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
【摘 要】在美国一些学校比较注重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学的理念”。校园营造了“引导学习”的环境,描绘了“展示学习”的世界。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指向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达到“以学定教”,评价更是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校园;课程;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5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7-0078-03
2016年5月3日至16日,我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代表团赴美国学习,参访了纽约、华盛顿和洛杉矶等市的部分学校。学习期间,聆听了专家讲座,走进中小学进行参观访问,还听了几节课。三年前,我曾经到美国考察过教育,应该说,第一次学习更多感受到美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一次深切感受到美国教育理念的“落地”——一切为了学生的“学”,学生都真正在“学”。
一
大家都会说环境育人。在美国参观学校后,这个感受特别深刻: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室布置,没有什么“规范”,也不讲究什么“气派”,就是一个宗旨——为了让学生“学”。
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校园没有现代的雕塑,也没有人文景观;没有高大的办公大楼,也没有很大的会堂,只有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室和活动室。多数学校的会堂和餐厅、室内体育场“合三为一”。教室、路道和运动场以外全部是草坪,这个草坪是天然学吧——学生课间躺在上面看书,风景如画。校园到处都有桌椅,就连花坛、树的围栏都做成可以坐的椅子,学生随处可以坐下来学习;室外的墙上也随处可以见到激励和指导学习的标语。教室更是一个学的“景点”,墙上贴着相关课程近期的学习目标、要求、路径和方法,以及需要学习的词汇和句型,学生走进教室就进入一个学习的世界。可以说,整个校园营造了一个“引导学习”的环境,描绘了“展示学习”的世界。
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即学程。应该说,听了美国专家的介绍,看了美国学校的课程建构,这种感受油然而生:无论是课程的选择,还是课程的实施,没有什么统一的要求,也没有什么理论的阐述,就体现一个宗旨——为了“学”,整个课程建构就是让学生建构自己的“学程”。
专家介绍,美国中小学课程不像中国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育部对学校课程开设的科目没有统一的规定,地方政府也没有多少具体的要求。从大的门类来说,他们的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科学和艺术;这些课程如何实施教育行政部门没有要求。体育开设哪些运动项目,由学校确定;外语开设哪个国家的语言,也由学校确定。每门学科学习哪些具体内容,由教师确定,有的学科没有教材,完全由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当然,学校确定学习科目和内容不是任意确定的,也有其基本原则,主要是看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学生兴趣发展的要求、教师自身的可能;教师对学科内容的确定更多是尊重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生活的需要——美国强调教学明天生活需要的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课程选择的原则集中到一点,便是学生的学——基于“学”的需要,服务“学”的价值。
美国课程改革的目标特别强调学习技能要求。就课程改革整体要求来看,加利福尼亚州在他们的课程改革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并能把自己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学习技能教给别人。可见,他们把“学习技能”和“教学技能”都作为课程目标,这是对传统课程改革的颠覆。就学科课程改革来看,他们的课程目标中不只是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等内容,在“过程和方法的目标”中更突出学习的具体要求:一方面,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要明确自己学习的意义——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学了以后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和内容,能自己设计学习过程和方法;同时,特别强调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把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作为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课程改革的重点指向的是“学”——一切为了“学”。
美国的课程实施很多不是围绕学科展开的,而更多是按照实施某个项目的要求进行的——通过项目实施,推进课程实施。例如:美术课程的实施,他们常常不是让学生画一幅画或者做一个手工,而是告诉学生画这幅画的目的或做这一手工的用途是什么,然后让他们带着“生活目的”去做。在一所学校见到美术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项教学活动:某教师要结婚,家中墙上需要一幅画或手工图案,请你们帮助做一幅作品。学生在创作作品时,要利用美学知识、社会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教师的兴趣等确定图案内容,要利用数学知识和审美知识确定图案大小,要利用美术知识完成这幅作品,还要利用文学知识给自己的作品配上诗歌。可见,这不只是艺术课程的实施,还有文学和数学课程的教学,也有综合实践学习。他们的课程实施也不只是围绕课堂教学展开的,很多是按照解决某个问题的方式和路径进行的。例如:学校每天有很多垃圾,这些垃圾到底如何处理,一直是困扰学校领导的难题,有学生提出“学校垃圾处理的研究”这个课题,有些学校就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这项研究,学生对垃圾的种类、每天的总量和垃圾的用途等问题展开调查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这不只是科学课程的实施,还是数学和写作课程的教学,也是综合实践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这样实施课程就是按照学生的“学”推进课程实施——一切依靠学,在学习课程过程中再发展学生的“学”的能力。
三
当下,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究“以学定教”,也在教学生活中努力实践这一基本教学理念,但是就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我们的课堂至多只能说“以教促学”,还远远没有达到“以学定教”。这一次在美国学习时,走进他们的课堂,应该说,开始有这样的“迹象”,可以看出他们的课堂努力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以学定教”的教学境界。
美国的教学有的没有课堂的概念,不是一节课教学一个具体内容,也不是一节课结束教学就结束,他们的课堂教学有的是以项目或问题为载体进行教学。例如:有一位历史老师,曾设计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观看某一部历史电影,然后再让他们阅读历史教材和其他历史资料,包括调查访问相关人物,在此基础上,寻找这部影片中哪些内容是尊重历史原貌,哪些内容进行改编,这样的改编又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和目的?这样的教学不是在一节课中完成的,也不只是让学生机械学习历史“史实”和简单地进行比较研究,需要学生课内外通过个体和多人合作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教师的教学是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引导,让他们对自己找到的历史原貌和改编进行评判,对他们在寻找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和努力程度进行评价。这种评判从某种程度上说,既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更是帮助他们学习,指导他们学会学习。
就一节课的教学来说,他们追求的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自主探究教学内容。一位数学教师执教“认识几分之一”时是这样设计的:课上,教师给学生发了几张练习纸,这些练习主要是画了几组“几分之一的图形”,让学生感受表示几分之一。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张作业纸,用笔标出图上表示的是几分之一;然后,教师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上所标出几分之一的理解,总结几分之一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写在作业纸上;最后,教师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出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关于几分之一的案例。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说出几分之一,他在练习纸上还设计“表达提示”,让学生根据“表达提示”填充;然后,再增加难度——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独立表述。应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是在“学习”——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形成结论,发现规律。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他们展示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只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展示进行“点拨”,是为了学生更好学习而“导”。
四
教学评价的根本宗旨不是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好坏,而应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次在美国学习时,聆听专家的报告,走进他们的课堂,感觉美国的教学评价指向明确,也很有价值。他们的评价就是引导学生想学习,会学习,好学习。
我国学科课程改革是先有课程目标,然后编写教材,接着实施教学,最后制订学科评价标准。美国学科评价的标准是和课程目标同时制定的,专家或教师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同时也制定了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这门学科前,必须引导学生知道这门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要让他们了解学科考试指南,这个指南包括考试目标、内容及题型,便于他们平时学习有计划实施;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知道每部分教学内容在学习和考试中所占比重,便于他们学习时合理分配时间。可见,美国的学业评价目标是完整的,强化过程性目标,且学生自己在学习前就对评价目标了解清楚。美国的学科评价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的课程目标指向明确,且一定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美国学业成绩考核很全面。从内容上看,不只是考量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考核他们运用什么方法获得知识——学习方法的优劣,同时还要看他们的努力程度。从手段上看,不只是通过考试进行了解,也注重利用平时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同时还强调通过平时观察考核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从方式上看,不只是用分数给予定量评价,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评语进行定性描述,例如用评语告诉学生学的方法是否科学、学的结果怎么样、还可以怎么学等。教学活动中还对考试要求进行交流,交流考试要求也是对考试本身进行教学。从上可以看出,这样的考核与其说是考量学业,不如说是引导学生学习。每个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都会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做好每次作业,认真参与每项实践活动,尽力进行学习。
美国也特别重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在学习活动前,教师将学习活动目标和要求、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及评分细则全面告诉学生,以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够切实按照要求去做。学生在进行学习和交流时,教师对其表现认真进行观察和记录,这个记录既是学习档案,又是评分依据,还是指导学习的“经验”。同时,为了更好发挥评价的效益,也有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在课堂上,他们还重视小组合作评价,评价时,他们根据小组学习成果和每个人在解决小组问题过程中的贡献大小,对小组集体和组内成员都“打分”。应该说,这样进行评价,每个人在课堂上都会认真参与,积极表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