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11-25 15:51杨丽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培养

杨丽

摘要: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身心发育、智力开发都有极大的帮助。新课程改革中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进行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对其正面积极的培养,不仅对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有极大的帮助,对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08-01

数学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须工具,对数学实质的认识不能够仅仅依靠教材来完成,还要将数学知识还原到实际生活中。所以概括来讲,数学知识学习的本质,就是数学解题思维活动的全过程。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其无限的创造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素质教育最好的体现。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以及与实现相结合的能力,为其思维能力开发提供有利条件,为学习数学知识要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1.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其主要内容就是解题思维活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专注对教材内容的传输,忽略了小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与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很少有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并提出新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教学过程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质以及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等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经之路。

2.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与培养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育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起步阶段,授课教师应根据其发展、发育特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鼓励小学生对问题大胆想象通过亲身体验得出问题的答案。下面将对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做具体分析。

2.1 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平等民主的权利是引导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但是想要使学生善于创新、独立思考还需要授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授课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鞭策学生,并对其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解答问题的最佳途径。

例如,"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200公里,一列火车的时速为每小时120公里,火车上午7点从北京出发,17点是否能够到达上海?"教师在解此题时应鼓励小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不同方法进行解答。学生通过验算、讨论以及猜测等不同形式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2]。第一种学生以1200公里路程为标准,分析在10个小时之内能否走完全程;第二种以火车10小时内到达上海的速度为准,看火车现有的时速是否能达到最低时速;第三种以题目中给出的10小时为准,根据以上提供火车速度计算10小时火车能行驶多远。

又如,在教授"7加几"的进位加法中,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题目()+()+()=14,目的是想引导小学生利用"凑十方法"或进行连续相加以得到不同的答案。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可能得出(7)+(3)+(4)=14、(7)+(6)+(1)=14等等,通过独立思考使学生能通运用多种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大大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2.2 大胆想象,培养探究能力。探究是发现新事物创造新事物的基础,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对事物感知、猜想、研究、创造的实际活动,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应积极鼓励小学生对题目进行大胆想象,冲破传统思维定势、勇于创新、不拘泥与常规的解题模式、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突发奇想。尽管授课教学对学生的解题答案不要严格苛求,让学生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力,但在回答过程中教师要正面引导、使学生能够找到解题的最佳方法。

例如,在学习"能被7整除的数"时,可以先让学生想象能被7整除的数字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有些学生会联想到能被2和5整除的数字特征,因此可能认为能被7整除的数字个位应该也有数字7,教师列出7、17、27、37、等数字,学生会发现这些数字是不能够被7整除的,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陷入困惑的状态之中。教师顺势再列出一组数字7、14、21、28等等,学生会得出这些数字能被7整除。通过不断的想象和困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事物的欲望,并对问题答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最后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明白只有7和7的倍数才能够被7整除。

2.3 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思维能力。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小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引导其将数学知识要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在手脑结合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并且需要购买活动备品,教师可以将此重任交由学生完成。首先列出需要购买的物品名称及价格、数量,30条毛巾每条2元钱、30瓶款泉水每瓶1元钱、15袋饼干每袋2元钱、30只彩旗每只0.1元钱……教师将200员物品费用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对物品数量、价格的计算,把现金合理支配出去。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加减乘除能够灵活运用,而且积累了许多生活常识,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完美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4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合理利用课上以及课下实践,通过实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首先,授课教师要改变过去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课堂范围不断扩大,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其次,改变传统讲授教学模式,将课堂交还于学生,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指导者与引导者的角色[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对数学难题进行解答。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学习时,22×2=?学生可以直接相乘得出具体数字,还可以通过两个22进行相加得出答案。这样通过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分析判断得出答案,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要点的掌握,还能够从主观上锻炼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3.总结

尽管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学习过程相对枯燥,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创新使小学数学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产生既要依靠丰富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熟练的技巧技能,同时还有懂得相应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教材、正面引导、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不断转变教学观念、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的解题思维能力,确保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平伟.浅谈小学生"我要学数学"意识培养策略的实施[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12)

[2] 郭地群.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12)

[3] 许丽红.例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对话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 2016(08)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数学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谈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设开放型课堂,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