生与张禺山书”,次雠校姓氏,次校刻凡例,次都穆、朱谋玮跋。封面题“文心雕龙/杨升菴先生批点/金陵聚锦堂梓”。
天启六年(1626)姜午生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四周单边,首傅岩序,次姜午生序,次天启六年丙寅杨若题辞,次“杨升庵先生与张禺山书”,次雠校姓氏,次目录。卷端题“梁刘勰撰,明豫章梅庆生音注,长山姜午生订校”。
明天启二年梅庆生第六次校定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卷一、二首叶版心下镌有“天启二年梅子庾第六次校定藏板”。前有隶书顾起元序,题“万历己酉嘉平月江宁顾起元撰于懒真艸堂,天启壬戌长至日莆阳宋瑴重书”,次万历壬子曹学佺序,末署“天启壬戌孟冬洪宽书”,次校刻凡例,次“梁书刘舍人本传”,次雠校姓氏,次目录。末有万历三十七年谢兆申跋,天启二年梅庆生跋。钤有“丹徒赵氏三愿堂两世所得书记”等印。
与此本同版且印次略同者,所见有一帙,为天津图书馆藏本,钤有“潘叔润图书记”“古吴潘介祉叔润氏收藏印记”“潘介祉印”“玉筍”“潘氏渊古楼藏书记”等印。
古吴陈长卿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卷一首叶版心下镌有“天启二年梅子庾第六次校定藏板”,卷二无之。封面题“文心雕龙/杨升菴先生批点/古吴陈长卿梓”。
钤有“徐乃昌校勘经籍记”“积学斋徐乃昌藏书”等印。与此同版且印次略同者,为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有傅增湘手校并跋,“古吴陈长卿梓”封面遗失。
《文心雕龙》卷八《隐秀》篇有缺文,梅庆生第六次校定本据朱郁仪本补入四百余字。此四百余字,相传源出于钱功甫万卷楼所藏宋刻本,元、明以下诸本皆无之。
第六次校定各本中,仅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本《隐秀》篇增入此四百余字,古吴陈长卿本、金陵聚锦堂本均未录。
万历己酉本之刊刻地,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依据钱允治跋定为南昌,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依据徐兴公跋定为金陵,前贤依据不同的版本各自为说,结论未能统一。
以上为《文心雕龙》版本基本概貌,其中有些问题目前尚未解决,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日趋完善。
注释:
[1]林其锬,陈凤金:《增订<文心雕龙>集校合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第871页,此文原载载福冈大学编《日本福冈大学〈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版。
[2]李金秋:《<文心雕龙·隐秀>辨疑》,语文学刊,2010年,第23期。
[3]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下)》,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967页。
(姜洪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