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博物馆展览形式与观众认知关系研究——以肃南县中国裕固族博物馆为例

2016-11-23 03:07李晓斌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甘肃肃南734400
丝绸之路 2016年4期

李晓斌(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甘肃肃南734400)



民族博物馆展览形式与观众认知关系研究——以肃南县中国裕固族博物馆为例

李晓斌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甘肃肃南734400)

[摘要]博物馆展览形式与观众认知是相互联动、互为因果的关系,观众需求是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民族博物馆因其自身的“民族性”特征,在展览形式与观众认知关系方面有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在形式设计方面应考虑观众的感觉与认知系统,观众的自然特征差异、参观心理与行为特征会影响展览形式与内容设计,观众构成、参观目的与时代变化也会促使展览形式产生新变。本文以裕固族博物馆的布展为例,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展览形式;观众认知

民族博物馆一般指属于少数民族的或是反映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的某种专业性博物馆。它以该地域内所有民族或某一民族为对象,对区域内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和对本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具有代表性的物品进行收藏、保护、陈列和研究,旨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博物馆是包含在博物馆范畴内的,在陈列形式及其与观众认知关系上有一定共通性。但因其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典型特征,本文将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故本文所指的展览形式与观众认知关系研究均是纳入民族博物馆范畴之内的。

一、展览形式与观众认知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讲,观众与博物馆是连体双生的,二者呈现相互塑造的关系。观众是民族博物馆的知识传播对象,民族博物馆是观众了解区域生活、获取民族知识的来源。因此,民族博物馆展览形式与观众认知也呈现二元共生的关系。

社会教育是民族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观众需求是民族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重要原则,也符合目前我国民族博物馆发展的公众化、民主化进程。尤其是随着公众参与的逐渐增强与公众评估机制的逐步完善,观众认知将会被置于展览形式设计考虑更为重要的位置。

二、展览形式设计应考虑观众因素

(一)形式设计应考虑观众感觉系统

民族博物馆展览目前仍以静态陈列为主,因此,感觉系统处于观众信息认知系统的第一步,具有直观性,直接影响观众的信息认知与理解。因此,在展览形式设计中应首先考虑到观众的感觉系统。开展科学的布展,光线、色彩、排版、字体、展品摆放位置等陈列设计,都应符合观众感觉系统的特性。以肃南县中国裕固族博物馆布展为例,其展览的内容不仅是本地区观众获取本民族历史文化最直观、最形象的窗口,也是外界了解裕固族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民族博物馆来说,裕固族服饰、生产劳动用具、生活用品的展示和陈列是核心内容,日用器物、服饰、装饰品以及宫室模型、风俗照片等的展示大都是静态展示。因此,陈列的合理性就更为重要。同时,要抓住观众认知心理学的特点,辅助使用气味、声音及冷暖气等手段,充分激发观众感觉系统,诱发观众良性的心理效应,加深对展示内容的理解记忆。

首先应重点关注视觉系统,视觉是普通观众获取展区空间信息的第一感觉系统。民族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播,它要起到改变民族偏见、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要以视觉陈列来实现关于民族的定位和说明,需要以小见大,陈列物品选择、摆放次序、说明文字结撰等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这些内容无论是通过展板、视频还是模型、实物来呈现,视觉都是观众获取信息的第一步。

陈列的形式能否充分为观众接受,展示的内容能否完全被观众获取,重要的方面即在于形式设计能否充分考虑观众的视觉特性。光线和用色也是重要的视觉辅助信息,要根据展示内容的不同特性来确定所需照明的不同照度、光质及亮度,天花板、墙面、展示背景、展柜、展板的用色要与光线呼应,配合实现展品的突出与解释功能。此外,观众的听觉、嗅觉及触觉系统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比如为了展示肃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祁连玉文化,中国裕固族博物馆设置了资源环境展示厅,充分运用温度、气味、音乐及触摸装置,调动观众的全部感觉系统参与观展活动,全面激活观众思维,从形式设计上帮助实现展览的最佳效果。

(二)形式设计应考虑观众认知系统

认知系统是上升到理性的更高阶段。它与观众的认知系统、知识构成、理解方式等息息相关,也是观众观展的核心部分。因此在民族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过程中更要考虑观众的认知系统。这主要体现在文字信息的设计及展示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裕固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民族博物馆的许多展品名称和说明涉及少数民族语言或文字与汉语的互译问题,我们在征集文物、登记、冠名各个环节当中,力争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义,充分保留民族语言和生活的原汁原味。具体来讲,标题要简明恰当,适应认知心理学“先置导标”的心理法则,以简洁的设问方式激发观众兴趣。展品或展示内容的说明文字也应符合观众认知系统特点,排除冗余信息,使用符合展品时代特点、民族特性的语言风格,同时也应尽量通俗易懂,以避免大量生词术语带来的展品说明文字与观众认知系统的隔膜。如果展品本身不含有观众所需要的信息,或是文字无法对展示内容进行充分说明时,也要借助图示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帮助观众利用原初知识理解展品所包含的信息。

陈列内容和表达形式的设计是知识化、情感化的过程,要把民族特征生动传递出来,使民族博物馆具有鲜明个性与时代性。裕固族博物馆在布展中就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主轴来贯穿整个陈列内容。一是如何在中华56个民族历史的大背景下展示裕固族独特的文化特色;二是能否在历史发展的因果链条中展示裕固族文化的亮点;三是如何把民族历史发展脉络与当代经济文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如何运用实物的形式来填补裕固族文字遗失、历史断档等。这些问题设计都要考虑观众的认知特点。同时也要注意引起观众的强烈情感,实现共鸣。让观众通过参观就能直观了解展览背后的情感因素:弘扬什么样的民族情感与精神,歌颂什么,鞭挞什么。

三、观众认知对展览形式的影响

(一)观众因素影响展览形式

近年来,随着肃南旅游业的发展,外地游客的进入量增大,民族博物馆成为必不可少的首选参观目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对展览形式也呈现多样性特点。首先,观众的自然特征差异会对展览形式产生不同影响,这包括民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乃至居住地等方面。以年龄构成为例,即使是同样的展品和展示内容,针对青少年与成年人的展览形式设计都应有所区别,要适应不同年龄层次的心理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构成。同时,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会更多地参与文化展览活动,并对展示内容有着良性的反应机制。所以在展览形式设计中应重点考虑这部分观众的需求和行为特点。

对于民族博物馆来说,观众的民族性差异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对于本民族观众来说,民族博物馆是了解本民族历史、对自身生活和习俗等进行理论化总结和实物化呈现的渠道;对于非本民族观众而言,民族博物馆是展示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窗口。在一个文化多样性的社会里,民族博物馆连接不同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它的观众考虑要关注到不同民族间的审美、文化差异,尤其要注意不触犯民族禁忌。

其次,观众的参观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影响到民族博物馆的展览形式设计。参观目的是影响展览形式与内容说明的重要方面,动机与期望是一致的,观众是出于旅游、闲逛还是学习、研究、教育的目的来参观,会导致期望内容的巨大差异,这就影响到形式设计的差异。此外,观众的感受评价反馈是民族博物馆提高改善的重要信息来源,这是观众直接的心理感受呈现,之后的形式设计优化都可以在观众后期的反馈中得以实现。不仅是陈列展览方面,对博物馆服务工作、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这也是观众认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之一。

(二)观众更新促进展览形式新变

中国民族文化的大规模搜集展示是从建国后才真正开始的,随着时代变化,民族博物馆受众群也在发生变化,这也要求展览形式设计中要考虑这些新变因素。

首先是观众构成的变化。民族博物馆实际上是基于遗产保护和研究的社会教育机构,是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窗口。目前全国有1000余座博物馆被核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逾3000万名青少年到博物馆接受教育,这是博物馆与教育领域内的必然趋势。这就促使民族博物馆在进行形式设计时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随着肃南旅游事业的高速发展,更多外国游客来到肃南,成为民族博物馆的观众,在展示内容方面也要考虑到外国观众的需求,导视牌、说明文字和讲解语言尽量采用双语或多语言制。其次是参观目的的变化。现在观众构成更加多元化,除了学习研究外,参观目的也带有旅游猎奇、休闲娱乐性,因此在形式设计中要注意科普性和趣味性。再次是要适应时代与观众行为习惯的变化。民族博物馆传递给观众的信息量越来越多,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展览形式由过去的单向传播变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交流。中国裕固族博物馆在布展前期就充分考虑到肃南旅游事业大发展、旅游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机遇,采用了国内比较先进的新材料和科技手段,充分运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增强民族博物馆的时代性、科技性、趣味性与互动性。

四、结语

民族博物馆是民族文化渊源物证的场所,除了收藏、陈列的基本功能外,教育职能在当今社会也越来越受重视。观众认知研究是现代博物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对观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了解有助于博物馆展览形式的设计研究,同时也裨益于博物馆教育、宣传与服务工作。只有在展览形式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观众认知情况与诉求变化,才能让民族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充分发挥,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4-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