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王 琴 陈 利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536000)
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构
——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
王 鑫 王 琴 陈 利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536000)
为切实推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亟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通过研究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意义及构建原则。按照入学阶段、培养阶段、毕业阶段的时间顺序研制出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测评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推动专业综合改革,促进专业内涵建设。
多层次;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
新常态下,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术技能、强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比重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其人才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作为保障。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当前我国高校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根据地方特色和生源特质,建立能真实反映出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多层次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根据地方及行业需求,在分析生源特质的基础上校企共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学校、学生及企业都大有裨益。对学校而言,有利于高校和企业进行深度对接,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规范教学行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而言,校企共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从多维角度考察学生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能力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能力评估和职业定位,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利于学生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企业而言,有利于扩展校企合作空间,获得企业所需的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节省人才培训成本,扩宽企业用人渠道,增加人才储备。
建立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当遵循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针对性指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有别于一般研究型大学、独立学院和普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应当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与社会需求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办学特色的指标体系。
科学性指评价体系各项评价指标应当符合教育客观规律和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规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立差异化的评价指标,客观反映出学校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各项指标内涵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较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及潜能;各项指标还应具有监控和导向作用,使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及职业需求适时调整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除此之外,还应有科学计算评价指标的方法,使评价体系发挥实效。
系统性指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应当是系统全面,层次分明,覆盖各层次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及发展潜力,真实反映学校办学理念、理论及实践教学、科研及管理方面的情况,如实反映出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的合作已有成果、现状及未来合作方向。
可操作性指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尽可能选取可量化的指标,减少定性指标,各指标相对客观具体、易于获取、便于计算分析,可以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能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已颁布的相关评价体系主要见于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系列文件之中,包括《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2011]2号)、《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教高[2014]35号)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修订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等,在实际办学实践中,现有的评价体系不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因此,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实际办学情况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参考并借鉴了以上评价体系部分指标内容,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构原则,创建出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分为入学阶段、培养阶段和毕业阶段,对每个阶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学校随时进行自监自测自评,提升办学质量。每个阶段包括若干评价观测点,每个评价观测点均设有A、B、C、D四个评价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评价时其评价观测点的要求不同,权重应当有所差异。
入学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共设2个一级指标(专业设置和学生特质),将2个一级指标分解为12个二级指标,各个二级指标包含若干评价观测点(详见表1),入学阶段指标和评价观测点主要测评学校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并具有前瞻性,以及各个层次学生入学时的特质。
表1 入学阶段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观测点评价等级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A BCD BCD培养目标BCD BCD BCD BCD BCD培养规格师资队伍BCD教学保障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专业匹配学生特质BCD BCD BCD BCD学习能力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设定培养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及适应能力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行业或企业专家的有效参与具有弹性学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最低总学时及总学分要求师生比合理双师型教师比重教师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实验技术人员比重聘用企业专家、行家教学专业教师具有实际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教师具备较高的师德水平、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每个班级配有兼职班主任或指导教师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教师的教学投入教师发展与服务建设具备相应的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实训室及实验设备等)校外实训基地数量配备充足的课程资源及学习场所配备充足的纸质图书及电子图书资源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建设情况教学经费充足具有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机构、基地等平台具备完善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各类型课程比例恰当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衔接合理企业、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的设置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了解自己的专业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实践)具有自学能力具有钻研精神主动学习和查阅与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具有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已获奖励、资格证书及技能证书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课程体系BCD BCD BCD BCD BCD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等级BCD BCD职业认知BCD综合能力评价观测点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优劣势对职业环境认知取得较为理性的认识面向组织职业供给(企业组织、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自主劳动单位以及研究生报考等)确立自身发展定位结合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环境认知进行行业、职位和职务梳理,确立自己的职业定位(开发、技术支持、产品营销等)具有较强的交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经常参加文体活动及各项比赛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A A A A A A A A BCD BCD BCD BCD BCD
培养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共设2个一级指标(教学管理和校企合作),将2个一级指标分解为8个二级指标,各个二级指标包含若干评价观测点(详见表2)。培养阶段的指标和评价观测点主要测评教学管理环节以及校企合作现状。
表2 培养阶段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观测点评价等级A BCD BCD A BCD毕业设计(论文)与专业实践结合的关联度、与就业岗位的关联度学生管理企业素质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教学资源建设合作育人过程合作效益毕业设计(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及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开展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活动学生自觉遵守校记校规,考风考纪良好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良好有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与措施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服务指导、心理健康咨询有跟踪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的制度企业社会责任感企业员工素质状况企业经营状况企业技术装备素质企业文化素质校企合作数量校企合作师资数量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基地数量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量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数量企业为学校提供的奖(助)学金状况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情况企业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情况校企共同研发项目数量教学/学生在企业培训次数企业员工在学校培训次数学生就业情况专业提升情况师资提升情况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校企合作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BCD
毕业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共设3个一级指标(基本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将3个一级指标分解为10个二级指标,各个二级指标包含若干评价观测点(详见表3)。毕业阶段的指标和评价观测点主要测评毕业时各个层次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ulti-level Applied Talents
WANG Xin,WANG Qin,CHEN Li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Beihai 536000,China)
It is imperative to evaluate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so as to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and to meet the needs for talentsof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and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a multi-level cultiv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is proposed,which should be divided into 3 stages:the entrance stage,cultivation stage and graduation stage,for the purpose of boosting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multi-level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multi-level;applied talents;evaluation system
表3 毕业阶段评价指标体系
G420
王鑫(197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信息安全。
王琴(1987—),女,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英语、应用语言学。
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A204);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5JGZ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