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居延遗址金塔段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历史辨析

2016-11-23 03:07杨永生酒泉市文物管理局甘肃酒泉735000
丝绸之路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

杨永生(酒泉市文物管理局,甘肃酒泉735000)



对居延遗址金塔段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历史辨析

杨永生
(酒泉市文物管理局,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因甘肃金塔县和内蒙古额济纳旗边界未划定,在未划定区域的居延遗址文物分布点成为两家争议的焦点。本文从居延地区历史沿革和居延遗址文物保护的现实文本入手,厘清了居延遗址分为甘肃省金塔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两段,且“三城一关”遗址(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是属于金塔县管理段的历史事实。

[关键词]居延遗址;金塔段;文物保护

居延遗址是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甘肃金塔段和内蒙古额济纳旗段两部分。新中国成立后,额济纳旗三次归属甘肃省酒泉市行政管辖:即1949年9月27日额济纳旗和平解放至1951年2月;1954年11月30日至1956年6 月1日;1969年9月9日至1979年7月1日。①由于额济纳旗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导致内蒙古额济纳旗与甘肃金塔县对居延地区的文物遗址分布归属产生分歧。本文从居延地区的历史沿革、考古发掘经过、文物普查成果和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情况等方面简要阐释,用历史事实佐证了居延遗址金塔段的文物分布现状,进而廓清居延地区现存的些许历史迷误。

一、居延遗址的概念及范围

(一)居延的概念及来源

居延为匈奴语,意为幽隐。先秦及秦末汉初,匈奴族居延部落居于此。据两汉文献记载,“居延”地名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据《史记·匈奴列传》载,元朔五年(前124)夏,汉骠骑将军奉命将万骑出陇西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史记·匈奴列传》又载,太初三年(前102),李广利率军第二次伐大宛时,汉益发戍甲卒18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②唐朝颜师古在《汉书·武帝纪》元狩二年(前121)注文说:“张掖所置居延县者,以安置所获居延人而置此县。”

《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六年(73)条唐章怀太子李贤注文:“居延,本匈奴中地名也。”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设置居延县,修建居延城。同时设置都尉,称“居延都尉”。自汉武帝征伐匈奴前后开始出现的居延县、居延城、居延泽以及居延海等名称一直被长期沿用。③由此可见,“居延”最初本为匈奴部族名称。后来,“居延”逐渐成为地名和水名,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

(二)居延涵盖的地理范围

在历史文献中,“居延”、“居延县”、“居延海”、“居延泽”等交替出现,但它们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却无明确文献记载,为史学界所困惑。有一些史学家认为,当地西北部今嘎顺诺尔与索果诺尔两湖地区为“居延海”;今伊肯河以东地区为“居延泽”;加上悬索关(位于布肯托尔)与金关之间及其东西地区(即河西走廊通往居延地区的过渡地带),统称为“居延”。④

现代意义上的居延地区,泛指从甘肃金塔县黑河流域(古称弱水)流经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至居延海的沿岸广大地区。

(三)居延遗址的概念及范围

居延遗址,应指分布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黑河流域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额济纳河流域两岸,绵延约250公里范围内的古城遗址、长城遗址、亭障烽燧遗址、古墓葬、古河道、古驿道、古屯田区、古建筑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建筑物,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居延遗址范围包括甘肃省金塔县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两部分。甘肃省金塔县主要包括东大湾城遗址、西大湾城遗址、地湾城遗址和肩水金关城遗址,简称“三城一关”遗址,与长城遗址和亭障烽燧遗址,以及遗址中出土的数量巨大的居延汉简等出土文物。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目前发现有青铜器时代遗址1处,不同时期的城址13座,墓葬区6处,汉代烽燧118座,西夏至元代的庙宇10余处,以及大片屯田区和纵横曲折的河渠遗存等,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大型古遗址之一。⑤主要有汉长城遗址、殄北塞、甲渠塞、卅井塞、居延古城、黑城、居延汉墓群、黑城墓群及古屯田区等重要历史遗迹。

(四)甘肃金塔县和内蒙古额济纳旗边界现状

世所共知,说到居延遗址,甘肃和内蒙古的边界问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称东风航天城)所处地理位置及冠名问题、居延遗址线路的分隔等问题,就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从居延的历史建制沿革讲,自西汉元狩二年(前121)以来,居延先后隶属酒泉郡、张掖郡,汉朝300多年是居延地区的发展时期。魏晋时期称西海郡,属凉州管辖。北魏时仍为凉州所辖。隋唐时改属甘州、肃州。宋朝时归属西夏。明朝时放弃关外被漠北鞑靼占据。清朝时直隶理藩院管理,受陕甘总督节制。中华民国时属宁夏省管理。⑥由此可见,居延地区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都归属甘肃酒泉、张掖或武威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额济纳旗三次归属甘肃省酒泉市行政管辖。2001年9月1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批复》中第七条约定为:“额济纳旗与金塔县之间军事地段的界线,两省区服从国务院领导圈阅的‘暂时不划,待时机成熟再划’的意见。两省区及毗邻的盟地、旗县继续做好双拥工作,维持基地已形成的现状,支持国防建设。”⑦这样,甘肃省金塔县与内蒙古额济纳旗之间成为唯一一段没有闭合的省、县边界,处于两旗县之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占区域,作为“公共军事管理区”独立存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1986年4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命名的。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古称东风航天城)既没有明确归属为甘肃金塔县辖区,也没有明确归属为内蒙古额济纳旗辖区,是一个中国特色的独立的“公共军事管理区”。⑧

二、居延遗址历次考古发掘和金塔段文物分布确认依据

(一)居延遗址历次文物考古发掘及研究情况

1.居延遗址历次文物考古发掘情况

1930年4月27日至1931年3月27日,中瑞合组的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瑞典人贝格曼,在今金塔县与额济纳旗交界的居延地区黑河流域沿岸的汉代亭障烽燧遗址中先后发掘汉简10200枚。其出土地点主要分布在金塔县鼎新镇以北的双城子,沿额济纳河西北至宗间阿玛之间的汉代亭障烽燧遗址中。主要以大湾城、地湾城、破城子三地出土汉简居多。

1972年秋,甘肃省文化局、酒泉地区文教局联合组织居延调查组,沿黑河(额济纳河),南起甘肃省金塔县双城乡,北至古居延海,进行了踏察。⑨

1973年7月13日至9月25日,甘肃省革委会政治部上报国务院批准,由甘肃省博物馆、酒泉地区、金塔县、额济纳旗、安西县、敦煌市等地文化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对肩水金关、居延甲渠候官和甲渠第四燧三处遗址进行试掘,基本摸清了候官障坞、烽燧和关门的建筑结构布局,获得汉简19637枚,遗物2297件。⑩

1976年,甘肃省博物馆考古队、酒泉地区文化局、额济纳旗文教局共同组成调查组,以前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调查线路为基础,对额济纳旗境内的汉代城障烽燧遗址进行复查,采集汉简和遗物200余件。⑪

1986年9~10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肩水候官障坞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汉代简牍近2000枚。⑫

居延地区先后共出土汉简32037枚,是我国出土汉简最多的地区。这些汉简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简牍形制品类齐全,纪年较早的为西汉征和三年(前99),下迄东汉阳嘉二年(133),前后跨越220多年。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居延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除1930年4月至1931年3月由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负责组织考古发掘,出土汉简于1965年从美国运返中国台北,现藏台北南港历史语言研究所;⑬其余3次均由甘肃省负责考古发掘,出土汉简全部馆藏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以及肃州区博物馆等。

2.居延遗址出土汉简研究情况

居延汉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现、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其历史文化价值彪炳史册。最早研究居延汉简的是著名学者劳干先生。1943年,劳干以所藏简牍反体照片,撰写《居延汉简考释·释文之部》,在四川石印出版;1944年又出版《居延汉简考释·考证之部》,两本书收入简号9363个。1963年,劳干在台湾对居延汉简释文又作了进一步修订,考证简牍为七大类66项,释简10156枚。1956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出版《居延汉简甲编》,收释简2596枚。1980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出版《居延汉简乙编》。1980年,陈梦家出版的《汉简缀述》是居延汉简研究的划时代之作。198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谢桂花、李均明、朱国炤合著《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986年,陈直的《居延汉简研究》对居延汉简进行“通考”性研究。

1991年8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在兰州举办了甘肃省第一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名流云集,盛况空前。2011年,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和西北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的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海内外近200名简牍学者参会,会后出版了《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⑭2013年,金塔县人民政府、酒泉市文物管理局、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敦煌学学会联合在金塔县举办了“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代表210名,其中国(境)外学者21名,提交论文170篇,会议成果《金塔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一书已正式出版。将国际简牍学盛宴办到了居延汉简出土地,促进了国内外学者对居延简牍的深入研究。⑮

从1996年开始,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编辑了简牍学研究专业刊物《简牍学研究》,专门刊载简牍学研究论作。1996年、1998年、2002年、2004年、2014年共刊出《简牍学研究》五辑。《简牍学研究》是较早成立的专门性简牍研究专刊,体现了甘肃简牍学研究的新成果。

2000年,甘肃省博物馆初师宾主编《中国简牍集成》(1~12册)正式出版,该书既是简牍整理的重要著作,也是居延简牍等研究的集成性成果的集中体现。

2011年8月,由甘肃简牍保护中心(甘肃简牍博物馆)等单位共同编辑,上海中西书局出版的《肩水金关汉简》(壹)(上、中、下)正式出版。该书共辑录释读了肩水金关出土的汉简2351枚。该书的编辑体例是以探方为单元列出目录,在简牍图片和释文之后,标出原始号,不再另编新号。上册是彩色图版,呈现简牍原物之形状、大小、色彩、文字、书体、格式等;中册是红外线图版,透视字迹模糊、简色发黑而无法看清的文字和笔画;下册是释文,为阅读研究者提供方便。2012年10月,由原编辑单位、原出版社按原体例编辑的《肩水金关汉简》(贰)(上、中、下)又正式出版,共辑录居延汉简2334枚。2013年10月,《肩水金关汉简》(叁)(上、中、下)正式出版,共辑录居延汉简2056枚。2015年12月,《肩水金关汉简》(肆)(上、中、下)正式出版,共辑录居延汉简2036枚。这4套书用简牍的彩色原大图版、红外照片以及简牍释文等形式,正式公布了8777枚居延汉简。⑯《肩水金关汉简》(伍)有望于2016年出版。这些著作为居延汉简学术研究提供了翔实资料。

此外,薛英群的《居延汉简通论》是全面论述居延汉简价值的一部重要专著。何双全编写的《简牍》,分单元对甘肃出土的居延汉简等作了分类介绍。李振宏、孙英明的《居延汉简人名编年》,李均明的《居延汉简编年——居延编》,饶宗颐、李均明的《新莽简辑证》,李天虹的《居延汉简簿籍分类研究》,张国艳的《居延汉简虚词通释》,沈刚的《居延汉简词语汇释》,赵宠亮的《行役戍备:河西汉塞吏卒的屯戍生活》,陆锡兴的《汉代简牍草字编》、陈建贡的《简牍帛书字典》,裘锡圭的《汉简零拾》、胡平生的《胡平生简牍文物论集》、张俊民的《简牍学论稿》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居延汉简作了重要论述。同时,港台、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学者对居延汉简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成就。

据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和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编著的《甘肃简牍百年论著目录》可见,至2008年底,围绕甘肃简牍研究已发表出版各类论著2605篇(部)。其中,居延汉简研究论文528篇,居延汉简研究著作近100部。⑰主要研究机构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甘肃省社科院等为主要力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国内外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也开展了居延汉简的学术研究。

著名学者李学勤说,就汉简的价值而言,怎么估价都不会过分。居延汉简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军事、边防、屯田、水利、历法、地理、交通、档案、书法艺术、法律制度、屯戍制度、阶级关系、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及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李学勤还说:“上个世纪是甲骨学的世纪,这个世纪必将是简牍学的世纪。”居延汉简是历史遗留给后代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居延汉简数量巨大,简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简牍研究者遍布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学术机构,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二)1972年酒泉地区革委会公布居延遗址金塔段文物分布情况

1972年,在甘肃省、地文物工作会议之后,根据酒泉地委、酒泉地区革委会工作指示,酒泉地区革委会文化教育局抽调地区和市、县、旗(指额济纳旗,当时归属酒泉地区管辖)文物干部9名,组成了酒泉地区文物普查组,从1972年9月中旬开始,利用3个月时间,对酒泉地区文物遗存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甘肃省革委会政治部、甘肃省博物馆派员参加指导了这次普查工作。普查工作结束后,根据甘肃革委会政治部要求,酒泉地区革委会文教局根据普查所得详细资料,并参阅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组织编印了《酒泉地区文物分布概况》一书,对酒泉地区文物资源分布情况正式发布,其中,对金塔县与额济纳旗各自管理的居延遗址文物点进行了明确划分,大湾城遗址(分东、西两城)、地湾城遗址、肩水金关遗址均属于金塔县管理的文物遗址。

这次普查发现和查明文物点共有67处,其中,金塔县6处,分别为金塔、榆树井遗址、大湾城堡遗址、地湾城堡遗址(即现在的地湾城遗址和肩水金关遗址)、金塔北部一带烽燧遗址、砖沙窝墓群。《酒泉地区文物分布概况》一书中有详细地图标识并附文字说明(见《酒泉地区文物分布概况》第48页、第49页、第50页、第51页,地图中大湾、地湾、金关在“金塔县文物分布示意图”内,区域及界限很明显)。额济纳旗文物点有9处,分别为黑城城堡遗址、破城子城堡(现甲渠候官遗址)及烽燧遗址、大方城城堡遗址、小方城城堡遗址、宗间阿玛(或称东德阿玛)城堡遗址、布肯托尼至博罗松治沿途烽燧遗址、博罗松治烽燧遗址、瓦因托尼(或称瓦因桃来)烽燧遗址和查科儿贴烽燧遗址。⑱

(三)国务院公布居延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情况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将居延遗址整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209号,分类号为29号,时代为汉代。在公布范围中明确分为甘肃金塔县段和内蒙古额济纳旗段两部分。⑲

(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认定居延遗址金塔段情况

2007~2011年,国家文物局实施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2011年9月30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移动文物目录》(甘肃卷),将居延遗址金塔段中的东大湾城遗址(编号620921911080000211)、西大湾城遗址(编号620921911080000195)、地湾城遗址(编号620921911080000210)、肩水金关城遗址(编号620921911080000209),甘肃省简称“三城一关”遗址,列入甘肃省金塔县的299处文物名录中。同时,国家文物局还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旧址、东风烈士陵园等列入甘肃省金塔县文物名录。⑳

(五)全国长城资源普查成果确认居延遗址金塔段情况

2006年,国家文物局印发了《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同时开展了全国长城资源普查工作。2011年,甘肃汉长城资源普查工作完成。2012年5月15日,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关于甘肃省长城认定的批复》文件中,确认地湾城遗址(编号为620921353102040009)在金塔县航天镇东岔村西南11公里;东大湾城遗址(编号为620921353102160010)在金塔县航天镇东岔村西南26.8公里;肩水金关遗址(编号为620921353101040011)在金塔县航天镇东岔村西27.15公里;西大湾城遗址(编号为62091353102040014)在金塔县航天镇营盘村西14.5公里。国家普查结果显示,连接居延遗址金塔段“三城一关”遗址的汉长城遗址,均在甘肃省金塔县境内。㉑

(六)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确认居延遗址金塔段情况

2011年6月,国家文物局主编、测绘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甘肃分册)正式出版。该地图集下册第282页,编号89-A89为肩水都尉府古城(大湾城),标明在金塔县航天镇北15公里黑河东、西两岸,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278页,编号40-A40为地湾城址,标明在金塔县航天镇东北24.5公里黑河东岸,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276页,编号A30-33为肩水金关故址,标明在金塔县航天镇东北25公里黑河北口东岸,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㉒

(七)《中国考古学大辞典》对居延遗址的学术定义

2014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任总主编,考古所全体专业人员参加,历时6年多编辑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正式出版。《考古学大辞典》中对“居延烽燧遗址”词条定义为:汉代烽燧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绵延达250公里。汉代这一地区为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属。肩水都尉所在地大湾,下辖橐他、广地、肩水等候官;居延都尉下辖三十井、甲渠、殄北等候官。候官下辖多处亭障烽燧。自东北向西南沿着额济纳河两岸形成一条线分布。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曾在这里做过调查,发现了1万余枚汉代简牍。1972年以来,甘肃省居延考古队等又进行多次调查发掘,出土汉简2万余枚。现已发掘甲渠候官、肩水金关、甲渠第四燧等遗址。其中,甲渠候官治所的城堡遗址包括障、坞两部分。坞外有尖木桩构成的虎落(用于遮护城邑或营寨的障碍物)。鄣、坞中建有房屋、灶、牲畜圈等,并出土弓箭、铁甲片、铜镞、铁农具、工具等。肩水金关遗址有关门、障、坞等建筑,出土遗物包括刀剑、箭镞等武器、农具、工具、木、漆、陶等材料制作的生活用具和纺织品残片等,还有点燃烽火用的草炬。对了解汉代边塞的屯戍生活与边防烽燧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㉓

(八)1998年版《额济纳旗志》对居延遗址的历史记载

1998年8月,由额济纳旗志编纂委员会编辑、方志出版社出版的《额济纳旗志》,在第八编“文物古迹”章第二节“古迹”篇中,对居延汉长城和塞关(烽燧)分别进行了详细记载。“居延汉长城,也称居延塞墙。额济纳旗境内所存的塞墙遗址,主要有南北两段。北段塞墙全长80余公里,南起甲渠塞(破城)沿弱水河西岸穿越河网密布的额很河,经巴彦陶来至古居延泽西岸(由此向东,跨蒙古国界,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北与汉光禄塞墙连接)。南段塞墙全长约20余公里,北起居延都尉府卅井候官治所(今宝日川吉)西南,经查干陶来、呼仁川吉向南延伸。”居延“塞关(烽燧)”:则包括殄北塞、甲渠塞、卅井塞。居延“城址”:则包括居延城(遮虏障)、红方城、亚布赖城、绿城、宁寇军城、黑城。㉔

由此可见,自1979年7月1日额济纳旗从酒泉市划归内蒙古管理,近20年后的1998年8月出版的《额济纳旗志》,并没有将居延“三城一关”遗址及其汉长城连接线纳入额济纳旗管理范围,载入《额济纳旗志》以证历史。

三、金塔县历次实施的居延遗址文物保护工程情况

自1998年以来,金塔县文化文物部门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并安排资金,先后对居延遗址金塔段“三城一关”遗址进行了4次加固维修。2013年5月,金塔县组织实施的东大湾城遗址防洪工程,因内蒙古额济纳旗阻止使工程停工至今。

1998年,国家文物局批复金塔县文化局并拨付资金100多万元,于1999年组织实施了西大湾城防洪工程。工程完工后,在遗址旁树立保护标志碑及加固维修说明碑。㉕

2006~2011年,国家文物局批复金塔县文化局并拨付资金500万元,由金塔县分三期实施了肩水金关、地湾城、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加固维修工程。工程完工后,在遗址旁树立保护标志碑及加固维修说明碑。㉖

2011年,国家文物局批复金塔县文物局并拨付资金345万元,由金塔县实施东大湾城防洪工程。因2013年5月金塔县与额济纳旗发生边界对峙,该工程停工至今。㉗

四、对居延遗址金塔段历史辨析的小结

通过阐释居延地区的概念、历史沿革与范围,梳理居延遗址历次考古发掘的历史脉络,悉心检索国家有关部门依法公布的文物普查确认结果,金塔县历次组织实施的文物保护工程,我们可形成以下共识:

第一,居延地区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都归属甘肃、酒泉、张掖或武威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居延地区的额济纳旗先后3次归属酒泉管辖,管辖时间为13年。

第二,国家将居延遗址划分为甘肃省金塔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两段。指分布于甘肃省金塔县境内黑河流域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额济纳河流域两岸,绵延约250公里范围内的古城遗址、长城遗址、亭障烽燧遗址、古墓葬、古河道、古驿道、古屯田区、古建筑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建筑物,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第三,居延遗址3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全部由甘肃省组织实施,且出土的2万多枚汉简全部馆藏甘肃省所属博物馆。

第四,以甘肃省简牍学专业技术力量领衔的居延汉简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直接催成了简牍学的诞生与发展。

第五,居延遗址“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属金塔县辖区毋庸置疑。且早在1972年额济纳旗归酒泉地区管辖时,当时的酒泉地区革委会通过全区文物普查后公开发布了普查成果,明确“三城一关”归属金塔县管理,这是至今依然遵循的历史事实。

第六,国家文物局公布下发的各类文件、地图和文物普查成果等,均确认“三城一关”遗址属金塔县辖区,且批准实施的“三城一关”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全部由金塔县文化文物部门负责实施。从来没有批准内蒙古额济纳旗组织实施过“三城一关”遗址的文物保护项目。

第七,任何试图拿居延遗址文物点“大做文章”,阻止文物保护工作的行为,都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相悖的。居延遗址作为残存2000多年的线性大型文化遗址,保护现状令人堪忧。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应是我们民族的共同责任与义务。

[注释]

①③⑥㉔额济纳旗志编委会:《额济纳旗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第50页、第827页、第48~49页、第748~751页。

②④侯丕勋、刘再聪:《西北边疆历史地理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第19页。

⑤那仁巴图:《居延遗址与世界文化遗产》,载张德芳、孙家洲编

《居延敦煌汉简出土遗址实地考察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37页。

⑦国务院:《关于同意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批复》(国函[2001]102号)第6页,2001年9月15日。

⑧杨永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酒泉元素》,载《散落的思想尘埃》,甘肃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第159页。

⑨甘肃文物工作队:《额济纳河下游汉代烽燧遗址调查报告》,见甘肃文物工作队、甘肃省博物馆编《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⑩甘肃居延考古队:《居延汉代遗址的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文物》,1978年第1期。

⑪⑫吴礽骧著:《河西汉塞调查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页。

⑬张俊民著:《简牍学论稿》,甘肃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2页。

⑭张德芳主编:《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⑮张德芳、杨永生主编:《金塔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⑯甘肃简牍博物馆等编:《肩水金关汉简》(壹)(贰)(叁)(肆),上海中西书局2011年版、2012年版、2013年版、2015年版。

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编:《甘肃简牍百年论著目录》,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第136~177页。

⑱酒泉地区文教局编:《酒泉地区文物分布概况》(内部资料),第53~62页,1972年12月。

⑲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1988]5号),1988年1月13日。

⑳国家文物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移动文物目录》(甘肃卷),2011年9月30日。

㉑国家文物局:《关于甘肃长城认定的批复》(文物保函[2012]941号),2012年5月15日。

㉒国家文物局编:《中国文物地图集》(甘肃卷),测绘出版社2011年版,第276页、第278页、第282页。

㉓王巍主编:《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第431页。

㉕国家文物局:《关于大湾城和锁阳城遗址防洪工程设计的批复》

(文物保函[1999]32号),1999年1月25日。

㉖国家文物局:《关于居延遗址(金塔境内)抢险加固工程设计的批复》(文物保函[2006]1310号),2006年10月26日。

㉗国家文物局:《关于东大湾城址防洪堤建设工程的意见》(文物保函[2011]883号),2011年4月14日。

[中图分类号]K9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4-0005-05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名胜古迹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分析
环十二烷用于纸质文物保护时受温度影响研究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论金山岭长城的文物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