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公共外交视角分析
——以华为为例

2016-11-25 14:12:04朱汉祺
公共外交季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母国跨国企业东道国

朱汉祺

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公共外交视角分析
——以华为为例

朱汉祺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最积极的增长点。随着我国“走出去”构想、“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跨国经营、海外并购的浪潮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仅是经济行为,也具有政治、外交等功能。跨国公司的外交中性优势有助于其在东道国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本文以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民营企业之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回顾了其近几年海外并购中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梳理和分析了在海外并购中我国跨国企业的公共外交职能。

截至2014年末,中国对外非金融类投资存量为7450.2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占53.6%,非国有企业占46.4%(商务部《2015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非国有企业投资存量的占比相较2006年仅有的19%已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更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近几年在开展海外并购和企业公共外交的道路上可谓“越挫越勇”“越战越勇”。从收购美国3Com、3LeafSystems公司的失败,到成功收购英国集成光电器件公司;从最开始只能进军非洲、亚洲市场,到现在成功地在欧美市场上站稳脚跟。

随着海外市场布局的日益成熟,华为更积极地参与到东道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充分利用平台优势,积极开展企业公共外交,在东道国树立起了优质的中国民营企业形象,也为中国“智造”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客观上优化了当地政府和民众对中国企业和国家形象的认知。

本文结合华为海外并购的几个案例,从企业公共外交的视角出发加以分析梳理。

华为海外并购案例回顾

收购3Com、3Leaf Systems公司失败

2007年,华为联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贝恩资本竞购美国网络设备提供商3Com公司,其中华为将收购该公司20%的股份。起初,3Com公司同意了这笔价值22亿美元的交易,然而六个月后,由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是美国管理外国投资的专门部门,设立初衷是为了保障美国国家安全)表示要阻止该交易,导致贝恩资本退出,交易夭折。因为3Com的产品中包含一项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客户抵御黑客的入侵,而美国国防部正是3Com的主要客户之一。最终,3Com以27亿美元的价格被美国惠普公司收购。

2010年5月,华为达成了一笔以200万美元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 Systems的交易。类似小规模的交易通常不会受到监管机构的审查,华为也没有披露该交易。然而,美国五角大楼在交易结束得知此消息后,要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展开事后调查。同样,美国议员担心3Leaf Systems公司的相关技术可能会被中国共享,并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华为剥离收购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虽然华为尽力反对调查,但最终还是被迫放弃了收购。

成功收购英国集成光电器件公司

2012年,华为成功收购了英国集成光电器件公司(Centre for Integrated Photonics Ltd.)。英国集成光电器件公司同时也是一家光电子研究实验室,在光纤网络的研发和投资上,一直是该技术领域的创新者。成功并购后,该公司作为华为全球研发网络的一部分,已成为华为英国研发中心的新核心。在收购之前,华为就和英国集成光电器件公司通过技术授予、共同研发、培训交流等方式进行了合作,这为华为后期成功收购增添了可能性。

作为民营企业海外总部的杰出代表,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英时,特地参观了华为英国公司。

企业公共外交分析

在外交“二轨化”的趋势下,跨国企业作为民间公共外交的一个主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东道国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政治、经济、外交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华为作为我国民营企业的领头羊,可以说是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民营企业,2015年华为营业收入达3950亿元,其中一半以上的营收来自海外。华为在海外创造利润的同时,也时刻代表着中国的企业形象,通过优质的通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母国创造了良好的声誉,为母国营造了积极健康的国际形象。

然而,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华为并非一帆风顺,在开展企业公共外交的过程中,其有做的不够的,也有非常值得借鉴的,以下就从公共外交的视角加以分析。

尽量规避东道国的政治风险

从华为收购3Com公司和3Leaf Systems公司两个失败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华为在海外并购过程中涉及的产品和服务经常关系到国家经济、国防安全等问题,被并购的东道国企业也常常以“国家安全”“政府信息安全”为由出面干预甚至阻止并购。这也是我国跨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政治风险。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熟悉东道国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了解东道国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对其政治和政策风险做一定的预测。其次,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配合,加强信息和观点的交流。通过提高跨国企业自身的透明度,以期消除误解和不信任,减少东道国政府和并购合作伙伴的不确定性。有意识地改变企业外在形象,也更容易获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再次,可以积极运用东道国游说公关团体。在许多西方国家游说都是合法的,比如在美国很多游说团体的工作人员都是退休的参众议员和政府官员,他们不仅熟知当地的法律、政治问题,更有巨大的人脉资源和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跨国公司在进行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更好地和当地政府进行沟通,更好地表达跨国企业的诉求。专业的游说可以降低类似华为在美国碰到的政治审查的风险。

积极实行本土化经营

华为英国公司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伦敦附近的雷丁,业务涉及从智能手机到电信技术设备。华为每年都在英国公司投入巨资,并借伦敦辐射整个欧洲市场。目前,华为在英国的15个办公室中,英国员工的比例已经达到70%—75%。

华为在积极实行东道国本土化经营的同时,客观上也在推进中国公共外交的开展。作为非政府的行为主体,华为以其产品和服务为纽带,直接融入东道国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其公共外交更具有直接性和针对性。由于不存在政府式的意识形态的输出,企业的公共外交更容易被东道国民众接受。优质的企业形象和优质的国家形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跨国企业的形象是国家形象的良好体现,而良好的国家形象又有助于企业在东道国顺利开展经营活动,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公共外交系统。

本土化经营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有利于开展企业公共外交的双向互动。由于跨国企业并不是单方面的文化输出者,在和东道国员工的合作交流中,双方不同的社会特性、价值观念等都能够更自然地融合发展。跨国企业通过内部的文化宣传,对东道国企业员工进行母国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文化的传播;而东道国员工也在日常的工作中践行和传递着本国的价值观念。由于跨国企业的员工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种族,拥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背景,这些员工一起工作生活,必然会互相影响对各自国家的认知和感情。本土化经营对文化观念的传播交流有利于东道国员工内部更好地理解公司母国的文化、制度,而这种跨国界、跨文化交流也有利于跨国企业的管理运作。

加大与东道国技术培训和研究合作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强化对创新的激励和创新成果应用,加大对新动力的扶持,培育良好创新环境。”在国际竞争中,科技创新、科研技术的发展更是一国实力的综合体现。跨国企业的发展使得科技、人才竞争融合成为趋势,企业产品的技术创新、研发实力都成为企业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为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极为看重与东道国高校的研发合作。华为在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建立合作关系,并且在萨里大学设立了一个5G创新中心(5G Innovation Centre)。通过积极与英国萨里大学、多家工业界知名公司及全球知名运营商等共同建立5G创新中心,华为在5G领域方面占得先机。2014年11月在英国伦敦发布全球首个5G测试床,成为全球5G研究的前沿阵地,加速推动了5G的研究进程。除英国外,华为还在德国、瑞典、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并与知名运营商成立联合创新中心。

华为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其核心战略,每年将不少于10%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并将研发经费的10%投入新技术研究。华为在东道国的技术培训和研究合作客观上拉近了母国和东道国的距离,通过技术共享、人员往来、资金流动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大大促进了公共外交的和谐发展。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根据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报告,在2012—2014年三年间,华为对英国经济的贡献为9.56亿英镑,其中包括2.31亿英镑的直接经济贡献、4.35亿英镑的间接贡献以及2.90亿英镑的伴生经济贡献,另外产生约4.11亿英镑的税收。截至2014年,华为在英国新增7386个就业岗位,其供销商更是遍布英国各地。

华为在英国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利润,而且也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带动了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在跨国企业的海外发展过程中,积极与东道国分享经济成果,不仅能赢得东道国民众的喜爱,还能优化企业自身在海外的生存发展环境,同时也将增加当地民众对企业母国的好感度。

牛津经济研究院是目前全球顶尖、独立的国际性预测顾问机构之一,其报告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研判意义。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的良好社会表现得到当地研究机构和社会媒体的报道,这本身就是对企业的一种肯定,同时也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经营活动和公共外交提供了平台和动力。独立的社会评测机构报告也能有效地帮助当地民众深入了解企业及其母国的责任意识和行为。华为通过社会化媒体机构,在东道国释放了良性的社会效应,在为英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拥有了良好的口碑。东道国的民众可以根据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判断其母国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一个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必然会得到东道国民众的喜爱,不仅有利于企业在当地更好地可持续发展经营,同时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也会延伸至母国形象,为母国在东道国人们心中树立良好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朱汉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国家公派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猜你喜欢
母国跨国企业东道国
大型跨国企业每年逃税885亿美元
环球时报(2022-11-16)2022-11-16 15:18:07
中国在投资仲裁中应如何处理条约签署国与投资者母国的双重身份
法大研究生(2019年1期)2019-11-16 00:37:56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仲裁研究(2019年1期)2019-09-25 07:41:00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仲裁研究(2019年2期)2019-09-25 07:31:46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私营军事安保公司人员责任追究之困境
中国市场(2017年7期)2017-04-01 08:36:49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在华跨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关系的影响分析
跨国企业理论研究新范式探讨
ODI逆向技术溢出的母国区域吸收能力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