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鼎成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
刘鼎成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文章分析了近五年全国高校科技活动状况,指出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偏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不高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深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成果转化的市场体制机制、营造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健全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策
高校作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之一,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促进高校研发能力对接产业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面临的主要课题。为此,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主要利用文献内容分析法,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1.高校科技活动状况分析
高校科技活动投入、科技产出、成果转化等数据客观地反映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总体发展概况,为解决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制约因素提供了客观分析依据。本文以2010-2014年高校全国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从科技人力投入、科技活动经费、科技项目、成果获奖、科技成果产出及专利等方面对高校科技活动状况进行分析,具体见下图。
图1 2010-2014高校科技人力投入情况(单位:万人)
②教学与科研人员:指从事教学、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工作人员以及直接为上述工作服务的人员;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指仅从事一线科学研究的专职人员,也就是高校的科研编制人员;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指仅从事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的专门工作机构人员。
如图1所示,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员由2010年的81.27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92万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由2010年的33.1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36.95万人,但对应的年份比例却略有下降;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数量从2010年4.4万人到2014年4.45万人,期间年份人数表现为先减少后略增。上述变化说明高校从事一线科学研究专职人员数量增长速度缓慢,从事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的专门队伍结构还不稳定。
高校科技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政府对高校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且是高校科研经费最主要来源;由图2可知,企事业单位的委托经费由2010年的3188.81亿元增加至2014年4223.61亿元,但期间对应年份所在比例有波动,呈现不稳定趋势;各种收入中转科技经费一般是指高校所收入经费中用于科技工作的投入经费,其所占科技总经费的比例较小,由此说明高校本身投入科研活动的经费很少,没有主动考虑到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导致企业投入的经费也不稳定。
图2 2010-2014年科技活动各项投入经费情况(单位:亿元)
图3 2010-2014年研究与发展项目情况(单位:项)
由图3所知,高校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基础研究734544项、应用研究857998项、试验发展研究项目189604项;从变化趋势看,基础研究项目的数量增加最为明显,对整个高校科研项目数量有重大拉动作用,应用研究项目数量出现暂时减少后又平稳增加;实验发展项目数量平稳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呈增强趋势。
图4 2010-2014年高校科技成果奖情况
从图4可以看出,高校获得科技成果奖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同期比国家科技进步奖少,国务院各部门科技进步奖及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科技进步奖均保持稳定增长,由此可见,高校科技成果数量在增加,但高水平、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科技成果还有上升空间。这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大科研实力,提高科研成果的原创性、独创性。
表1 2010-2014高校科技著作、论文情况
如表1所示,科技专著、学术论文数量存在波动,不够稳定;国外学术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持续增加。因此看出,这与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中过分看重外文学术论文有关,科研成果过多以单一形式(外文学术论文)产出。
图5 2010-2014年高校专利情况
从图5可以看出,2010-2014年共出售专利10812项,出售总金额为38.7亿元,表明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研发与应用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的效果还不是很显著,增长不稳定。高校对成果转化的专利意识不断强化,但专利被企业采纳的成功率不高。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学校对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大,科技产出也越来越高,但科技成果实现的转化效益远远低于科技投入。
2.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一是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偏少。高校科研课题立项缺乏市场需求调研,科研人员对市场信息不了解,造成科研课题与市场需求不对接,研究大多以文献内容分析为主,形成的成果大多是理论性的学术论文或者著作,成果对企业既没有吸引力也没有形成产业化的条件,从而使实验室的样品难以转化为市场上需求的产品。二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不高。很多科研人员同时从事多个课题研究,对课题质量把关不严,不考虑研究成果的中试及成果是否具有市场价值;重视转化前评价,轻视转化过程和转化后评价,科技成果注重同行评价而忽视外部评估,经不起市场和消费者的考验,致使科技成果质量不高,难以使成果市场化。
1.科研管理体制落后,缺乏市场观念
科技主管部门制定的科研政策,过多强调以论文、著作、专利和科研奖励作为课题鉴定的主要指标,而很少考虑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紧密的为社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1];科研任务书虽然强调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成果应用去向和市场价值,但主要以论文、著作和专利等作为课题完成的目标任务;现行的科研体制下,课题在完成验收、结项后,科研主管部门的管理工作随之完成,成果后续转化缺少归口管理,致使大量具有社会应用价值,科技含量较高的成果被束之高阁。
2.科研项目申请动机偏离初衷
当前科研模式下,多数高校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课题设计不是为了解决某个现实问题或生产技术问题,因而科技成果缺乏价值和生命力。部分科研人员申报课题或是为了完成聘任考核任务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或是为了获得单位的科技奖励或者政府部门设定的奖励,或是为了完成高校规定的科研经费数额等。
3.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
一是高校内部科技成果评价主要以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引用次数和期刊级别、著作和专利的数量、获奖的级别等来衡量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教师的科研业绩,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经济贡献度等没有纳入评价体系,因而也缺乏有效的具体考核措施。这种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效果的评价机制使科研人员片面追求成果数量,而不会关心科技成果是否有技术含量、市场潜力、推广价值以及是否适宜转化,从而斩断了科技创新链,导致大量的科研成果沉睡在实验室里。二是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大多是一些政策性文件,但在实际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无法落地,严重影响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
4.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成果无法开展中试试验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支持,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且融资渠道少,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许多高校没有能力对科技成果进行中试试验,一些经初步孵化的科研项目失去了产业化的机会,科研人员多采用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或生产样品、样机的形式结题,提前中止了成果转化工作[2]。同时企业因研发能力和财力有限,难以对成果进行后期二次开发和试验、生产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1.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保障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有序
一是政府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应制定一些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同时,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各类扶持和优惠政策必须遵循普惠原则,引导高校在教育、科研和成果转化上平衡发展,使高校的教育教学不受影响[3]。二是改革和理顺激励、收益和知识产权等体制机制问题,探索出创新成果转化模式。
2.深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一是以深化科技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按照项目科研前景、科研成果转化后的经济社会效益等硬指标配置科研经费和人才,赋予承担学校重大科研专项实验室或科研机构更大的自主权,调动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二是改进科研评价与考核制度。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增加科技成果转化考核的权重,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立项和科研过程中关注科研成果的可推广性并积极推进成果推广。实行分类考核,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侧重于考察其业绩的学术水准,对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量与其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评价指标[5]。
3.完善成果转化的市场体制机制,增强成果转化的市场活力
一是要以协同创新为契机,推动重大关键技术引领行业市场发展,建立成果有偿转让机制,形成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开发与转化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成果转化率。二是完善成果转化风险投资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辟多元融资转化渠道,降低企业风险,促进成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研发主体和市场之间信息的快速流动和技术的有效转移;同时提高科技成果的管理水平、推广力度;增强交易双方的信誉度等。
4.营造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推进政产学研合作
一是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合理规划,引导相关领域和部门积极融入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明确科研课题的市场导向,搭建资源、信息、渠道互联互通的服务交流平台,构建起科技成果从发现、筛选,到落地、转化的全流程要素汇交。二是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以技术入股,和企业实现利益“捆绑”;高校和企业一起开展研究,共同申报国家级科研平台,实现科研“捆绑”;鼓励教师到企业任职,企业人员到高校授课,实现双向流通的人才“捆绑”[3]。三是企业作为市场开发的主力,承接、吸收高校科研成果,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同时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交流,掌握科技成果信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市场中介组织既要充分发挥沟通高校与政府和企业之间桥梁作用,又要发挥成果转化的载体功能。
5.健全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保障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且保证持续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发挥好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要加强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管,合理配置高校科研过程各个阶段经费投入比重,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二是高校扩大经费获取渠道,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帮助技术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进行中试实验。三是企业要规划长远发展,投入适当资金,用于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主动介入早期研发活动,与高校合作共建研发基地,建立资源共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高校科技创新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高校需要从实际出发,以基础研究为牵引,提高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以协同创新为纽带,加强服务企业的技术创新,以深化改革为保障,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释放市场环境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转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源头支持,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1]邱国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策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3(5):21-23.
[2]温慧君.基于制度创新的内蒙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1):10-12.
[3]戴春晨.广东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路径:高校创新精神对接产业需求[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1-12(7).
[4]吴顺恩.如何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J].中国高校科技,2015(5):68-69.
[5]刘金松.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5(3):52-55.
(责任编辑:姚歆烨)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Innovation-Driven Situation
LIU Dingche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fail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neither qualitatively nor quantitatively.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auses and put forward five suggestions for enhancing the transformation,i.e.improving the policy system,deepening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setting up a better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building a good exterior environment,and establishing a multi investment platfor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transformation;countermeasure
G649.21
刘鼎成(1979—),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成果管理与产学研合作。
天津科技大学专利转移转化平台项目(2015YY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