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心

2016-11-25 16:35周佳丽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陶艺综合素质

周佳丽

摘 要:陶艺教育可谓是遍地开花,在社会中也逐渐推广。目前,在我国,已有一定数量的中小学开展了陶艺兴趣小组和相应的一些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涌现各种美术校本课程。“陶艺教学”已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陶艺”在创新实践中,已显露出其在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的独特功能。把陶艺教学与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设计中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设计出更有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校本课程。它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为目标,但更重要的还是让孩子在学陶中感受快乐、感受自由。目前的小学陶艺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我们发现陶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陶艺学习就像是这万丈高楼的地基甚至是一块砖,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陶艺 校本课程 综合素质

现代陶艺教学是一种艺术与科学、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课程。我校的陶艺教育经过几年的尝试与研究,结合目前陶艺教学的开展情况,编写了《玩陶》一书,并通过组织与实施,目前已经形成了学校一项艺术特色,各种大、小型的现场陶艺比赛、陶艺展览、陶艺表演开展有序。

一、结合区域特色,营造学习氛围

远在九千年多年前,中国先民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位于宁波市东钱湖畔的“越窑遗址”是浙江四大青瓷古窑遗址裙之一。当时宁波已是两宋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纹饰以印花、划花的水草、荷花为主、釉色青灰、胎质灰白。

东钱湖越窑在东汉、唐、五代、两宋时期所烧制的瓷器在当时堪称精妙绝伦,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映照千古、举世闻名,有着这古老的历史文化,还有孩子们对陶艺学习的浓厚兴趣,我们应该要为孩子们创造“玩泥”的条件。因此,我校就开设了校本特色课程,为了给学生创造出优越的学习环境,配备了专门的陶艺室,并把“泥巴”带进了课堂。

我们知道陶艺本身就非常吸引人,但是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对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我们校园里的每一个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的门口都挂有学生亲手制作的陶艺牌;在课堂教学前后,我们将学生作品按主题进行展示。

如上《戏曲脸谱》时,在课前我会将其他年级学生的优秀陶艺脸谱作品和图片展示出来,供他们欣赏观摩,使其充满求知的渴望,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创造欲。之后,我们还将孩子们制作出来的陶艺脸谱作品挂在教室里进行装饰,陈列在学校的宣传窗里进行展览,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浓厚的陶泥艺术氛围。可见,这一环境的熏陶,无形中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巧用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陶艺已经充满了我们整个校园,走进了每个课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辈们的经验与总结使我认识到了“兴趣”的重要性,为了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游戏、欣赏等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不断去体会、去感受陶艺。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孩子们都喜欢玩,玩中学、学中玩才能使他们产生兴趣,所以我常会在教学中设计些讲故事、做游戏、作品展示的方法来激发学生陶艺学习的兴趣。如:在二年级的一课《泥娃娃》中,用游戏的方法一起来玩一玩泥巴,将它搓成各种形状,让学生通过游戏了解泥的特性;接着给学生讲述了民间故事——《阿福的制作和传说》,讲述这个故事除了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通过它来渗透给学生们制作泥娃娃的小知识,了解泥娃娃的来历和在生活中的意义;我在上面布置出一个泥娃娃“展卖”台,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玩出来的泥球或是其他形状进行组合添加完成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泥娃娃进行“展卖”,孩子们的热情很高,做出来的泥娃娃更是生动可爱。单纯的教授学生如何制作泥娃娃,出现的作品会显得千篇一律,无法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行想象,而通过了故事讲述,使学生明白了泥娃娃的特点、意义,更快地使学生发挥出想象力。

2.冲击视觉的教学方法

当然,利用多媒体让孩子欣赏大量的陶艺图片,也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为了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加深对陶艺的了解,教学中,我经常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陶艺图片,同时通过讲述,根据自己对名家作品的解读进行制作。例如在上《秦始皇兵马俑》一课时,我就出示了很多现场的照片供学生欣赏,感受真实的古代文物作品,并对陶俑进行分类,挑出典型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根据讲解的信息通过自己的理解打造出兵马俑,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与伙伴进行合作完成作品。最后我将全班同学的兵马俑作品集中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会那宏大的气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兴趣高涨,并获得了创作的乐趣和审美的愉悦 (附学生陶艺创作作品)。

3.别味评价的教学方法

陶艺有别于科学,它所表现出来的“真”与科学的“真”有不同的内涵。因此,我们将“别味解读”融入陶艺评价体系,以追求随机应变的乐趣和妙趣横生的意味。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制作作品时不免有所失误,当学生觉得自己的制作有失误时,教师便鼓励他:“你没有错!你能把它变美!”引导学生剔除“对错”的观念,在失误处进行联想、夸张,再进行添加、造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形成一种匠心独具、将错就错的风格,获得美丑认知的标准。通过“别味解读”评价机制的运行,学生对陶艺课程更加喜爱。

三、开展内外活动,升华艺术作品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每一次每一阶段的陶艺活动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艺术升华。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明白这些陶艺作品并不是离我们很远的,只存在于展览馆、书面上的,而是在和我们密不可分的生活中的。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和陶艺艺术的距离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亲密,对陶艺作品的用途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教书的场所,更是一个育人的场所。因此,我们不只是一味的传授学生陶艺制作的知识,而是要学生更多的体会“我”学会这一知识的用途,“我”又能够多做哪些有意义的事。例如:

1.“我”为校园添风采

学校一直注重于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此次能将陶艺融合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大亮点。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内容运用到装点校园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中去,是使学生更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对陶艺更深厚的感情。当学生看到学校班级、办公室的牌子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喜悦感是无论拿多少奖也换不来的。

2.小小泥团大用途

陶艺的学习不只是要学生明白更够产生很多的艺术作品,也要让学生明白这些艺术的实际用途。运用在自已生活中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小小的泥团能够捏出小挂件,烧制完成后编好各种线,学生更可用来送给朋友,建筑友谊的桥梁;小小的泥团可以捏出造型各异的笔筒,烧制完成后画上各种颜色,学生可以用来送给各科老师,加深师生间的情感;小小的泥团可以捏出大大小小的花盆,各种造型配合不同的植物,学生可以用来送给自己的长辈,加厚亲情的价值。小小的泥团却有大大的用途,这才是学生一会的最可贵的东西。

3.义卖活动能出力

义卖献爱心活动是学校大力提倡的,关键在培养学生的品质,靠自已的力量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献出一份小小的力量。以往都是学生拿来自己已有的东西进行义卖,而陶艺教学展开以后,学生可以将自已平时做的泥塑作品、小工艺品拿来义卖。这样形式的义卖远相比以往的,学生的热情更高,也觉得自已出的力更大,记忆更为深刻。

在此期间,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想象创作出的一件件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更重要的是陶艺课已成为了一门非常受孩子们欢迎、并十分期待着的课程,在这里他们可以用陶泥捏出整个“世界”,捏出丰富多彩的世界,“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自己来一遍”。实践证明陶艺教育对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散思维和非智力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陶艺制作源远流长,仍盛而不衰,同时小学的陶艺教学也已开辟出了一条有着深刻历史内涵的崭新的艺术之路。

参考文献:

[1]《陶艺手工成型》金文伟、冯薇娜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2]《关于低龄儿童艺术教育的思考》赵宇,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泰小学 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陶艺综合素质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