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兰 蒋何琪
当前我国政府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孙芳兰蒋何琪
[提要]政府形象是对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能动反映,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赢得公众支持与认可,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政府形象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努力加强政府形象建设,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改进:转变政府行政理念;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务员服务意识和行政能力;加强政府形象传播。
政府形象建设;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取得巨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也就意味着公众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还存在许多社会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公共事件的频发,给政府形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社会中最大的政治组织,努力加强自身的形象建设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政府都必须要重视树立自身的形象,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变得愈加开放,政府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资源,是一个政府有效行使其职能的有力保障,也是治理国家和地区的根本条件。一个拥有优良政府形象的政府,必然能够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优良的政府形象决定了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千千万万的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团结一心,凝聚成一团火,相信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一个班级、一个学校需要凝聚力,何况是一个政府,一个国家,更需要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无论是在民族危亡时刻还是社会建设时期都能迸发强大的力量,而这种凝聚力是建立在良好政府形象的基础上的。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能够使公众从内心深处拥戴政府,有问题主动寻求政府的帮助和保护。同样,在政府遇到困难时也能团结起来,帮助政府渡过难关。一个有着高度凝聚力的政府,意味着拥有强大的号召力,能够使政府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因此,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政府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政府更好地行使其职能,完成预期目标。
(二)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一个有威望、有公信力的政府必然能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拥护,公众对政府有着高度认同感和信任感。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一经颁布,便会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并积极配合政府执行,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保证政府的运行顺利畅通,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政府运行费用。[1]相反,一个形象差、信誉低、朝令夕改的政府,则会遭到民众的反抗,不会有人去支持,政策无法有效运行,遭到不信任,最终使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三)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政府的形象密切相关,一个廉洁、高效、规范、透明、公正的政府,毫无疑问,必然会促进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相反,一个腐败、低效、无序、模糊、无所作为的政府,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秩序混乱,动荡不安,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危害百姓。
(四)有利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是单指经济目标,而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目标,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者和发起者。因此,拥有一个良好健康的政府形象,必然能加速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在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方面有所改善,但从近几年来的腐败案件以及公共事件的频发,可以发现政府形象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价值理念滞后
当前,我国政府在价值理念方面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官本位”思想严重,办事效率不高,责任心不强。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里,等级划分明显,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当权者贵族阶级以强凌弱,老百姓一直是地位低下,任人宰割。长期受这种封建思想文化影响,容易滋生“官本位”思想,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而不是人民赋予的,所以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下级负责,偏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样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不是站在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上,为民谋福利,而是利用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使政府形象大打折扣。
(二)违法行政行为频繁
从近几年的新闻和资料分析来看,政府行为中仍然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某些决策行为缺乏民主和科学,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面子工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而且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形象受损。除此之外,贪污腐败行为影响着政府形象建设,以权谋私、官商勾结、贪污受贿、权力寻租等行为见怪不怪。政府官员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他们的一举一动必然都会影响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和看法。腐败问题如果不解决,必然导致政府形象受损,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最终失去民心。
(三)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政府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管理和服务,政府职能是否履行到位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政府的印象,而且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对稳定性。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仍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现象,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却管多了,结果什么都没管好,如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由于监管不力,造成一些有害食品药品流入市场,危及人们的健康并造成财产损失,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另外,有些公共服务需要政府提供,例如在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民生问题上,仍有落实不到位,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等问题,影响公众对政府的评价。
(四)公职人员服务意识欠缺
公务员被称为“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位公职人员的宗旨所在,他们的所作所为代表的都是政府。然而,部分公务员却欠缺这种服务意识,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摆出“官老爷”的姿态,对人态度冷淡、不耐烦,办事效率低下等,这些现象都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并且这种评价往往通过人际、网络等方式传播,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全民皆知,造成政府形象受损。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政府形象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努力改善我国政府形象建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去努力和规划,才能树立一个民主、法治、高效、阳光的政府形象。
(一)转变政府行政理念,建立民主政府形象
政府的价值理念,是指政府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发展定位、管理哲学、勤政为民意识、改革开放意识、民主法治意识、道德观念等等。[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就决定了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因此,树立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首先需要改变过去的“官本位”作风,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行政理念,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大力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分匀,努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一个亲和民主的政府形象才得以树立。
(二)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法治政府形象
政府违法行为的出现,实质是体制机制不健全所致,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毫无疑问成为其中重要一环。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要建立法治政府形象,首先,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健全法律法规,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有法可依,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避免不法之人钻法律的空子,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其次,完善行政内外监督机制,建立行政问责制度。权力是把双刃剑,需要对其有效监督,才能造福于民。拓宽民主监督渠道,重视政务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使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减少工作失误。除此之外,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行政过程中出现的过失,没有正确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不放过任何漏网之鱼。再次,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要求各级政府在决策时,一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符合全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避免随意决策,领导个人拍板等行为,只有这样,决策才能利民,才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最后,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精简机构,各部门之间明确各自的职责,避免机构重叠,相互扯皮,人浮于事,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开支,而且能促进各部门高效协调运转。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高效政府形象
政府的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以及生态职能,人们既受到政府的管理,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说人们的生活与政府息息相关。政府拥有重要职能,并不意味着可以包办一切,特别是随着政府职能的大幅度扩张,公共服务压力日益增加,政府不堪重负,这些都迫切要求转变政府职能,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一方面,简政放权,把更多精力放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民生问题上,更应予以重视,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预,简化程序,明确办事流程,全面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这样才能树立一个高质高效的政府形象,才会赢得公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四)提高公务员服务意识和行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形象
在我国,几乎每个人都要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接触,公众对政府的第一印象很多时候是来自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服务的好坏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政府形象,假如一位公民在与政府接触过程中受到忽视或者折磨,那么对他所在政府肯定也不会有太多好感。公务员一方面要在专业知识上拥有扎实过硬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努力加强自身的工作服务意识,多些细心、耐心、关心,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为民办实事,谋福利。公务员作为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言行举止代表的都是政府的形象,因此在为各部门选拔、录用、聘用、培训公务员时,一定要达到国家公职人员基本的道德素质标准,并确定相应的吸引人才的政策,这样才能确保选出德才兼备的、为人民服务的干部。
(五)加强政府形象传播,建立阳光政府形象
除了政府本身的因素,政府形象还受公众个体主观性因素的影响,有时候公众对政府的认知往往并不是绝对全面客观的,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同辈群体、职业、情绪等因素影响,同一个政府行为有些人支持,有些人则反对,并且这种对政府的评价也是不稳定的,容易随波逐流。因此,公众个体头脑中的政府形象是零散的、主观的、易变的,政府形象的改进,除了转变政府行政理念及改革行政体制机制,还应加强形象传播,让公众拥有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积极引导和改善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形成公众对政府完整的、客观的、稳定的政府形象。具体可以通过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三种传播方式,宣传自己的行政理念、行为规范等,把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公众,让公众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通过沟通反馈,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树立阳光、透明的政府形象。
综上所述,政府形象不是上帝给予的,而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在公众心中留下的形象,政府形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政府形象的优化是一个复杂、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政府脚踏实地,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需要公众的理性参与和支持,才能塑造出优良的政府形象。
[1]徐鸣.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4).
[2]王剑敏,闻曙明.新时期政府形象建设探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3]胡宁生.中国政府形象战略[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4]廖为健.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J].中国行政管理, 2001,(3).
[5]熊水龙.市场经济与政府形象[J].桂海论丛,1995,(5).
[6]闻洪涛,卿孟军.关于近年来政府形象研究的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05,(3).
[7]华艳红.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政府形象塑造[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3).
[8]刘小燕.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内涵[J].国际新闻界, 2003,(6).
[9]龚燕.新时期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探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于龙广]
孙芳兰(1962—),女,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与政府管理;蒋何琪(1992—),女,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与政府管理。(江西南昌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