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学集要》韵母相关问题研究

2016-11-22 01:59高龙奎路建彩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韵部吴语声韵

高龙奎,路建彩

(1.济南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2.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河北 邢台 054035)

《字学集要》韵母相关问题研究

高龙奎1,路建彩2

(1.济南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2.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河北 邢台 054035)

明代韵书《字学集要》韵书表面以《洪武正韵》七十六韵为主线,实际则处处彰显当时的吴语特点。论文重点讨论韵书韵部的排布、韵母来源及吴语特点。

《字学集要》;韵母;吴语;特点

《字学集要》的著者,齐鲁书社出版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本依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标为“不著撰者”,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收本标为“陶承学、毛曾”。这两套所收的版本实际上都是周恪校正本,韵书的每卷前都题有“宛陵后学周恪校正”、“越人宾山毛曾删集”、“莆阳后学林大黼仝校”。据书前的序言介绍,陶承学与同邑儒者毛曾两人依据前人韵书“扬榷异同,删繁剔冗”[1],最终成编。因此,韵书的编纂者应为陶承学与毛曾,其后又经过周恪和林大黼校正。

今常见版本为明万历二年刻本,即上述两个丛书所收本,包括陶承学序、总目、切字要法、第一卷目录及正文、第二卷目录及正文、第三卷目录及正文、第四卷目录及正文、后序。

一、《字学集要》的韵母拟音

《字学集要》分韵依承《洪武正韵》,为七十六韵,同时依据《韵学集成》排布模式分为二十二组。《字学集要》的韵部与《洪武正韵》《韵学集成》略有差异,它集中采用了同一声母的字作为韵部的代表字,如《洪武正韵》《韵学集成》为“东董送屋”,《字学集要》为“东董冻笃”,将去声韵“送”、入声韵“屋”换成了与平声韵“东”和上声韵“董”同声母的“冻笃”。当然,韵书韵部依据《洪武正韵》排布仅仅是韵书表面呈现出来的一种以官方韵书音系为主流的现象。著者实际操作时已经偷偷地改换了概念,而是以当时的方言语音为核心安排韵字。

下面,我们按照阴声韵、阳声韵(含入声韵)两类列表说明《字学集要》韵母的来源及构拟。

(一)《字学集要》阴声韵韵母

表1 《字学集要》阴声韵韵母

注:韵部以平声赅上去入,中古来源的分号表示平上去入等不同声调的韵部,下表同。

阴声韵的来源及演变,与《洪武正韵》《韵学集成》等韵书基本一致。我们重点谈谈几个韵部的拟音。

先看支韵和齐韵。耿振生先生《明清等韵学通论》拟支韵为ï、i[2],齐韵为ɪ母[3]。宁忌浮先生《汉语韵书史》(明代卷)将两韵合在一起,拟为ï、i[4]。支韵的构拟,未见争议,至于齐韵,我们主张拟为i。原因在于,除了精组声母、知组声母外,两韵的其余声母正好互补,而这些声母《中原音韵》都列入了齐微韵。《字学集要》对支齐韵韵字的安排“未必完全符合实际语音”[5]。

高韵,宁忌浮先生拟为au、ɑu[6]。我们考虑到全书中的一二等对立,同时参考《中原音韵》的情况,将二等的拟为细音iau。多拟出一个ɑu音,也是参照《中原音韵》唇音的对立。《中原音韵》详细的讨论研究可以参考耿军的《元代汉语音系研究》[7]。

瓜韵,宁忌浮先生拟为a、ua[8]。考虑到喉牙音有对立,故多拟了一个韵母ia。

嗟韵,宁忌浮先生拟为iɛ、yɛ[9]。我们只拟了一个音iɛ,原因是《字学集要》“茄”与“瘸”同音,而且“鞾”(与靴同音)小韵在歌韵,未像《洪武正韵》和《韵学集成》一样收在遮韵。

(二)《字学集要》阳声韵韵母

表2 《字学集要》阳声韵韵母

阳声韵的来源及演变,也基本等同于《洪武正韵》、《韵学集成》。阳声韵里个别-m尾韵的字已经开始变读为-n尾韵,集中出现于真韵的“品禀”。阳韵存在a与ɑ对立,耿振生先生和宁忌浮先生都赞同,只是宁先生拟为洪音对立,我们考虑到喉牙音二等问题,拟为细音对立。宁先生还将覃韵拟为a与ɑ洪音对立[10],我们念及古今语音的传承,也拟为洪细音的对立。此外,宁先生还为庚韵多拟了一组洪音ɛŋ/ ɛk[11],而耿先生则拟为ə与ɐ对立[12]。

总之,《字学集要》韵部方面的主要特征是:中古一等为洪音韵母,三四等合流为细音,二等演变复杂,这一点与《洪武正韵》《韵学集成》等明代其他韵书相同,体现了明代语音韵母发展的主流特征。

二、《字学集要》韵母的吴语特点

以上仅仅显示了《字学集要》主线编排韵部所体现的韵母性质,而实际上各种细节却处处表明《字学集要》是一本以吴语语音特点为核心的韵书。耿振生先生认为该书韵母所反映的吴语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寒、山分韵,古一等开口舌齿音有归入山韵的;阳韵中姜、江对立;庚韵中古二等韵独立;古舌齿音合口字多转入开口音[13]。宁忌浮先生主要强调了“古寒谈二韵的分化、真先二韵齿音字开合相混”[14],这些特点“在今天的吴方言里都能找到例证”[15]。

对寒、山分韵,《字学集要》的处理同于《洪武正韵》和《韵学集成》。由于韵书之间的传承关系,寒、山分韵既可能是当时方言语音的写照,也可能是韵书直接摘录的结果。故此,我们仅仅将寒、山分韵作为显著的吴语特征来处理,不再具体讨论。庚韵中古二等韵独立及古寒谈二韵的分化,由于我们拟音的差异,这两方面的特点不明显。因此,我们重点介绍韵书体现出来的两个典型吴语特点:阳韵喉牙音对立;真先两韵开合口合并。

1.阳韵喉牙音对立

《字学集要》见、影两组声母(含见溪群影晓匣六母)的三四等合并,除灰韵三四等、阳韵三等、歌韵晓母三等变读为洪音外,其余诸韵均为细音。一等的变化不大,仍为洪音,二等合口的变为洪音,而二等开口的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趋势,多数韵变为细音,与一等形成对立,而阳韵见溪两母及庚韵则变为洪音,与一等合并。

先看《字学集要》阳韵小韵的排布表。

表3 《字学集要》阳韵喉牙音声母排布表

见母、群母、晓母只有三组对立,而溪母大部、影母、匣母均出现了四组对立。实际上,韵书对见母字“姜”与“江”的安排,是充满矛盾的。小韵“姜”既收有“姜”,又有“江”,两字已同音,不再对立。而韵书“冈”小韵也收了“江”字,释义中注明“《正韵》并音姜”。小韵“姜”与小韵“冈”对立。由此也可见,著者本身也有些模糊,根据正统韵书的注音将“姜”与“江”同音,又依据自身的方言将两者分立。故耿先生仍认为两者对立。

据汪平先生调查的苏州方言,“巷、项”的元音为ɑ[16],而“阳、养、漾”的元音为a[17]。现代苏州方言两者仍有差异。因此可以确定《字学集要》阳韵喉牙音细音仍有两组韵母,iaŋ/iak与iɑŋ/iɑk,主要元音存在差异。

2.真先两韵开合口合并

《字学集要》真韵、先韵和歌韵出现了开合口合并的现象。歌韵中的情况,《洪武正韵》、《韵学集成》也有出现,而真韵、先韵没有此类现象。

先看歌韵。《韵学集成》中的编排方式与《中原音韵》相同,与《洪武正韵》大同小异,而《字学集要》基本全部合并。自《中原音韵》至《字学集要》,歌韵开合口的分歧应是语音发展所造成的结果。

再来看真韵、先韵。真韵、先韵开合并一主要集中于精组声母、知组声母以及来母。如真韵心母“辛”来自中古的开口心真及合口心谆,来母“邻”来自中古的开口来真及合口来谆,禅母“辰”来自中古的开口禅真、船真、日真及合口禅谆、船谆、日谆;先韵心母“先”来自中古的开口心先、心仙及合口心仙,来母“练”来自中古的开口来霰及合口来线,禅母“然”来自中古的开口日仙、禅仙及合口日仙。

现代苏州方言此类声母也存在开合口合并现象,如“专”与“毡”同音,“先”与“宣”同音,“全”与“前”同音,“晋”与“竣”同音,“信”与“讯”同音,“秦”与“旬”同音[18]。真、先两韵精组声母、知组声母以及来母开合口合并的现象,应是当时吴方言的真实写照。

三、结语

《字学集要》虽然依据《洪武正韵》为主线编排韵部,然而实际上无论声母还是韵母都处处显示出了吴语语音的特点。故宁忌浮先生认为这本韵书“记载了16世纪的吴音,这是个重大贡献。研究吴语的历史,《并音连声字学集要》是难得的很有价值的史料。”[19]

[1]陶承学.字学集要(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209册[Z].济南:齐鲁书社,1997:577.

[2][3][5][12][13]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203,203,326,203,203.

[4][6][8][9][10][11][14][15][19]宁忌浮.汉语韵书史(明代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26.

[7]耿军.元代汉语音系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有限公司,2013:156-162.

[16][17][18]汪平.苏州方言语音研究[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213,204,205,117,135,136,230,231,232.

(责任编辑 吕玉英)

Research on Related Problems of Vowels about Zixuejiyao(字学集要)

GAO Long-kui1,LU Jian-cai2
(1. 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Shandong 250022, China; 2.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

Zixuejiyao(字学集要)is a rhyme book during the Ming Dynasty.On the surface Zixuejiyao is divided into Seventy-six rhyme on the basis of Hongwuzhengyun (洪武正韵).In fact Zixuejiyao(字学集要)explains the Wu dialects at that time.The paper puts the focus on the problems of arrangement of rhyme and the final source and the features of Wu dialects.

Zixuejiyao(字学集要);vowels;Wu dialects;features

H114.9

A

1008—6129(2016)04—0095—04

2016—06—20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计划研究项目——“《字学集要》语音层次研究”,项目编号J12WE69。

高龙奎(1975—),山东莱芜人,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韵部吴语声韵
九江县民歌三声腔的统计与分析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从淄博方言看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贺《红叶微刊》上线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吴语闲话(之四)
吴语闲话(之三)
李绅诗歌用韵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