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明
我认为《品德与社会》课就是教学生怎么做人做事,就是培养学生情商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情商?情商即情绪智商,反映的是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范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指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而情商则占80%。但是目前学校普遍存在偏重学生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却往往忽视了情感智力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下面结合思想品德教学谈谈情商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教师的情商主导品德教学的实效
教师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把。情感是情商的核心因素。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情感的伟大,这一点常超出人们的认识。”情感是学生思考的催化剂,只有在健康情感的驱动下,学生才能在政治学习中获得乐趣。第一,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培养他们正确评判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追求科学与真理的真挚感情,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枯燥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因为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感情的传达,影响学习效果。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情绪低落或一脸严肃甚至严厉,就会让学生们产生胆怯,惶恐,不安、紧张的情绪;如用一种模式到不同班级上课或长期使用没有创新,不仅教师会失去激情,失去机智,而且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情绪烦躁。其结果使师生双方都会疲惫不堪,教学效果就自然大打折扣。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教学设计和创新,自觉进行知识更新,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象,多媒体等)使上课空间更大;经常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总有一种新奇感。另一方面要善于激活自己课堂情绪,以良好的情绪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激发起学生浓厚兴趣。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能激发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因此,在教思想品德学中加强情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用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将国内外时政大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诗词歌曲、谜语漫画、电影电视等融入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强化感知,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中,记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有激情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就会是快乐教学。这样自然营造的良好思想品德课教学氛围必定受学生的喜欢,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就必定会大大提高。
二、正确的情感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教育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塑造人格。没有人格,任何知识和技能都不能对社会有利,有时甚至还会成为危害社会的毒瘤。据一份22个城市的调查报告显示,实际上我国中学生中有各种心理问题者达15%一20%,表现形式以亲子矛盾、伙伴关系紧张、厌学和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等现象为多。这些问题的发生多源于其心中时常涌出的各种非理性情绪。其实在我们周围不难看到:许多学生不懂得尊敬师长,对于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教导根本听不进去。説轻了,当成耳旁风;説重了,就会怒言相向。现代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每个父母都希望儿女能成“龙”成“凤”,都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使他们在完全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由此造成他们自我中心膨胀、不会独立处事。然而,现代社会的竞争日渐激烈,国家的法制日趋完善,对于那些即将踏上社会的学生来说,他们会感到限制越来越多,不如意也会逐渐增多,如果不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去面对困难、在风雨中笑看人生的话,她们就会感到挫败沮丧,或被社会遗忘或极端地走上犯罪道路和自杀的绝路上来。例如: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天内就先后发生两名学生因厌倦上学和练琴而自杀身亡。现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功利性,他们把将来自己可能获得的福利收入、自我价值、社会地位放在第一位。重视现实,轻视理想;热衷功利,漠视礼仪;珍视个人,忽视社会;关注物质,鄙视精神;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日趋庸俗化,玩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追求目标。他们很少崇拜英雄、科学家和政治领袖,而更崇拜明星,并把他们当作偶像。针对以上现状,新课程改革呼唤学校加强情商教育工作。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积极心态,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心理问题的预防。尤其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商的开发,通过心理教育、心理训练,着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自我心理觉察能力和认知水平,学会自我情绪控制,改善其不适当的情绪行为,提高情商水平,让孩子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及具理性信念的人生观,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学习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塑造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协作精神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参与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动,让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得到理解,让人际交往在活动中得到实践,从而使学生懂得与他人进行交往与沟通,在活动中形成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学生以后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如“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不懂怎样交往”、“有的听不得批评,经不住半点挫折”、“有的集体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有的缺乏同情心,团结意识不强”等,使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理解别人,从而培养他们与人分忧、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精神;宽以待人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总之,注重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决心,磨练学生顽强的意志,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情商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是很大的。但它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在于后天培养。当代学生处于形成和走向成熟的阶段,加强情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未来的社会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情商水平,既会做事,又会做人,才能成为一个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