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如何成为可能

2016-11-24 08:23韩传喜
海燕 2016年6期
关键词:变形记卡夫卡解密

韩传喜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曾经说过,“《变形记》则是一部明察秋毫的伦理学的惊人的画卷,但它也是人在发觉自己一下子变成动物时所经验的那种骇异感的产物。这种基本的双重意义就是卡夫卡的秘密所在。自然性与非常性之间、个性与普遍性之间、悲剧性与日常性之间、荒诞性与逻辑性之间的这种持续不断的抵消作用,贯穿着他的全部作品,并赋予它反响与意义。”加缪的这一经典断语提示出卡夫卡及其《变形记》的经典意义,同时又预见了对其进行解读将是一次愉悦与痛苦相交织的复杂体验。

有着“现代文学之父”盛誉的卡夫卡,以其作品深邃多变的思想蕴涵、孤绝卓然的艺术特质,引发了无数后来者进山寻宝、入海探骊。他的代表作《变形记》,更被奉为近一百年来最伟大的经典小说之一,被反复地挖掘和阐释。作为一部经典巨著,《变形记》对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读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充满魅惑的秘境,其所拥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探寻者为之前赴后继。那么,解密如何成为可能?探密如何收获丰盈?柳冬妩的新著《解密<变形记>》(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为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独特探索路径与丰富解读方式。

一、细读文本基础上的多维式观照

面对同样一个研究对象,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入,但由于视域所限,只能看到其某一方面的特征。作为一个深刻而明察的解读者,柳冬妩充分意识到,任何单独的研究都无法充分解码《变形记》丰富的内涵,“每一种阐释只能在索解其奥秘的道路上前进一步,这个奥秘的核心,也许永远无法被揭露无余。”因而在《变形记》解密过程中,柳冬妩尽可能地贴近文本,在充分的文本细读基础上,将其置于广阔开放的批评视野中,进行全面析察与多维观照。其解读的独特之处,正在于能充分运用不同的理论系统和批评方式,试图提供一种差异性及其造成的潜对话,揭示这部经典小说可能的审美维度和精神纵深:如其运用形式主义理论,分析了小说的叙事魅力,具体论析了小说的“内部视角的经验传递”、“叙述者的隐匿与掌控”、“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贴近内心主观世界的句型结构”;运用结构主义批评范式,指出了小说用以建构意义的符码,具体论析了时间和空间的隐喻意义,包括“神圣时间与世俗时间”、“循环时间与线性时间”、“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以及“住所”、“墙”、“门锁与钥匙”、“窗外的世界”,等等;此外,还运用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分析了小说的社会历史语境;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剖了小说对神话原型主题的再现、变形和想象;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分析了那些“伟大的读者”在《变形记》的经典构成中起到的应有作用。值得肯定的是,在解密的过程中,柳冬妩没有先验地、固执地崇拜或者排斥某种理论和研究方法,而是看到了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本身具有的优长,在所选择的理论、方法与研究对象之间的深度契合中,巧妙、恰切而精准地,引领我们全方面触摸与体察《变形记》隐在神秘的艺术特征与审美特质。

二、联结“打工文学”的互文性参照

在《解密<变形记>》中,柳冬妩将《变形记》与中国当代“打工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剖析了它们之间丰富复杂的互文关系一一这为《变形记》研究拓开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域,作为对卡夫卡研究的有效拓展与补充,增加一种解密的可能性。

作为当代中国“打工诗人”的代表人物和“打工文学”最为重要的理论阐释者,柳冬妩敏锐地捕捉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与中国当代的“打工文学”之间精神上的深度契合,发现了《变形记》所呈现的生命体验与生存经验,穿越悠远的历史时空,映现在当代中国的打工一族身上。因此,他的这种互文性考察,不仅为卡夫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对认识中国当下的“打工文学”也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在柳冬妩看来,中国当代“打工文学”所追问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在《变形记》中找到真正的精神源头和对应表述:“《变形记》的艺术价值也许就在于,它触及了不同时代人类共同的精神经验。”甚至于某种程度上,《变形记》也可以看作一篇经典的“打工小说”,“具有预言般的真实性和普遍的意义。”他认为,在中国的当代“打工文学”作品里,“变形”是一种普遍的现代病症。当代“打工文学”中的黑暗意象、动物的象征体系、身体症候、尘肺书写、手伤之痛,几乎都能够在《变形记》中找到原型。

柳冬妩具体考察了郑小琼的《女工记》、王十月的《寻根团》和《国家订单》、梁鸿的《出梁庄记》、贾平凹的《高兴》、鬼子的《被雨淋湿的河》、邵丽的《明惠的圣诞》、残雪的《民工团》、王安忆的《民工刘建华》、郭金牛的《女鬼》、尤凤伟的《泥鳅》、阎连科的《把一条胳膊忘记了》等作品,分析了这些作品与《变形记》之间的种种内在精神关联,并指出这些作品在理解《变形记》时所具有的参照意义与美学价值。这种互文性考察,无论是对于《变形记》研究,还是对于当代“打工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三、融合生命体验的介入式体察

在《解密<变形记>》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柳冬妩个人生命体验的介入。文学作品是作家生命体验的艺术呈现,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批评家,柳冬妩在进入卡夫卡所呈现的艺术世界时,均怀有虔诚之情和敬畏之心,将写作视为一种精神祈祷的形式;同时他又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贴近卡夫卡,参与到卡夫卡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的建构中,从而更为真切地呈现出《变形记》的潜在意义和审美价值。这种介入式体察是柳冬妩自觉地以自身体验对卡夫卡小说世界的一种感应,也是研究者以其丰富的思想、充盈的精神和漂移的灵魂对研究对象同样的思想、精神和灵魂的感应,柳冬妩在解密中寻找到了一种生命的共感,并赋予研究对象以现实的生命意义。

虽然在解密《变形记》的过程中,柳冬妩调动和渗入了主观的精神体验和心灵感受,但这决不意味着他可以主观臆断和任意发挥,相反,他很好地处理了文本和阐释者之间“视界融合”的关系,将生命体验的介入,建立在文本体悟和史料考证的基础之上,研究中,他广泛参照了李文俊、叶廷芳、张荣昌、谢莹莹、姬建梅、赵登荣等人的多种译本,并用了整整一章篇幅对《变形记》的汉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对比阅读中发现文本的“缝隙”,并依据多种德语直译本,对《变形记》进行校勘,甚至于一个语词、一个数字他都不放过,力图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定译或定本,并在差异性表述中,呈现文本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信息。

在《解密<变形记>》的第二章,柳冬妩系统梳理了《变形记》作为一部挖掘不尽的文学经典的诞生过程,以及一百年来它的接受史,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向我们证实,《变形记》的潜在意义,不可能被某位阐释者或某位读者一劳永逸地全部开掘殆尽。柳冬妩自然也不例外,他的解密只是一种可能,一种充满真挚热爱与共鸣思索的深沉努力,一种充满个性体悟与理性思索的独特符码。而卡夫卡及其《变形记》之谜的破解,仍将不断地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一一解密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变形记卡夫卡解密
《卡夫卡传》
炫词解密
解密“一包三改”
炫词解密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变形记
“去”字变形记
解密“大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