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剑
摘 要:本文根据对江苏南通市2015年度农村居民住户调查结果的系统分析,总结出南通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支出的增长的特点,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分析研究
2015年南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84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7元,增长9.1%;南通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58元,增长7.9%,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52元,增长9.1%,实现收入与消费的同步增长。
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就业岗位不断增多,用工待遇也明显提升,带动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较快增长。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0105元,比上年增长9.1%,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5.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8.5%。
(二)经营净收入增长为农村居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改革尤其是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各项政策,让农民从中受益,如皋、海门市、通州区率先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拓宽了农民的融资渠道,让农民手里的土地变成“活钱”,发展农业生产;全市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继续增加,受益面继续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快,海洋资源丰富,外向型农业保持领先,推动了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增长。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933元,比上年增长13.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0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3.2%,增速为四大类之首。
(三)财产净收入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
随着工业企业向着郊区搬迁的增多,外来人口的租房需求给农村居民带来“房东经济”效益,不少郊区农村居民将自家闲置的房屋出租,出租房屋收入增长拉动了财产净收入的较快增长。此外,农村居民在土地出租、集体产权分红等方面的收益也有明显增加。2015年南通农村常住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414元,比上年增长11.1%,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9%。
(四)转移净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我市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等社会保障标准进行了上调,调整幅度达10%以上;政府出台了各项惠农政策,惠农补贴力度也不断加大;失土农民保险、新农保和新农合等各项社保政策的实施,社保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居民中领取各项社保金的人员日益增多,推动了居民转移净收入的增长。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815元,比上年增长2.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5%。
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一)食品烟酒类占比略有下降
农村居民单纯“吃饱”已成历史,如今大多数农村居民追求的是“吃好”。2015年南通农村常住居民人均食品烟酒类支出3521元,比上年增长7.7%。从所占比重来看,食品烟酒类支出仍是当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的最主要项目,占消费支出比重为29.2%,但较上年的29.6%下降了0.4个百分点,这表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升。
(二)衣着消费平稳增长
2015年,南通农村常住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03元,比上年增长8.0%。农村居民衣着消费观念逐渐发生转变,穿衣注重时尚与个性化。
(三)改善居住环境带动农村居民的居住消费
随着农村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日益迫切,农村装潢档次和风格也向着城镇居民靠近。2015年,南通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居住类支出2619元,比上年增长7.2%,占消费支出比重为21.7%。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平稳增长
生活用品及服务指家庭及个人的各类生活品及及家庭服务。包括家具及室内装饰品、家用器具、家用纺织品、家庭日用杂品、个人用品和家庭服务。2015年,南通农村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706元,增长9.1%。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方式日趋城市化,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得到改善。
(五)家用汽车消费“驶入”快车道
随着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和农村道路的日益改善,汽车也渐入寻常农村居民家,成为南通农村居民消费的新热点。同时,购买汽车后带来的养车、修车费用也是一笔不少开支。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交通通信类支出2326元,同比增长10.0 %,占消费性支出比重19.3%,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成为农村居民的重要消费
经济发展和就业要求提高,加大了农村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为了提升个人素质,农村居民参加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等成人教育也日益增多。另外,农村居民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外出旅游成为时尚,带动了文化娱乐消费的较快增长。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144元,比上年增长15.5%,增幅为八大类消费之首。
(七)医疗保健增长较快
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685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村居民的保健意识日渐增强。
(八)其它用品及服务小幅增长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带动了其它用品及服务小幅增长。2015年,居民人均其它用品及服务支出448元,比上年增长7.3%,
三、农村居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工资性收入增收后劲不足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用工环境和工资水平前景不明朗,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提升空间将会明显受限。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缺乏职业技能,不能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从事的职业以劳动密集型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为主,制约了工资性收入的增加。
(二)财产性收入拉动增收力度有限
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并未有较大拓展,主要来源还在于租房收入,但租房收入受经济环境、外来人口等因素制约较大;在理财投资方面,农村居民的理财意识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对日趋多样的理财投资品种缺乏足够的了解,主要局限于民间借贷和银行定期活期储蓄等传统的理财方式。
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仍未得到根本消除,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突破农村经营体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压力加大。
(三)高效规模农业比重依然不高,带动作用发挥不足
全市农业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尤其是示范带动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主体覆盖率低,农民增收任务艰巨。
四、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扶持特色农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特色农业具有品牌效应,比较受市场欢迎,市场价格风险小,应继续加大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带动辐射周边农村居民参与种植,树立品牌,提高产品的品牌附加值。
(二)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村居民自主创业,变就业为创业,有效带动农村居民家庭非农产业经营收入,并通过就业岗位的增多,拉动农村居民整体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三)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就业技能
鼓励农村居民参加农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和二三产业就业技能,整体提升农村居民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