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

2016-11-25 21:06曾铭
老区建设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文明

曾铭

浅析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

曾铭

[提要]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事关生态文明建设成败,事关民族复兴,是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长远大计,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然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在国际社会中却一直呈现弱势,为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势在必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整合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统筹国内外一切力量,已经成为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国际影响力

当前我国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为了实现人民的环境利益,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提上日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国在国际上占据有力的话语权,能够在生态建设领域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实现环境生态共享。但我国在此方面的国际话语权却呈现弱势。增强我国的话语权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支持,是事关民族复兴,尤关民生的长远大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三大自信,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的内涵

2012年,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2015年10月,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生态文明的建设受到了超越以往的重视。然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非一人之事,更不是一国之事,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使命,每个存在在这个地球的国家都有责任去完成。这就需要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话语权,它关乎着国际协作,关乎全球生态能够协调一致地得到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是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话语权。欲了解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首先要探讨话语权的内涵。话语权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术界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对“权”字的不同理解上。一种认为话语权重在“权利”,一种则认为话语权重在“权力”。梁凯音教授认为话语权重在“权利”,他在《论国际话语权与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中认为话语权其实就是“就国家事务和国家相关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张殿军认为话语权是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自由发表意见、立场和主张的权利和资格”,二者都将话语权界定为“权利”。而张志洲教授则认为话语权是指一种 “权力”,“话语权不是指没有说话的权利,而是指话语背后体现着的权力关系”;学者江涌也与其持相同观点,一致认为话语权侧重权力。

而笔者认为话语权集“权利”与“权力”为一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侧重点不同,是具有两种属性的特殊权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应运而生。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不仅表现为我国参与世界生态保护的权利,更表现为我国就国际生态建设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力,它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我国在国际社会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际话语权呈现弱势的当下,它更侧重于“权力”。

二、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的必要性

(一)转变我国话语权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必然要求

当代的世界是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中国作为历史上曾经被压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正处于这种不平衡的劣端,在国际中的话语权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操纵着国际秩序,把持着国际话语权。近代以来,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综合实力都存在巨大差异。其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以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为借口,不断压制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操控着国际话语的表达方式,始终占据着国家话语权的优势地位。虽然自新中国的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际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总体上说,我们仍未冲破西方世界主导国际话语权的局面。在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方面我国状况亦是如此。多年来我国虽不断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但是成就有限,对外影响力弱。主要表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不成正比,实践程度低于理论上的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不协调,科学技术融入环境保护的程度低,且生态保护理念并未深入人心,生态文化发挥作用不充分,政治宣传不到位,话语自信不足。

(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自信的内在动力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的增强有利于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大自信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权密切相关,不可分割。自信是话语权提升的基础,话语权的提升又反过来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的提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自信的必然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成功的直接体现。“自信源于实践的检验,自信源于不断的创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自信是源于多年实践的检验,绝非空中楼阁;源于各种层出不穷的理论的创新,绝非空穴来风;它是生态文明话语权提升的证明,是我国五位一体建设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题中应有之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进行的,它充分验证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我国生态文明话语权的提升不仅是增强我们的三大自信动力,更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不竭动力。

(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力的必然选择

无论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无不渗透着对生态环境的热爱,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成功,我国生态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得到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正是这种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在全球生态保护备受关注的今天,这种凝聚力不仅能够引起世界的关注,吸引优秀的外来文化,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那么文化无疑是最大的软实力。文化的传播,不仅有利于宣扬中国的国民精神,更有利于扩大民族的影响力,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认可中国。所谓话语即权利,有了话语权在国际社会中才能有一席之地,才能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才能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正是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我们才能打破国际上的话语垄断,才能更好地树立大国形象,才能呼吁全球共同担负生态责任,在全球生态治理上积极掌握话语权,才能扩大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的话语软实力。

三、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的路径选择

我国当前面临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的巨型压力,提升话语权势在必行。然而单纯的呼喊话语权的提升无异于空喊口号,必须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实践为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在提升自身的内在实力基础的同时,注重争取国际认同,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一)发展生态经济以夯实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的内在基础

生态经济是指人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相互协调,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高级发展形态。当今世界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化成以经济基础为核心的综合实力的竞争,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努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生态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的推动,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的矛盾,最终要靠科学技术,以科技的发展来缓解环境的破坏,所以可以说科技创新是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的关键。因此,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同时,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来驱动社会主义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切实将科技融入生态建设当中,为生态经济发展铺平道路,为绿色GDP的增长打好基础,从而提高我国自身综合经济实力,奠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最终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话语地位,增强我国话语权,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好声音的传扬。

(二)利用生态文化交流以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意识认同

生态文化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而逐渐形成的以保护自然为导向的价值观念和思维形式,它是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一种文化形态。中国五千年传统生态文化源远流长,诸如“仁者,爱人”“兼相爱,交相利”“道法自然”等思想不胜枚举。而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现代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更是丰富了我国生态文化的内涵。促进中外生态文化交流,首先应当正视中外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正视传统与现代的生态文化之间的融合,理清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凸显中国生态文化的强大凝聚力,扩大生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其次,要注重我国生态文化的对外交流,将中国生态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融合,使得世界各种文化间能够相互了解,相互渗透,相互吸收。与此同时,要注重吸收外来生态文化的积极成果,借鉴其生态保护的成功经验,并通过生态文化的传扬向世界表明中国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宗旨,表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建设美丽中国,更是建设和谐世界,同世界人民共享美丽家园;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社会主义人民而发展,更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与全世界共享发展成果。

(三)运用政策导向以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的政治保障

在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对生态文明理论创新的奖惩制度,给予适当政策倾斜,鼓励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重视话语表达方式,规范生态文明建设话语形态,避免政治话语,群众话语,学术话语的混用现象。明确学术话语、政治话语、群众话语所面对的客体和受众,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也应当通过学术话语、政治话语、群众话语等来向世界表达。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应当通过与国际的学术交流共同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与政治成果应当由政治话语来向各国表达;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是为人民服务的,群众最有发言权,应当采用群众话语来向各国传递。此外,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媒体对外宣传必不可少,必须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一方面充分调动大众媒体,合理引导我国的对外媒体,将我国生态文明的最新理念,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最新成果向世界人民分享,用事实的成功争取世界的支持和认可;另一方面,利用媒体维护国家形象,对国际社会中恶言重伤我国国际形象的话语给予有针对性的反击,宣扬中国和平崛起,绿色崛起,强烈反对中国威胁论。

(四)倡导生态平等权以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权的国际认同

平等权是人类的自然权利之一,人生而平等,国家是人的组织体,理应无分大小强弱,平等享有国际生态权益,积极承担相应的生态责任。然而,部分国家却无视过去对环境的破坏,无视曾经发展造成的污染,不愿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承担平等的生态保护义务。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却一味推卸责任,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不愿意承担应有的生态保护责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应当积极担负起大国责任,担负起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崭新的大国形象倡导国际生态平等权,积极呼吁世界各国担负起同样的责任。为此,我们需要采用“批评-团结-批评”的模式,从以下两方面努力。首先,指责部分国家逃避责任的行为,深刻揭露和批评部分不愿意承担环境责任的国家,同时呼吁联合国各国间建立相互监督体制,制定相关政策,对不愿承担责任的成员予以适当制裁;其次,要不断团结广大发达国家,因为批评不是目的,团结才是力量。为此,必须积极呼吁国际合作,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使得全人类能够真正团结起来,将各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广大国家分享,以达到共同提高,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恩格斯、恩格斯.于光远,等编译.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3).

[4]梁凯音.论国际话语权与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3).

[5]张建军.软实力、硬实力与中国话语权的建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7).

[责任编辑:上官涛]

曾铭(1990—),男,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江西南昌330013)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文明
画与理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对不文明说“不”
陈年凡客创始人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