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 追求实效

2016-11-25 23:18徐斌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业学困生分层

徐斌

摘要:学业水平考试越来越重要,然而学生水平的差异大、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要想全面提高复习效率,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严格按照学考标准要求,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课堂提问与练习人手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分层教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1.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

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2013年浙江省首次实施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制度。浙江省已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并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已与高考挂钩,重要性不言而喻。

2.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笔者所在学校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较大,平均A率50%左右,B率30%左右,C率20%左右。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呢?杭二中校长叶翠微认为,一是分类,让学生在高水平完成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同时,选择好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二是分层,将学生按照学业情况,分为A、B、C三个层次。

3.复习阶段任务重、时间紧

本校安排2016届高一学生在7月份全部参加学考,复习在5月份之后开始,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要复习3本教材的相关内容,并且学生共有8门科目需要复习迎考,所以任务重、时间紧。若用通常模式的统一复习,会使学困生丧失信心,也使冲A的学生把太多精力浪费在基础上,从而与A擦肩而过。

二、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1.教学对象分层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只有采取分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分层,还需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性格特点等因素。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如表1,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要求也不一样。确定层次后,再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4~5人编排而成,为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互帮互助。每组设A层的学生做组长,并且每个组长要负责B层、C层学生各1~2人,负责做好对B层、C层学生作业的监督、辅导等,教师是各层次学生的监控者。在阶段性测试后,进步较大或退步较大的学生重新调整任务,如组长、被辅导与被监督人选的再确立。这样的设组分层,促进了学生合作互动的风气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分层

由于复习任务重、时间紧,所以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诊断出有哪些知识掌握不扎实、哪些能力还有所欠缺。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例如,在复习“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时,教学内容如下:

感受学考:学案给出2013年6月学考第18、19题;2014年1月学考第12、30题。设计目标:第30题C层学生选做,鼓励B层学生做,其他3题全部学生均要完成。

知识再认:(1)说名称、写化学式。FeS2、芒硝、绿矾。(2)由性质说物质。脱水性、漂白性、强氧化性、还原性、酸性。学考标准:①二氧化硫的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漂白性、还原性)。②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设计目标:全部学生均要完成。(3)看制备硫酸装置说名称、说反应。学考标准:硫酸的工业生产。指导意见:知道工业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设计目标:全部学生均要完成。(4)看用途说物质、说反应。缺铁性贫血剂、钡餐、除汞。指导意见:了解几种重要硫酸盐的用途。设计目标:C层学生选做。(5)看图说含义。(展示酸雨的形成图与被酸雨腐蚀的雕像图)学考标准:酸雨的成因和防治,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设计目标:全部学生均要完成。

知识再现:(1)这部分内容,我们还学过哪些知识?与学生互动环节,学生补充后再总结归纳。(2)展示学业水平考试要求:①二氧化硫的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漂白性、还原性)。②酸雨的成因和防治。③硫酸的工业生产。④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⑤S、SO2、H2SO4等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设计目标:全部学生均参与,学生诊断哪些知识未掌握。

对教学内容的分层,主要体现在备课过程中。在备课时,教师事先要对上课内容整体规划,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堂课中分别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各目标之间如何联接与过渡。教学难度上要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学生才能体会到教学过程的连续性。这种内在联系也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阶梯,能使低层次目标的学生向高层次目标迈进。

3.课堂提问分层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反馈出学与教的信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奢望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步调一致是不实际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面对这些实际情况,提问要进行分层。

例如,在复习“有关Al2O3、Al(OH)3”时,教师可以分层提问:

提问预设1: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分别是什么?学考标准: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设计目标:提问B层、c层学生。

提问预设2:①Al2O3,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原因是什么?类似的材料还有哪些?②Al2O3,是两性氧化物,写出A1203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考标准:Al2O3的重要性质。设计目标:问题①提问C层学生;问题②在B层、C层各抽一名学生板演。

提问预设3:①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与强碱溶液,生成盐和水,但不能溶于水。写出Al(OH)3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实验室中如何用可溶性铝盐制备Al(OH)3?实验室中如何用偏铝酸盐制备Al(OH)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学考标准:Al(OH)3的重要性质。设计目标:问题①在B层、C层各抽一名学生板演;问题②在A层、B层各抽一名学生板演。

提问预设4:若在200mL、1mol/L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NaOH溶液,某一时刻产生沉淀质量为7.8g,问:加入NaOH溶液体积为多少毫升?学考标准: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目标:提问A层学生。

课堂分层提问,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将分层教学的想法渗透在课堂提问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激发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都喜爱参与到课堂中,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吃饱喝好”。

4.练习分层

每个班级的学生,不论学优生、学困生,如果教师布置相同的作业,就会出现尴尬的状况:若难度偏低,对学困生,是个补习的机会,但对于学优生与中等生是在做毫无意义的重复劳动;若难度偏大,对学优生很有意义,但学困生与中等生对着题目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因此,分层练习很有必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

根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足,教师应及时反馈并做课堂总结,对错误问题作补充说明,并且鼓励学生完成本层次的题目后,选做高一层的题目,达到递进的目的。动态布置作业,及时调整不同层次学生的难度与作业量。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反思

分层教学是促使全体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教学中各环节做到分层才是最主要的。分层教学要保护学生的人格与尊严,需要教师拥有更多的责任心。分层教学的实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实现了“尖子能冒出,多数迈大步,学困生不落伍”的目标。

猜你喜欢
学业学困生分层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35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