筅江苏省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蔡飞
三角形背景下的最值问题探究
筅江苏省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蔡飞
解三角形问题中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是高考重点题型之一,它不仅与解三角形自身的常见的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代数及一些几何中的有关性质密切联系.这类问题综合性较强,解法灵活,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本文针对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涉及解三角形问题中的面积、角、角的三角函数值、边长、周长的最值(取值范围)问题的求解策略进行归纳,以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例1设△ABC中的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cosB=,b=2.
(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因为a<b,所以A是锐角,所以A=30°.
因为b2=a2+c2-2accosB,所以4=a2+c2-ac.
因为a2+c2≥2ac,所以2ac-ac≤4,所以ac≤10,当a=c=时等号成立.
所以△ABC面积的最大值为3.
评注:均值不等式是高考重要考查点之一,其主要形式是a+b≥2(a,b>0)及a2+b2≥2ab(a,b∈R),应用其解题时要注意定理的适用条件,即“正”“定”“等”的判断.本题求解中将余弦定理与均值不等式相结合.
变式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a+c=2b.
(1)求cosB的最小值;
(2)略.
例2如图1,在等腰直角△OAB中,∠OAB=90°,OA=2,M、N分别为线段OB上的点,若∠MAN=30°,则△AMN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
如图1,过点A作AH垂直OB于B点H,不妨设∠MAH=α,∠NAH=β.
图1
评注:本题求解中通过引入角度α,β,利用解三角形相关知识,构造出面积函数,进一步再将其转化为y= Asin(ωx+φ)型求最值.另外本题也可利用均值不等式法求解:如图1,设AN=x,AM=y,因为OB=2,所以OB上的高h=,由面积公式得S=xysin30°,所以S=△AMN△AMN所以xy=2MN.由余弦定理可得所以MN≥,当且仅当x=y时取等号.所以S△AMN≥
图2
图3
评注:求解最值(取值范围)问题,有时可先把所求解的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再利用配方法求最值.另外注意到S=AB×h=h(h为BC边上的高),问题转化为求h的最大值,可以尝试判断满足AC=BC的动点C的运动轨迹,即借助解析法求解:如图3,以AB边所在直线为x轴,AB边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1,0)、B(1,0).设C(x,y).由条件AC=BC,得整理得(x-3)2+ y2=8(x≠0),即动点C的轨迹是以点(3,0)为圆心、2姨2为半径的圆(不含与x轴的两个交点).所以S=AB·|y|= |y|≤2,即x=3时,△ABC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
图4
例4已知矩形纸片ABCD中,AB=6cm,AD=12cm,将矩形纸片的右下角折起,使该角的顶点B落在矩形的边AD上,且折痕MN的两端点M、N分别位于边AB、BC上,设∠MNB=θ,MN=l.
(1)试将l表示成θ的函数;
(2)求l的最小值.
解析:(1)如图4所示,∠MNB=θ,则∠ENB=2θ,在四边形MBNE中,∠ENB+∠BME=180°,∠EMA+∠BME=180°.所以∠AME=2θ,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知MB=lsinθ,AM=l·sinθcos2θ.
由题设得lsinθ+l·sinθ·cos2θ=6,从而可得l=
评注:导数法是求函数单调区间、极值、最值、零点等问题的有力工具.在解答解析几何最值问题时,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后,构造出的目标函数若为高次函数,则可借助导数法求解.
综上,三角形边、角、面积等取值范围或最值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难点之一.此类问题的形式灵活,且注重与函数、不等式和几何等知识的交汇融合.求解时往往需要结合平面几何的几何性质、基本不等式,以及函数值域与最值等相关知识,并充分利用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以实现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的有效转化.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