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让思品课更有活力

2016-11-23 21:08郝晋辉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分享表演体验

郝晋辉

摘 要:本文通过描述三个案例片断,分析了体验性教学的作用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体验;思维;分享;表演;情景

案例描述:

案例片断一:《人生难免有挫折》中第一小节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了解挫折的含义及造成挫折的因素多样性,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这一知识,我设计了两个环节。首先设计了感悟挫折,教师创设情境,大屏幕出示挫折图片:地震、大风暴、泥石流、干旱造成的挫折;踩踏事件、失业、战争苦难等造成的挫折;考试低,老师家长批评,家庭不和等造成挫折。学生浏览图片,结合题目感悟,分小组交流以下问题:图中遇到什么挫折?分别由什么因素形成的?说说自己的感悟?最后根据形成因素把所有的图片分类?学生很有兴趣的看图讨论,在互相交流中了解了每个图片的信息,并且积极交流。很快学生就能领悟挫折的概念及形成因素,只是到了分类图片时产生了分歧,有的分为两类,自然的因素和人为的因素;有的分为四类,自然的、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还有的根据结果的严重程度分类;有不同的分类呈现出来,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很快就发现教师要求的是按因素来分类,这样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们顺利将图片进行了正确科学的分类,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思维的体验,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其次设计了说说挫折,请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或你最近遇到的一次挫折,这个挫折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根据以下格式来说:我遇到的挫折是( );我当时的感受是( );造成这个挫折的原因是( );我当时是( )做的。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分享,学生自主上讲台自主展示,其他学生倾听分享。这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回忆,通过讲述,理解挫折的概念和形成因素,体会人生难免有挫折。

案例片断二:《难报三春晖》中的第一小节知识,这一小节的目标是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学会感激孝敬父母。掌握这一知识,我通过两个环节来实现。第一环节是体验亲情,要求学生课前书面整理出两个问题:1.收集、整理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做的一件最令自己感动的事?可以配上照片说明。并根据事例说一句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于是学生们都纷纷利用课下时间去通过各种途径回忆、整理自己与父母交往的事情,有的和父母共同回忆,有的查阅相关的资料,还有的请教他人等。第二环节是展示亲情。上课伊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要求大家选出典型的一个事例在全班展示,于是学生前后桌四人一小组一个个分别向本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其他成员也听的十分认真,积极参与评价,生怕自己的小组落后他人。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展示很感人,有雨中送伞,母亲的唠叨,父亲的关怀,虽然他们语言朴素,但是他们在感动的展示中情感得到升华。甚至有的学生讲述时热泪盈眶,深深的感染了全班同学。这样利用真实的事件、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回忆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中,体会到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质朴、最无私的爱。

案例片断三:《礼貌显魅力》中的第二小节知识,这一小节的目标是学会以礼待人。掌握这一知识,我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以家里来客人、不小心碰了别的同学等日常小事为载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引导学生从语言、态度、动作等方面去体验如何做一名文明礼貌的学生。每个小组表演的主题不同,各有自己的特色,学生们很有兴致、积极参与。有的学生表演时语言动作到位,但是表情漠然,其他小组很快提出异议,态度要和气,后小组重演效果更好,学生们的礼貌体会更深入了。这样经过几轮的演示体验,学生很自然明白了:语言和气谦虚、尊重他人,态度亲和,举止端庄、得体,通过思考、编排、演示、感悟,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情感上的触动,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使文明礼貌落到实处。学习活动中,教师无须运用过多的言语进行说明,学生的认识已渐渐提高。

案例反思:

以上三个案例都运用了体验性教学,先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体验),然后再去提升直接经验,最后形成内在的思想品德素质。一般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主要由教师将间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传授往往脱离学生的直接经验,因而教学实效性不高。采用活动体验教学,则可以通过情境的设置、学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学生与认识客体的互动产生各种信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在此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上升为抽象的知识。因此,体验性教学能极大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案例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种体验:

1.思维性体验。针对某一问题或观点,出示相应的情景,组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辩论,从而分析归纳总结,增强是非善恶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缜密的学风,达到思想的交流、经验的分享。在案例片断一中出示大量图片,让学生看图说知识,并且讨论交流分类图片,经过这一思维体验环节,学生对挫折的含义及形成因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所以适当的在教学中进行思维性的体验是十分必要的。

2.分享性体验。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讲一段故事、经历或谈某种感受,渲染气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回应,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和感悟,从而加深理解与升华情感。在案例一中学生互相分享自己遇到的挫折及因素做法,在案例二中让学生分组分享父母对自己爱的典型事例,分享体验中,触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进一步深化知识,使知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3.表演性体验。就是让学生根据生活体会和观察,扮演剧情角色,在剧情中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案例三中通过模仿表演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真实的体验语言、态度、行为文明的具体做法,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升华人格,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学生们深受感染,礼貌文明的情感油然而生。

4.情景性体验。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的视听情境或者创设学生生活教学情景,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提高教学实效。案例一中出示各类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分析知识,这个情境设计,由于综合运用音乐、图片等资料,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刺激,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视听情境,是保持思想品德课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分享表演体验
孩子,我们慢慢来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