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婷玉
摘 要:在美术课程中实施“跨界教学”,可以引领学生对美术作品展开多维欣赏,对课程资源进行多向开发,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作品得以多场互动。
关键词:跨界教学;美术课程;范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95-01
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在美术教学中我们积极尝试“跨界教学”,整合美术与文学、美术与科学、美术与历史等多学科知识,从多个角度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创作美术作品,努力让美术课程成为儿童生命生长的综合性课程。
一、 “跨界教学”的课程基础
(一)打破固化的教学内容,树立“大学科意识”
“跨界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的学科知识不能再囿于教材、封闭于教参,而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视界。“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美术教师要树立“大学科意识”,将美术专业素养的触角延伸至人文、科学、艺术等,延伸至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
(二)打破固化的角色定位,树立“主体间性意识”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不再是机械接受的受教育者,教师更多的是“平等中的首席”。这种新的角色定位让美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崭新的“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因此,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主体间性意识”,从“自我立场”转向“他我立场”,更多地从儿童立场思考教学问题,努力提升教学智慧。
二、“跨界教学”的课程实施
在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中,笔者时常“跨界听课”,从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汲取营养。跨界交叉联合科研让笔者立足于“美术学科本体”的同时,领略到美术课程的无界。树立“无界思维”,在美术课程实施中“求联”,让美术教学不再是机械的碎片,而是一种有机的课程整体。
(一)多维欣赏:开阔学生的美术视界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应让学生慢慢领略、品味欣赏。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从多个角度启发学生,让学生进行多维欣赏。教学《学学构图》(苏少版五上)时,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多维欣赏作品,努力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内心的审美交流。例如,在德国当代画家汉斯·比尔的“儿童读物插图”上,首先让学生整体看,并让学生畅谈感受。接着笔者从构图的角度让学生观察:这幅作品的构图是什么形状?学生纷纷认为是“三角形状”。然后笔者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思考“三角形构图”有着怎样的美术效果,引导学生对构图产生感性认识,如三角形构图稳定、S形构图流动、井字形构图严谨、满构图热闹等等。最后,笔者让学生看图联想,说一说这幅图的艺术效果。他们觉得整幅图主题画得很小、背景空间开阔,整幅图有着强烈的疏密对比,给人以宁静、意境深远的感觉。有学生竟然联想到刚学习的诗歌——《江雪》在语文书上的插图,认为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欣赏来自观察、来自自我对作品的丰富联想,多维欣赏延展着学生的美术视界。
(二)多向创造:开拓学生的创作空间
由于美术与雕塑、建筑、音乐等有着天然的学科姻缘,在美术作品的创造教学中,笔者努力进行学科嫁接,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想意识”,让学生成为一个个“美术创客”。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经常让学生将一些废弃材料如“皱纹纸”“卡纸”“麻绳”“塑料袋”“易拉罐”“挂历”等引入课堂、引进创作,开阔了学生的美术创作空间。对于《我设计的图书封面》和《我做的图书》(苏少版五下),笔者采用大课进行整合教学。首先用谜语(有个好朋友,模样真不丑,方正有千层,层层是知识)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引导学生欣赏教材呈现的各式封面后,笔者让学生尝试封面创作,接着重点引导学生用各式材料探究立体书的制作,引导学生用多种技法如“折叠法”“镂空法”“拼贴法”等剪、转、接、裁、剪、黏,将一个个材料用得有板有眼。课程资源的开发,开拓了学生的美术创作空间,学生在“一物多用”“一物多变”的丰富活动中冲破思维藩篱,涌现出生命创造活力。
(三)多场互动:开发学生的展示平台
很多时候,学生的美术作品囿于有限的课堂时空常常是有待完善的“半成品”。为此,将学生作品拍摄、上传,让学生的作品在微信群、学生博客、学校网站上传阅,让学生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伙伴对学生作品展开积极评价。如教学《穿穿编编》(苏少儿版四下),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完成穿编作品。为此,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后将自己制作出来的穿编作品“物以致用”。“精工出细活”,有学生用线绳、毛根、纸条、麻绳等多种综合媒材创造出“生活中的物品”,如小型地毯、拖鞋、笔筒、篮子等。用手机将作品拍摄下来,在朋友圈、网上传播。看着自己创作的作品,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荷兰绘画大师维米尔说:“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依托不同学科资源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实施美术课程的“跨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和素材限制的创作场域。在这个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大场域,学生尽情舒展美术才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术教学的未来,也看到了学生美术素养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钱月琴.新技术环境下思品教学方式的转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5).
[2]韦纯武.小学美术综合性教育初探[J].教育,2015,(10).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