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院校助推精准扶贫措施探讨

2016-11-25 09:17王传凯郭淼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7期
关键词:技能培训精准扶贫职业院校

王传凯 郭淼

摘要:农业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发挥其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开展技能培训、构建校内助学体系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措施,扎实推动当地精准扶贫工作。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院校;技能培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7-0081-02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农业职业院校承担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责任,应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教育基石和引领作用,通过教育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农业职业院校利用优势开展教育扶贫和技术扶贫,对精准扶贫工作有积极作用。

1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在帮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在寻找脱贫致富方法中不断提高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具有可持续性。

1.1 制定贫困村精准脱贫攻坚规划

按照当地政府脱贫攻坚的总体要求,对接贫困村,成立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和工作队,因地制宜制定分期分批脱贫规划,并按照精准脱贫标准算好明细账、倒排工期、细化措施,明确精准扶贫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1.2 构建农业职业院校与农业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探索建立“院校+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通过与农业企业合作,共建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把农村劳动力转化成新型职业农民,使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让合作企业分享农业职业教育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成果。

1.3 建立专业教师一对一到户帮扶指导机制

选派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与贫困农户“结对子”,明确工作重点,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具体措施,签订帮扶合同,实施“一对一”精准扶持。

1.4 健全精准脱贫工作机制

建立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机制。按照识别程序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建立贫困户脱贫退出机制,脱贫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避免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做到应进则进、应扶则扶、应退则退。

2 开展扶贫人员技能培训

首先,帮助扶贫对象精神脱贫,树立脱贫致富信心,营造脱贫环境,使贫困群体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只有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才能使扶贫对象改变观念、接受生产经营技能、提高整体素质,进而脱贫致富。

2.1 就业技能培训

以就业为导向,发挥职业院校专业优势,采取送训到村到户、送人到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合作企业进行实训)等形式,对贫困户中的有就业能力人员就地就近开展技能培训,使贫困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及城镇,实现稳定脱贫。

2.2 创业技能培训

以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为对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包括电商人才培训、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组织实地考查和观摩等,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提高其创业能力,引导其开展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经纪活动,组建农民经济合作社,创办农业企业,并由此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2.3 生产技术培训

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开展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专项技术培训,引导他们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

2.4 学历教育培训

鼓励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业院校,使其成为持有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技能人才,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靠技能脱贫。

3 构建校园助学体系

3.1 建立多种资助平台

为贫困生进校学习开辟“绿色通道”,让学生先入学再缓交、补交或减免学费。对在校贫困生进行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帮扶,并在师生中组织开展“教师与贫困生一对一、多对一”等志愿者互动帮扶活动,解决在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保证他们正常学习与生活。

3.2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职业院校帮扶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对在校贫困生进行解困和资助的同时,还应在充分尊重贫困生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正面教育与引导,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解决其心理困惑,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3 拓展就业帮扶渠道

对贫困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宣传引导、咨询服务、创业教育培训等,帮助他们制定职业规划,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树立就业自信心。通过为贫困毕业生建立档案、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举办专场招聘等措施,挖掘适合的就业岗位,帮助贫困家庭的毕业生及时就业、创业。

4 提高职业院校精准扶贫能力

职业院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为更好地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职业院校应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4.1 加强专业建设

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强化专业与产业、就业、创业的紧密对接;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劳动力就业取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设置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半工半读。根据部分学生生活困难的实际,将他们安排到学校附近的实习工厂、农场、医院等地,边工作边学习,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二是工学交替。采取先在学校集中学习,然后到企业带薪实习,最后再回校继续学习的方式,支持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三是订单培养。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签订毕业生安置合同,按照企业需求进行订单培养,企业承担学生的部分学费,并实行“先上学,后交费”政策,允许学生用实习补贴或工作收入补交学费。

4.3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是增加创新创业课程,让创新创业教育贯穿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不断加强培训、引导和指导。二是对学生加强意志品质和就业适应能力培养。三是要适当增加地方特色课程,提高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

4.4 推动产教结合

瞄准重点产业和当地支柱产业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提升劳动者素质,为促进产业转型和地方经济发展加力。

4.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师资培训和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二是利用专业优势和教学资源,针对地方产业实际,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应用技术研究及其推广;三是积极参与行业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管理模式更新等;四是积极构建应用技术咨询平台,向社会广泛开展应用技术咨询;五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素华,魏磊,刘峥.发展职业教育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4):50-51.

[2] 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7-110.

[3] 刘伟.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14(8):227.

[4] 杨昌宇,武寒松.河北省高职院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84-87.

猜你喜欢
技能培训精准扶贫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浅谈美军士官技能培训特点及启示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浅谈飞机维修技能培训
士官学校优质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