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

2016-11-25 11:22王定兰班方智
当代贵州 2016年38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村干部驻村

王定兰 班方智

罗甸县在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中,以夯实组织基础、找准工作重心、完善配套制度为抓手,深入推进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推动,不断形成“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党建扶贫格局。

近年来,罗甸县在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中,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借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夯实组织基础、找准工作重心、完善配套制度为抓手,不断强化一线队伍建设、巩固基层组织、抓实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推动,不断形成“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党建扶贫格局。

建强脱贫攻坚骨干队伍

管好用好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伍,是罗甸县推进党建扶贫工作的一项保证。

今年初,罗甸县便举行了2016年脱贫攻坚首战扶贫队员出征仪式,开启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决战决胜的新征程:一支由80个扶贫工作队、80名历练大学生和112名村级特岗扶贫员组成的工作队伍,常驻全县56个一类贫困村,成为驻村扶贫工作的生力军。选派同步小康驻村队员530名,其中省15名、黔南州17名、县178名、乡镇215名、农村知识青年105名,覆盖了全县100个贫困村、6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以及1个党建扶贫示范村。并选派88名“第一书记”兼任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长,驻村工作队伍人数全州最多。

截至目前,全县驻村工作队共走访农户3万余户,帮助基层解决困难问题1287个,协调解决项目187个、资金1000余万元,化解矛盾纠纷531起。

此外,为确保驻村队伍驻得下、干得好、出实效,罗甸还制定了《罗甸县同步小康(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管理制度》:

——将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驻村工作实绩纳入派出部门的党建考核内容。

——以村为单位建立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考勤台账、请销假台账、驻村工作台账,防止出现“两头跑,两头找不着”现象。

——制定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每位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每年至少培训2至3次。

——每年组织40余名有潜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省内外交流学习,打造驻村工作主心骨、主力军,形成强有力的帮扶局面。

注重“传帮带”扶贫引领

罗甸建立了“一次安排、一定三年、一挂到底,不脱贫、不脱钩”的帮扶制度,按照正处级干部8户、副处级干部6户、正科级干部5户、副科级干部4户、一般干部3户的“86543”结对帮扶要求,实现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厅级领导进镇、县级领导进村、科级领导进组、驻村干部进户,送党章党规、送讲话精神、送政策思路、送温暖关怀的“四进四送”活动。截至8月底,全县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20万人次、结对帮扶2120余户,为一线整合各种扶贫项目与帮扶资金总额近1.2亿元。

通过开展“两带两增奔小康”活动,不断加大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实施力度,提高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目前,全县建立了503人的党员创业带富队伍,承诺带领1000户贫困群众致富。

此外,罗甸还鼓励机关干部参与带资金发展、带技术创业、带农业增效、带农民致富“四带”创业活动。

农技能手王成参加“四带”创业活动后,利用自己长期从事农业资源调查、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优势,成立了贵州亿源生态果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在罗甸县罗悃镇沟亭村创建起1500亩立体生态果园。

退伍军人吴仲国成为“四带”干部后,回到老家龙坪镇板庚社区罗化村建起了罗甸兴龙林下黑猪养殖场。两年内投资40余万元,养殖规模从130多头发展到300余头,存猪价值达60万元,年销售额近30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就业。

近两年来,罗甸县共有60多名返乡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群众参与“四带创业”,注册成立小微企业5家,带动农户参与组建专业合作社25个,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2500多人,带动1884户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殖。

构筑脱贫攻坚“一线堡垒”

罗甸借助第十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探索完善村办公经费和村干部绩效级差制、报酬增长机制及养老保险代缴机制,提升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同时,通过定向招录,让工作能力强、群众评价好、综合素质高的村干部进入公务员和事业编制队伍,对特别优秀的,吸收进入乡镇党委、政府班子队伍。

此外,大力实施“领头雁19条”工程,落实优秀村干部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政策,对获得过省级及以上表彰、连续2年获得州级表彰或连续3年获得县级表彰的村干部,按规定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目前已有5名一线村干部享受这一政策。

今年,罗甸借助被列为全省党建扶贫示范县试点契机,计划用1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建设5个党建扶贫示范乡镇和10个党建扶贫示范村。围绕县城中心区和县域四条主干道,在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等6个领域,选取基础条件好、有打造潜力的基层党组织,用1年的时间,建设一批代表全县基层党组织最高水平,为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增辉添彩的示范点,努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域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党员群众公认的基层党建工作典型。

同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宣讲、党课等培训课程,强化基层党员关于扶贫工作的理论素养;对照“大关精神”、“女愚公”邓迎香先进典型,打造脱贫攻坚教育基地;按照“面向农村党员、强化党性锻炼、突出实用技术”的方针,利用现有的县委党校、麻怀党员活动中心等4个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累计举办各类培训50余期,培训村“两委”干部、党员、带富能手等5000余人次。

采取党组织自查、党员群众评查、实地调查等方式,坚持“一支一策”。对班子配备不齐,工作开展不顺,整体战斗力不强,组织制度形同虚设,村务、财务和民主管理混乱,社会治安问题和信访纠纷集中的基层支部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实行销号管理,整顿一个,台账名单消除一个。

此外,县财政以每年不低于900万元的预算,连续投入三年,对活动场所不完善、服务设施较差的村支部提供建设支持,2016年完成第一批30个村级办公用房的建设,逐步实现全县村级办公场所有服务大厅、金融服务网点、电商平台等服务功能。

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硬支撑”

2015年以来,罗甸县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纳入“三年清零行动计划”,对全县182个村(社区)按照50%、30%、20%的进度进行强制入轨清零,力争到2017年全面消除“空壳村”现象,保障每个村级集体每年有5万元以上稳定持续的经营性收入。

为此,罗甸县每年从财政挤出800万元,按县领导挂帮、部门包保、乡镇主责的方式进行推进。目前,全县182个村级单位中有130个已经积累了村集体财产,最高的达到100万元以上。

为进一步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罗甸县列出了“10条”措施,积极鼓励各乡镇创造条件开展工作,并明确了奖励制度。在多种方式的引导与探索下,罗甸“村级集体资源+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正浮出水面,一条鼓励村支“两委”依托集体种养殖基地、闲置土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资源,引进优势企业带动发展村集体经济路子逐渐显现。

红水河镇红河村、胡家湾村紧靠广阔的库区水域,两村村委班子秉着“共饮一江水”的共享原则,通力协作,健全两岸野钓游乐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在挂帮单位黔南州移民局的帮助下,两个村投资96万元修建钓鱼棚20个作为村集体经济,按照每个钓鱼棚每年租金至少1万元来算,单出租钓鱼棚一项就可收入20万元。

龙坪镇五星村村支部利用缓坡地多,气候适宜作物生长等优势,以集体土地入股,并组织动员群众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与贵州新中盛公司联合发展火龙果特色产业,建成“万亩火龙果示范种植园区”。在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的同时,还引导公司解决了该村80多人的就业问题,成功帮助20多户贫困户有效脱贫。(作者单位:罗甸县委组织部、宣传部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村干部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