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研究

2016-11-23 20:40郭立军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道德教育初中生

郭立军

摘 要:德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之一,更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学校的到的教育效果始终不能尽如人意。而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是当前众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初中生自身的约束力和自制力比较低。

关键词:学生;德育生活化

初中德育生活化主要是将德育理论及训练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将教育深入至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之中,从而深化初中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解。此外学校可采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来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育模式,德育生活化教育更是能够通过道德规范让学生有更为真实的内心感悟,不再局限于理性的学习,升华为感性的认知。并通过开放式的交流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学校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

学校德育教学生活化是指学校德育教学的组成、内容、手段等方面以受教育者的生活为逻辑起点,与社会生活保持一致,加深同家庭、社区及受教育者间的沟通,同时丰富生活化内容和文化内涵,促进受教育者道德生命的自由生成,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德育教学中以教学灌输为主,脱离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盲目追求确定的德育知识,忽视人的现实生活需要等方面的不足。学校道德教学生活化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主体性。学校道德教学生活化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会生活,使抽象的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心感悟,学生的认识从服从、适应的层次提升到自主、超越的层次,对道德的接受是探索、认识、体验、发展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育者人为的干预过程。

2.开放性。德育教学生活化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开放性特征贯穿于德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评价都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突出强调师生平等对话,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

3.个性化。德育教学社会化从学生的现实个性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引导学生追求深刻的人生知识,正确处理好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推动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

二、初中进行德育生活化的策略

1.增强道德教育及其生活化的意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如果在道德方面不具备有关的高度意识,也就没有办法将其落实到时间中去。站在老师的角度,只有增强了有关道德教育的意识,才能严格要求自身,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才会认真备课,将道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从而采取更好的措施教授给学生。而针对学生,有关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增强其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意识,才能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管能动性,在生活中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2.将德育生活化贯穿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在学校进行最多的项目是学习,占用时间最多的地方是课堂,而仅仅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德f生活化的要求。因此,有关领导应针对德育进行全员培训,将德育贯穿在不同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以不同老师不同方式的引导促进德育生活化的进程。例如,在政治课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入有关德育的内容;在历史课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历史人物树立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即使是数学等理科课程,教师也可以引入有关数学家的案例,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其道德素养感染学生。无论哪种课程,教师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继而使学生感受到优良道德节操的熏陶,培养起自身的道德素养。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通过科学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增进课堂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将德育教学内容渗透入生活案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之中。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道德品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同时加强认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达到德育生活化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活动和案例中获得赞同感,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社会及家庭要担负起责任,重视德育。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起关键作用,而学校这一系列的德育都需要与社会、家庭教育进行结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的形式来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并帮助家长科学合理地培养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道德品质。营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需要家长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通过自身的态度来影响孩子;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志向,并鼓励孩子自由成长和发挥,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重视集体主义荣誉感的培养,抓住一切机会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对学校举行的活动进行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做好组织发动工作,鼓励同学们为集体争光。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全力,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绝不气馁。比如进行广播操比赛和学校运动会,赛前我先组织同学们观看其他班级练操,让同学们判断优劣。在为班级争荣誉的动力鼓舞下,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什么困难同学们都能克服,他们各尽所能纷纷为住校生借衣服,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最后取得了好成绩。在运动会前,我鼓励全班同学争取获得团体前三名。会前给同学们认真分析了形势,确立了奋斗目标。结果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班运动项目出人意料地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第一名的取得是很艰难的。在体育方面,我班无特殊人才,全靠同学们奋力拼搏才获得。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只有在教育者带动、鼓舞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形成一种凝聚力,预定目标的实现更激发了学生们爱集体、爱祖国的情感。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初中生的德育需要深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创新改革德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而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关注,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实现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成月,侯冬发,段贻安.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德育化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0,31:34-36.

[2]侯文华,孙泊?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3,04:77-81.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道德教育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