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军
向课堂要效率是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本文从深入解读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开展。例如,数学通用教材第一册,可以使学生初步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得数也随着变化。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提高
在教学中,除了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使学生产生广泛的迁移,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1cm2的小正方形去动手操作,发现规律。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前都不是一张白纸。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悟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例如,在讲“算法多样化”时,笔者对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则要求在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2.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课堂学习中,合作小组有时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教师要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本领,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教师先不要告诉学生,要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要鼓励他们提问题、想问题、钻研问题。凡是优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困生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例如,甲乙两人拿出同样的钱合买一筐梨子,甲分去8千克,乙分去5千克,结果甲要分给乙4.2元,梨每千克多少元?对于这4.2元,到底除于几呢?学生有异议,其实是对题目理解得不透彻,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理解题目含义,最终解决了问题。
综上所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