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三人的路
以百年之心抓教育补长海南人才短板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三人的路
要把省委、省政府狠抓教育的决心和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各市县主要领导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把教育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勇于创建“教育强市(县)”,真正从“百年大计”的高度,亲自谋划、狠抓落实,把钱花在刀刃上,把人用在关键岗位上。
在一切生产要素当中,人是根本的,是最重要的创新供给要素。越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越是要有“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和担当。从海南生态软件园的兴旺、贝雕产业的崛起、净水技术的引领、龙眼产业的振兴等现象中,都可以看出一名优秀人才,往往可以撑起一个产业。包括24所“思源学校”引进“好校长、好教师”的效应,莫不印证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当前,制约海南发展的主要短板就有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领军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
从具体表现来看,一方面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据预测,“十三五”期间海南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总量约50万人,按全省高校现有培养能力,缺口为28万人。比如,海南科研人员数量在全国排倒数第3名,科研人员当中取得高级职称的只有12%,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产业的需求相差甚远。比如,截至2014年,全省外语导游只有1626人,只占全省导游总数的10.4%。又比如,海南现有养老护理人员中,持证上岗率仅为5%,且多为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对老年人的照顾也仅限于喂饭、喂药等,难以满足中高端养老服务需求,等等,都可窥见一斑。
另一方面,人才分布不均。从地区看,海南人才主要聚集在海口、三亚;从行业看,主要聚集在党政部门、国企和大型民企;从行业内部看也存在结构性问题,比如旅游业中住宿、餐饮人才占70%以上,而旅游商品、新业态和新兴服务业的从业人员非常少。
与此同时,人才载体不足、短板明显。人才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很难留住高、精、尖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平台、科技园区相对较少,缺乏人才用武之地。积分落户等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缓慢。据《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显示,全国10大最难落户城市中,海口、三亚分别排第3名、第6名。不少岗位招聘动辄要求研究生,或是“985”“211”毕业生。人才招进来之后,有的又舍不得拿出关键岗位来培养和派用,对人才流动设置“玻璃门”“弹簧门”“天花板”。
要破解以上难题,就要多管齐下,最关键一条就是要狠抓教育。
一是把省委、省政府狠抓教育的决心和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各市县主要领导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把教育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勇于创建“教育强市(县)”,真正从“百年大计”的高度,亲自谋划、狠抓落实,把钱花在刀刃上,把人用在关键岗位上。
二是大力开展与国内外名校资源的高位嫁接、合作办学。这些年,海南在发展职业教育上与天津合作培养,发展基础教育上引进北师大、华中师大、华东师大等优质附中合作办学,成绩有目共睹。比如,北师大万宁附中首批毕业生今年高考就包揽了万宁市文理科状元,二本以上入围率高达86%,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所以,无论是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都应该大力推广这一办法,加快实现海南人才培养的弯道超车。
三是要抓质量,也要抓均衡,以此扩大生源的成才面。全省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严重,不论政策怎么变化,择校风仍屡禁不止,学区房炙手可热。这需要切实把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化,列为各级教育部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考核硬指标。
四是引进人才力度要加大,政策要务实。要切实解决住房、交通、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具体问题。对有突出贡献、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待遇水平要保持在整个行业中具有竞争力。如果不断出台政策,但人才培育、引进和派用仍不令人满意,那么就须果断调整政策。
总之,补长海南人才短板,一定要以教育为最核心抓手,组合出拳,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实用人才各尽所能。弛而不息,假以时日,海南教育一定可以弯道超车,海南也将真正成为“人才荟萃、技术创新之岛”。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