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是城市的灵魂,它是构建一座城市人文风格的“基因”
近日,山东博兴火车站因为网上一则“中国十大最破火车站”的文章突然爆红,引来许多民众来此游玩。
博兴火车站始建于1960年,至今依然承担着周边地区的物流运输和乘客运输任务。和前几年红遍网络的“最美县委大院”一样,这座小小的老火车站受追捧的背后,是大众渴望在可触摸的建筑、景观中去寻觅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和感受,这种现场体会,远比书本和网络上的说教要来得直接和强烈。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上了年岁的老建筑却面临被新地标取而代之的窘境,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甚至有被拆的危险。不久前的6月25日,哈尔滨市双城区包括开国上将刘亚楼旧居在内的7处不可移动文物,就被拆迁公司夷为一片废墟;近日又有媒体披露,晚清重臣盛宣怀建造的101幢中式石库门,位于上海天目东路、安庆路一带的均益里,也遭到随意拆除。消息传出,舆论哗然。
事实上,相对于近些年来被抹去的大量老建筑而言,这只是沧海一粟。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20年间我国共有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如北京四合院,从上世纪80年代的6000多处,到2012年,堪称比较完整的仅剩1000多处——尽管我国文物保护的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也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但面对商业利益、发展诉求的冲击,法治的“铠甲”,仍然十分薄弱。
世界建筑大师柯林·达尔顿曾说到“老建筑是城市的灵魂,还是要有选择地保留一些。”这种保留,并不是说要以阻碍城市现代化进程为目的。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就说到:“如果是价值高的文物里外都要绝对保护,若是一般历史建筑,里面适当改造利用是可以的。”譬如博兴火车站,就在自身建筑里面装上现代化设施,保证了作为车站作业的良性运转。
老建筑是城市的灵魂,透过它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读懂这里的风土人情。留住老建筑,将避免城市被千城一面的雷同所淹没,让灵魂的归宿有所寄托。
媒体评点:一拆了之,简单不过,可“城市灵魂”岂能说拆就拆?如果那些历史的见证、文明的标志都被毁了,城市空余一个个“躯壳”或“名号”,生活于其中的市民,终将失魂落魄,苍白、浮躁且缺乏自信与发展的底气。如此,即使建设再多的摩天大厦,城市也将逐渐失去个性。要保护好“城市的灵魂”“历史的见证”,“损毁名胜古迹入刑”,就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必须以法治的“钢牙”,让违法损毁链条上的每一个犯罪分子都付出沉痛的代价。(晓夕、宗国,人民网·观点频道)
话题拓展:城市的灵魂;人文风格;文化底蕴;发展与保护;商业与人文;以法律保护老建筑……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中国教育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