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呈现福利院养老事业的基层志书

2016-11-25 10:28沈永清
黑龙江史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评析思考价值

沈永清

[摘 要]《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院志》采用史志体式,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创立、演变、发展、转型的历史与现状。再现福利院员工为养老事业所作的贡献与奉献精神,再现福利院住养老人所过快乐愉悦的晚年生活,呈现的是为老年人创造多彩晚年、陪老年人度过不老人生的场景。是一部服务当代,具有探索、指导、认识、教育、存史价值的基层志书。其体例体裁规范与缺失告示志界:方志专业人员应深入基层参与指导基层志类志书的编修,提升基层类志书的质量。

[关键词]福利院志;史志体;价值;评析;思考

由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著的《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院志》(1)为32开版,版面文字17.3万字。“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是区级公办养老机构。自1987年开院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积累了二十七年办院经验,建立了一整套适用于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入住的分类管理机制。这里的伙食,实行隔日点菜预定制,既合老人口味,又卫生环保、经济实惠。这里设有医疗区、抢救室,是上海养老机构中最早实行三段医保结算的单位。福利院床位医生为老人们建立了健康档案,掌握着每位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有计划地进行巡诊。老人在夜间突发急病,只需按一下床头急救铃,值班医生便能在几分钟内赶到床前施救。这里建立起了老年学校,歌唱班、舞蹈班、书画班等门类众多,不同爱好的老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快,上海市政府确立了‘9037养老格局。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作为公办养老机构,新的定位是要解决百分之三最困难、最需政府帮扶的老人养老问题,即是托底保障。因此,一大部分身体较为健康、生活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势必会到即将勃然兴起的民营养老机构养老。鉴于此,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试将二十多年来摸爬滚打积累起来的办院经验和盘托出,以供新办养老机构参考。于是,便诞生了《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院志》。”(2)

由此可见,《院志》旨在总结过去,再现创业发展历程,服务当代,让养老服务事业的星光烂满星空。笔者研读后认为,《院志》根据院情实际采用史志体例,全面记录福利院从1987年至2014年期间的创立、发展、变化之脉络,翔实地反映了福利院员工全心全意为养老人员服务和住养老人在福利院度过幸福晚年的历史画卷。它的面世,可省去新办养老机构人员许多腿脚奔忙之累,与亲自造访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学习取经有异曲同工之效。本文从《院志》体例、价值与缺失等方面作些评析。

以志为主、以史为辅的史志体式

《院志》卷首置照片集、序、目录、概述、大事记、简史,正文设条线工作、党群工作、专记、回忆录、已故老人小传等5大类,卷末有附表、附录、后记。

照片集20页、彩色照片20帧,以“院标”—“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全景”照片为开卷,“院标”照片象征着福利院与住养老人心心相印、相互依靠、相互依存,以及福利院工作团队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孜孜不倦为老人创造多彩晚年、陪老人度过不老人生的那颗爱老之心;“全景”照片犹如志书开卷的一幅全境图,明其志的记述范围。照片中有2帧是“福利院建院初期周边环境与外境,再现历史原貌。”2帧为“市、区领导看望福利院住养老人”照片,以示党和政府对住养老人的关怀之情。2帧为“外国友人来福利院交流办院经验”,以示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是一颗璀璨的养老服务之星。余则14帧为福利院员工为老人服务和住养老人的生活与活动画面,其中“福利院职工与住养老人同台演出‘光荣与梦想”的画面呈现福利院其乐融融的活动情景。

序由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会长张燮树先生撰写,简明扼要介绍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基本情况与编修出版《院志》的现实意义。

概述首叙福利院“位于淀浦河以南,横沥港以西,七莘路与疏影路交汇处的东南角”,明其位置。次记历史沿革,1987年12月开院时“定位是收养社会上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社会孤老”,后“放宽收养条件,对于有经济来源的老人,实行自费收养”。2012年,福利院有4幢大楼,划分为“公寓区、修养区、养护区、特护区和医疗区5大区域,内设床位600张,分别安排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入住”。再记“2013年上海市政府依据社会老人大量涌现的新情况,把养老事业划分为90、7、3三种情况合理安排,即90%为居家养老,7%为社区养老,3%为机构养老,与此同时,福利院进入了换位过渡的新时期。”阐明该福利院的定位是政府“托底保障”的养老机构。最后以“上海市闵行区福利院是上海养老事业的一颗璀璨明星,它闪烁着全院员工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青春花火,闪烁着住养老人蜡烛未尽光不灭的点滴光亮。”收结全文。概述2500余字、不足版面文字1.6%,简明地记录福利院的基本情况与定位转换。

大事记起自1987年4月,“上海县社会福利院建设工程先竣。”至于2014年6月《解放日报》、上海电视台的报道,“以弘扬养老服务‘医养融合使老人安度万年的养老服务精神。”记大事168条,年均7.6条,约1.1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6.4%。显现的是福利院创立、演变、发展的历史轨迹。

简史按时间为序设:艰难初创时期(1987年12月—1994年)(一、开院前的准备工作,二、从收养社会孤老到接纳离退休老人入住,三、工作人员和住养老人的生活状况,四、初期的管理状况,五、引进医务人员加强医务力量);初步提高时期(1995年—1999年)(一、对于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实行分区管理分级管理,二、设立医疗区方便老人就医,三、对健康老人实行用餐点菜制,四、关于庆祝“建院十周年”活动,五、“闵行区社会福利中心”的建设与规划);发展完善时期(2000年—2012年)(一、智能管理制度管人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二、合理定位拓展思路为住养老人提供优质服务,三、民主管理凝聚力保障我院员工的各项权益,四、共创共建服务社会发展我院的辐射示范作用);换位过渡时期(2013年—)(一、调整定位全部接纳失能失智老人,二、完善医疗融合工作保障老人健康,三、整合资源提升工作效率)等4个不同发展时段,各时段再横排各事类,然后竖写各事类的开始与发展,即是以先纵后横再纵的体式,分别记录各事项的发展脉络。简史共4.5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13.2%,用史体形式全面、系统地阐述福利院的演变发展之全貌。

笔者认为,《院志》采用概述、大事记、简史3种不同体式各显其长,互为补充,立体记录其发展脉络,由此展示福利院的历史与现状,这是其志的体例创新。

《院志》主体是条线工作、党群工作两类目

条线工作设业务工作、医务工作、后勤工作3分目。其中,业务工作辖从收养老人到建立老人档案、建立查房制度化解老人间矛盾提升护理质量、业务接待、老年活动、组织春游秋游及其他活动、老人民主管理委员会、歌咏队和书画班、伙食管理委员会、图书管理和阅览室值班、健身房管理和老人秋季运动会10条条目;医务工作辖建院初期的医务工作、初步提升时期的医务工作、完善发展时期的医务工作3条条目;后勤工作辖总务科工作、物业维护组工作、物业能源组工作、食堂工作4条条目。条线工作分为3事类17事项,3.5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20.2%,以全面、系统、丰富的资料,再现住养老人得到福利院的全方位服务,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同时也反映了福利院员工辛勤劳动与奉献精神。

党群工作设党支部工作、团支部工作、工会和妇女工作3分目。其中,党支部工作辖党员模范带头抓好支部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开展志愿服务发挥党员服务职能3条条目;团支部工作直接竖写;工会和妇女工作辖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开展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营造文化技能学习氛围提升员工文化素养及职业技能、消防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提升员工社会责任感、关爱女员工共建和谐家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促进工会和谐发展7条条目。党群工作为3事类10事项,1.2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6.9%,以全面、系统、翔实的资料,再现福利院党群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为提升员工素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团队精神所作出的无私奉献精神——为老人创造多彩晚年、陪老人度过不老人生。

专记设:陈方智能化管理的成功实践、杨云华医师医务工作革新记、记戎新华乐老人之所乐、精神抚慰录、陈方接受上海市人民广播电台访录(节录)、上海市教育电视台摄影记录片《点亮银发世界的精彩——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养教结合成果掠影》解说词与说明5篇,1.9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11%。专记从5个方面专题记录福利院的先进管理方法、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住养老人进行医疗服务,旨在用资料反映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对住养老人的人文关怀。专记亦全方位再现福利院创新、精彩、特色、精神,展示福利院为住养老人服务的丰硕成果。

回忆录设,王亚民:在筹建上海县福利院的日子里,何爱华:建院十周年回顾,陈方:我与福利院一起成长二十年,金行梅:热心奉贤珍爱无悔4篇,1.9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11%。通过当事人回忆佐证福利院演变发展的历史脉络。

《院志》遵循生不立传的志规,设已故老人小传(片断),1.3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7.5%。为抗日大队长张传仁、《51号兵站》“小老大”原型刘燕如、优秀共产党员徐素珍、乐于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吴志英、影星与流行音乐开拓者黎明晖5位住养已故老人立传,旨在宏扬他们为革命为人民的奉献精神。

卷末设附表与附录

附表设:历任正副书记、院长和部门负责人一览表,历年单位荣誉称号一览表,历年个人荣誉称号一览表,1996—2013年员工人数一览表,福利院住养老人平均生存年龄一览表等5表,1.4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8.1%。附表一表录人物为主体,以补志文记人不足,突现人是志书记述主体这一主题。

附录设:关于同意“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增加人员编制的通知,关于批报闵行区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议书的指示,关于核发闵行区民政局新建区社会福利中心工程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通知,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下发《20家养老机构医保补贴经费使用规定》的通知,关于我市老人福利院(持有医疗执照许可证)内老人医保就医的建议,关于在本市两所养老机构中进行扩大医保结算范围试点的通知,关于闵行区民政局所属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的通知等7篇文件,以一次文献入志用以存史。“功德碑”碑记入附录,旨在衷心感谢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对闵行区社会福利事业的支持,以奉扬敬老爱老的传统,激励单位、个人对养老事业的奉献精神。附录以住养老人诗词选收结,所收诗词为11位住养老人的13篇诗词作品,其主题是反映福利院风貌,再现住养老人的感恩之情。附录计1.4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8.1%。

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陈方的近千字的后记,记录在福利院发展过程中的共建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对住养老人的关爱。旨在“《院志》出版之际,谨向以上单位和个人致以由衷的感谢!”

从其体裁上考察,《院志》图(照片)、序、述、史、记(大事记、专记、后记)、表(随文表12张、卷末附表,计2万字,为全志版面文字的11.7%)、传、录诸体并用。从体例上考察,其志以志体为主,史体为辅。笔者认为,《院志》是一部具有创意的基本合于志体的基层单位志书。

探索实践价值

《院志》作者团队有主编陈方(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顾问王亚民(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住养老人、福利院创始人之一)、戎新华(上海市闵行区福利院原副院长,退休返聘任业务科主任),编撰孙东君(上海市闵行区福利院职工)、金行梅(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编务彭美叶(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办公室主任)、戴红娟(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职工),特约总纂胡宝华(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住养老人)。作者团队是福利院的创建者、领导、员工和住养老人,他们熟悉记载客体的人文环境的历史与现状,是福利院发展变化转型的历史见证者。作者团队“经过一年半多时间的整理、撰写和校对,《上海市闵行区福利院院志》现已付样刊印了。”(3)由此可见,其作者团队的人员组合可为基层部门志编修提供借鉴。

从《院志》体例上考察有两大特点:(1)在概述、大事记之后,志文之前设置“简史”,成为以志为主、以史为辅的史志体。(2)志文不序章次,选用类目体,条目为竖写实体。上述特点对于新方志编修具有编纂方法上的探索意义。

据此,笔者认为,《院志》对新方志的编修,尤其是基层单位志的编修具有探索实践价值。

现实指导价值

《院志·序》明确指明:编修此志目的是“供新办养老机构参考”其20多年的办院经验,如何办好福利院,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为住养老人服务使之在福利院度过幸福晚年,均有成功实例可学习借鉴。例1,“院里从实际情况考虑,决定对老人实行分区管理、分级管理。凡生活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安排在一至三楼,称为生活区,一楼为生活一区,二楼为生活二区,三楼为生活三区。”……护理分为一、二、三级护理,三级护理是在二级护理基础上“再增加帮助老人洗澡或擦身。在生活区实行的护理工实行12小时工作制。”还有“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大小便护理。”(4)例2,为住养老人提供优质服务,“为了照顾好其中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院从服务规范入手,将服务目标定位在‘新、优、特上,赢得了老人和老人家属的满意……”(5)例3,老年人活动丰富多彩,“固定的活动有每月一次向老人作医疗保健或心理健康讲座;不固定的活动有众多的文艺团体来院慰问演出,以及时事形势报告等。……2010年—2013年来院慰问演出的单位见下表。”(6)上述记载对新办福利院如何进行先进管理,如何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让住养老人在福利院快乐生活度过晚年均有现实指导意义。

认识教育价值

《院志》全面翔实地记载福利院的管理情况:“1989年成立福利院第一届老人民主管理委员会,至今已第十二届民主管委会,老人民主管理委员会有福利院领导、员工、住养老人组成,民管委是院方与老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又是老人自治的管理机构。”(7)福利院对住养老人实行分区管理,其院“将三幢主体大楼分成了公寓区、医疗区、特务区、修养区、养护区等5个区域,实行不同的医务工作管理模式。”……福利院内设有“护士站、抢救室、观察室、康复室”(8)为住养老人提供方便、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列有“理念抢救老人情况表”(9)反映福利院2001—2012年间抢救老人的基本情况,共抢救千余人次,抢救成功率为56—77%。记载住养老人参与福利院组织的春秋游活动,1996—2013年间共进行36次(10),让住养老人参加愉快的出游活动,愉悦心情,增进康健。组织书画学习班、歌咏队,其目的是“调动住养老人的潜能,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搭建活动平台。”(11)《院志》以具体地资料反映福利院人性化的管理与住养老人在福利院的生活,让读者了解其真实情况,对于受众群体具有认识、认知价值,亦提升了社会福利院在社会群体中的知名度与可信性,诱发住养老人的幸福感。

《院志》记载“在各科室和护理生活区设立‘党员先锋岗,激励党员充分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福利院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志愿者活动,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风尚,积极热情为住养老人服务。福利院“对住养老人的精神慰藉时时存在、处处可见”,“老人与老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慰藉也是福利院的一道风景线。”(12)已故老人小传中记载了抗日大队长张传仁与日军搏斗的场面“面对敌人刺刀,他誓死不屈,砸枪跳崖。幸好悬崖下面是沙滩挽与一死”。革命老人刘燕如是《51号兵站》“小老大”的原型,小传分别记其打开“京沪铁路从上海到镇江的运输通道,突破长江封锁,发展绿色邮路的事情”,“刘燕如生前办好了遗体捐赠卡,死后将遗体捐赠给医院。”共产党员徐素珍病危时将其“一生积蓄——543张小额存折累计791888.26元交给组织,作为一次性大额党费,并委托组织将其居住的古美一村房屋出售,所得款项也全部交给组织。病危时说:不必再抢救浪费国家的钱财了,身后丧事从简,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13)从所记资料中再现一位共产党员高风亮节的精神。《院志·已故老人小传》是一篇篇生动鲜活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生动教材,对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操,发扬奉献精神应是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优秀教材,其认识教育价值高矣!

资料存史的文献价值

《院志》所记范围是“占地21026.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343平方米,内设床位600张”(14)的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所记对象是福利院员工如何为住养老人服务和住养老人在福利院的生活状态。其志均以细节微观资料作真实记录。福利院自1987年12月至2014年的创立发展转型之脉络在其资料中得到再现,对于今人、后人如何认识福利院、办好福利院均可作为文献资料运用与存史。《院志·附录》为一次文献,对于今人、后人认识福利院、研究福利院历史、功能等具有存史的文献价值。又如附表“福利院住养老人平均年龄一览表”(15)所录:2000—2002年为79岁,2003年为80岁,2004年为81岁,2005—2009年为83岁,2010—2012年为85岁,2013年为88岁,2014年为87岁。此表除对福利院的生活环境与平均寿命具有研究价值外,无疑是资料文献价值的注解。

从其价值取向考察,《院志》编者遵循资料性为地方志基本属性的理念,从全面丰富的细节资料中呈现的是探索实践、现实指导、认识教育、资料存史的文献价值。是一部为方志编纂学提供基层单位志如何编纂的资料性文献。

值得方志人思考的问题

从规范地方志体例体裁上考察,笔者认为《院志》缺失有五:(1)《院志》未设规范志书编纂的“凡例”。(2)未设“索引”,影响读者阅读与读志用志。(3)全志无一幅福利院地图,有违地方志要义。(4)类目、分目、条目标题繁而不简,似有工作总结之疑。(5)志文不简,似有讲故事之疑。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缺失的原因是作者团队(见上文)为福利院工作人员和住养老人,当事人记自己事对记载院情而言是最佳选择,但地方志有其独特的体例与规范。作者团队无方志人员参与辅导,是造成《院志》上述缺失的根本原因。

鉴于此,给方志界的思考是:基层志书的编修,无论是乡镇村志,还是单位、部门志,尽可能列入县区政府的修志规划,地方志专业人员给予必要的业务培训与专业指导;对编修范围、时间断限、记载内容、体例体裁、行文要求、审查验收、装帧版式、印刷质量、出版程序等提出明确要求,达到《地方志质量规定》(中指组字[2008]3号)标准,全面提升基层志书的学术质量,为一地方志文化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1)《上海市闵行区福利院院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2月版,下称《院志》

(2)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会长张燮树:《院志·序》

(3)陈方:《院志·后记》

(4)《院志》第23、24页

(5)《院志》第31—34页

(6)《院志》第47—50页

(7)《院志》第52—56页

(8)《院志》第65—69页

(9)《院志》第67页

(10)《院志》第51—52页

(11)《院志》第57页

(12)《院志》第100—105页

(13)《院志》第147页

(14) 《院志》第2页

(15)《院志》第164页

猜你喜欢
评析思考价值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