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培养质量体系研究

2016-11-25 01:14尹洪山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笔译口译专业学位

尹洪山

(青岛科技大学,青岛266061)

翻译硕士培养质量体系研究

尹洪山

(青岛科技大学,青岛266061)

随着我国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翻译职业的人才需求看,高校翻译硕士教育应注重内涵发展,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建立翻译硕士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有利于明确高校自主适应翻译职业需求的办学定位,优化现有的翻译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需求;翻译硕士;培养质量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审议并通过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方案》。目前,翻译硕士(MTI)的培养单位从最初的15所迅速扩大至目前的206所[1]。不过,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也引起了人们对翻译硕士教育质量的担忧,尽管翻译硕士的最初定位为“高层次”翻译人才,但从已经进入翻译职业的毕业生来看,实际情况并不尽如意,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难以胜任“高层次”的翻译工作。[2]这一问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从翻译职业的需求出发,构建科学的翻译硕士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对提高翻译从业者的整体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翻译职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1980年至2011年,我国的语言服务企业数量从16家发展到了3700多家,年均增长率高达30.3%。截至2011年底,语言服务业中的专职从业人员达到119万人,其中翻译人员比例占53.8%,超过60万人。2010年,我国语言服务业年产值为1250亿元,2011年为1576亿元,增长26%,行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3]。

为了解我国翻译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抽样选取了山东省内外20家翻译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这些公司分布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苏、浙江、上海、天津等8个省市,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问卷共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翻译公司的业务和人员构成情况,第二部分为翻译公司人才需求分析,第三部分为翻译公司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翻译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主要涉及科技类(电子机械、医药化工、信息技术等)、经济类(金融、经贸、招投标文件等)、法律类(合同、法规条例、商标专利等)和实用类(各类应用文、函件、证件等)。相对而言,翻译公司在外事外交类、文学类和文化教育类的业务量较小。翻译公司译员的年龄一般分布在30-40岁,学历以硕士和本科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博士从事翻译工作。从语种的分布看,主要集中在英语、日语、俄语和法语。调查还发现,翻译公司的业务来源以笔译为主,口译业务量要小得多。35%的翻译公司每月口译业务量为5-10次,另外65%的翻译公司口译业务量每月仅为5次以下。口译的形式多为商务谈判翻译和一般性会见翻译,从事大型会议同声传译的要少得多。

从翻译公司的人才需求看,翻译公司目前最需要的是高级专业笔译人才,其次是一般笔译人员和高级专业口译人才,90%的翻译公司在招聘人才时注重其以往的工作经验。人才的招聘渠道主要有人才市场招聘、员工推荐或聘用兼职人员等形式。绝大多数翻译公司希望引进具有硕士或本科以上学历的翻译人才,并要求应聘人员具备相应的外语能力等级证书,具有“外语+其它专业”背景的人才更受翻译公司的青睐。毕业生除了应具备相应的外语能力和某一领域的翻译能力外,还应掌握文学、政治、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至于是否能够按自身的需要招聘到合适的翻译人才,只有40%的翻译公司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从上述调查的结果来看,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还无法满足翻译职业的多样化需求,翻译硕士的培养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促进翻译专业学位教育的良性发展和人才质量的稳定提高。

二、提高翻译硕士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

要提高翻译硕士的培养质量,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树立内涵发展的质量管理意识。从2007年至今,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单位迅速增加,招生规模也急剧扩大。在很多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已经超过了学术型学位。目前,仍有许多高校正在准备申请成为新的翻译硕士培养单位。在这一背景下,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政府决策的层面来说,要适当控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速度,转变过去以规模为主的发展方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对已经获批招生的高校来说,应当以巩固已有的办学成果为主,克制盲目扩大招生的冲动,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的思路和理念加强质量管理,实现翻译硕士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构建特色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高校翻译硕士教育只有符合市场的需要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翻译职业的市场需求,教学目标与区域的人才需求相接轨,不同高校要突出自身的培养特色,构筑特色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例如,外语类重点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口译实践经验丰富,可以成为高端同声传译人员培养的主力军。至于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笔译人才,不同类型的高校可以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培养不同特色的笔译人才。综合类大学可以借助其人文学科的优势,侧重时政和文学类的翻译人才培养;理工科大学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着重培养科技翻译人才;经贸类大学可以在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大显身手。通过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实施差异化人才培养,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提供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的质量保障机制。

再次,完善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方式。翻译硕士培养的历史不长,目前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虽然很多学校对此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但评价的方式没有突出翻译专业学位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点,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落到实处。这说明现阶段的翻译硕士教育存在着与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把好质量的出口关。因此,翻译硕士教育应当积极探索符合职业特点的质量评价方式,加强翻译技能教学与实践环节考核,以实际应用为导向,重视社会声誉评估与就业质量评估,真正提高社会对翻译人才的满意度。

三、翻译硕士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

在前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翻译硕士的培养目前缺乏客观、统一的质量指标体系,培养单位对翻译硕士的质量评价局限于学校内部的指标体系,与用人单位的目标评价严重脱节,无法形成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翻译产业的人才需求目标,我们针对口笔译人才培养的不同规格要求,从不同维度提出了相应的质量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翻译硕士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指标体系可以用阶梯多层次评价方法进行,这种评价方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其它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我们可以总体上把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学校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学校评价可以分为政治方向、学业成绩和实践能力等3个二级指标,用人单位评价可以分为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3个二级指标。

根据笔译和口译人才培养的不同规律,可以在三级指标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笔译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

表2 口译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

从学校评价的三级指标来看,笔译和口译均突出了政策理论水平的重要性。翻译人才从事的是跨文化的社会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也会涉及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这就需要翻译工作者有着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笔译和口译均侧重在校的专业课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这是翻译人才质量保证的知识基础。两者在实践能力方面的评价指标有所不同,除了借助实习单位开具的鉴定成绩外,笔译还可以通过学生发表的译作评价其翻译实践能力,口译可以通过学生实习过程中撰写的实践报告体现出来。另外,口译和笔译都将职业资格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实践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毕业生具备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优良的学业成绩和扎实的实践能力以后,为踏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前期的基础。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还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检验。在用人单位的评价指标体系里,职业道德是第一位的,要求新任员工恪守岗位规范。业务能力这一指标下面涵盖着3个三级指标,其中外语水平是业务能力的基础,笔译或口译技能是业务能力的直接体现,创新能力则是员工业务能力发展的保障。从工作业绩来看,员工所承担的工作量和客户满意度则是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前者从量的维度体现了译员创造的劳动价值,后者则从质的维度反映了社会对其劳动的评价和认可度。

四、结束语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适应了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但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由于人们对这一新兴学位认识上的偏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一方面与我国翻译硕士教育历史较短、办学经验不足有关,也与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市场需求缺乏了解有关。因此,行业特色高校要主动与翻译职业实现对接,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通过加强质量过程管理和评价方式改革,构建科学的翻译硕士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提出的质量指标体系只是初步的理论探讨,在应用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不同层次指标的量化问题,以及学校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的权重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使翻译硕士培养质量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是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1]时梦雪.MTI口译教学历史回顾与现状调研[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2]穆雷.论语言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培养[J].外国语,2014(4):15-17.

[3]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EB/OL].http://ishare. iask.sina.com.cn/f/37541255.html,2012.

(责任编辑:姚歆烨)

On the Quality System of MTI Education

YIN Hongshan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61,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education in China,unprecedented attention has been attached to the quality of this talent training progra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MTI education in industry-base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centrate on connotative development,strengthen practicality of teaching contents,and establish a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It is argued in this paper that,by building up a quality indicator system of MTI talent cultivation,universities can make better adjustment to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and optimize the current model for MTI talent training.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MTI;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G643.0

尹洪山(1967—),男,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C14018)。

猜你喜欢
笔译口译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