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6-11-22 01:36:20白万军邱志宏孙晓利赫立恩董占军河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5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药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化药品静脉

白万军,邱志宏,孙晓利,赫立恩,安 静,马 杰,董占军(.河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药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

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白万军1,邱志宏1,孙晓利2,赫立恩1,安静1,马杰1,董占军(11.河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药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3 – 2014年上报的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ADR报告分级、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是ADR的高发人群;大多数ADR是通过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在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14个药品类别中,生物/生化药品位列首位(19.51%),其次为抗菌药物(17.68%)。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全身性损害(31.84%),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46%)。结论: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呈现新的变化趋势,生物/生化药品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关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ADR的监测,确保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药品不良反应;生化药品;中药;合理用药;回顾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和药品种类的变化更新,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开展ADR监测工作,能够直接获得药品临床使用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数据,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了我院2013 – 2014年ADR监测室收集的135例ADR报告,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3 – 2014年临床各科室自发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共计135例,报表填写真实完整,符合相关管理要求和规范。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ADR史、ADR报告分级、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合并用药、临床转归及关联性评价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135例ADR报告中,男性71例(52.59%),女性64例(47.41%)。年龄最大者为90岁,最小者为1岁。年龄在60岁以上者共计74例(54.81%),老年患者发生ADR明显高于青壮年患者。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gender and age of patients

2.2患者ADR既往史

135例ADR报告中,有ADR既往史的28例(20.74%)。其中,以抗菌药物为最多,共17例。无ADR既往史的95例(70.37%);ADR既往史不详的12例(8.89%)。患者的ADR既往史是影响ADR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在用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既往用药史,对于存在药品过敏及发生过ADR的患者,用药上应慎重对待,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2.3ADR的报告类型

严格参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附则中的规定,按照一般、新的一般、严重、新的严重4个等级来统计ADR的发生类型。本研究结果提示一般ADR(包括一般、新的一般)89例,占65.93%;严重ADR(严重、新的严重)46例,占34.07%。严重ADR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哮喘、呼吸困难等。新的ADR主要是药品说明书未说明或已标明但是发生程度或形式有别于现有药品说明书记载,按照新的ADR处理,共计81例(60.00%)。详见表2。

表2 ADR的报告类型及其构成比Tab 2 Type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ADR reports

2.4引发ADR的给药途径

本研究结果提示静脉给药方式为引发ADR的主要方式。发生ADR的给药途径分布及其构成比情况详见表3。

2.5引发ADR的药品种类

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0版及《新编药物学》第17版药品的分类方法,将引发ADR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引发ADR的药品共涉及14类药品,详见表4。引发ADR构成比最高的是生物/生化药品,这类药物囊括了生物制品和生化药品。其中,生物制品系指用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制成的制品,用于多种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生化药品是指以生物化学方法为手段从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精制而成的用来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药品[1],如临床常用的肝素钠、胰岛素、辅酶等[2]。两类药物均来源于生物材料,从ADR角度将两类药物合并为生物/生化药品进行统计分析,该类药物引发ADR的构成比最高,共 32例次(19.51%)。其次为抗菌药物29例次(17.68%)、肠外营养药物25例次(15.24%),中药制剂24例次(14.63%)。

表3 发生ADR的给药途径分布及其构成比Tab 3 Distribution of administration route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ADR reports

2.6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

135例ADR中,以全身性损害最多,共计71例次(31.84%),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59例次(26.46%),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荨麻疹等一般ADR,严重ADR则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等。详见表5。

2.7合并用药情况

统计发生ADR时的合并用药情况,单一用药有108例(80.00%),两药合用有18例(13.34%),三药合用有4例(2.96%),四药及四药以上合用的有5例(3.70%)。其中,四药及四药以上合用多为肠外营养类药物,如全静脉营养液(TPN)等。

2.8关联性评价及转归

根据ADR关联性评价标准,135例ADR报告关联性评价如下:肯定11例(8.15%),很可能91例(67.41%),可能31例(22.96%),可能无关2例(1.48%)。从转归情况看,痊愈38例(28.15%),好转90例(66.67%),未好转6例(4.44%),不详1例(0.74%)。

3 讨论

3.1ADR易发生人群

本研究结果显示,135例ADR中男性患者构成比高于女性,这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3]。60岁以上老年人为ADR的高发人群。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而且多种疾病并存,联合用药增多,从而增加了ADR的发生率[4]。因此,在老年人用药上要明确用药指征,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加强ADR监测,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表4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Tab 4 The category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drugs involved in ADR

表5 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分布Tab 5 Distribution of systems/organ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volved in ADR

3.2ADR的报告分级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的ADR占60.00%,说明目前药品说明书明显滞后于临床应用。由于药品研发迅速,药品说明书更新不及时,特别是生物/生化药品类,如脾多肽注射液的说明书ADR仅标明发热、皮疹等反应,而我们监测到的寒战、嗜睡等反应均未提及;如胎盘多肽注射液说明书ADR内容仍为“尚不明确”,但是我们在临床使用中发现其会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反应。这些说明书的信息缺陷会使临床用药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5]。因此,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应及时更新完善药品说明书,药品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力度有效监管,使得这一药品法律文书切实发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3.3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包括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是临床常见的给药方式,相对于其他给药方式更易引发ADR,在本次报告的ADR中,静脉给药构成比最高(93.33%),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6]。由于静脉给药环节中,药品的混合配伍、配置环境污染等因素均可能成为引发ADR的直接因素。通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规范配液,对于提高静脉用药质量,规范临床医生医嘱,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能够起到关键的改善作用[7]。

3.4ADR的药品种类分布

由表4可知,在ADR的药品种类分布中占据首位的为生物/生化药品;其次为抗菌药物,这与目前多数文献报道的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生物/生化药品的概念与标准不清。《中国药典》2010版只在二部前言中提到生化药品,但未给出准确概念。《新编药物学》第17版也只是提到了“生化制剂”的分类,但未给出详细定义与目录,只是按照药理作用将大多数生化药品分散归于化学药品类别的各个分支项,如胰岛素归于激素及有关药物类别。对于生物来源的蛋白质、多肽、酶、核苷酸等生化药品易受环境影响发生变性、失活、沉淀等化学物理变化,加之生物提取及合成修饰等工艺残留,在临床ADR方面类似于生物制品。因此,参照国内朱琳等[2]的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8]将生化药品与生物制品合并为生物/生化药品评价ADR发生情况,这就使得以往分散的,易被忽视的生物/生化药品能够集中统计。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发生ADR的药品类别中生物/生化药品的构成比高于抗菌药物,可能原因有:1)抗菌药物经过国家近几年的大力整治,临床使用量明显减少,然而,随之引起辅助用药,如生物/生化药品的临床使用基数日益增加,ADR也随之增加;2)目前各级医院对生物/生化药品缺乏监管措施,导致ADR构成比明显增高,因此,建议各级医院应加强生物/生化药品的临床监管,以提高此类药物的临床安全性。

3.5ADR累及的系统/器官

由表5可知,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为最高,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等输液反应,这与静脉输液的配置环境密切相关。自开展PIVAS配液以来,由于配液环境的根本改善,输液反应明显下降[7]。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由于其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因此上报较多。此外,对于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统的不良表现,一般的主诉症状易于发现,然而对于检验生化和影像学定性、定量的体征(如肝、肾功能障碍)却显示较少,提示应加强ADR的主动监测工作,以便ADR能尽早发现和明确诊断,及时救治。

综上,随着临床用药的发展,ADR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动态。建议临床应高度关注生物/生化药品引发的ADR,并采取适当措施,如适时引进处方点评加以控制管理。此外,医院应广泛开展ADR的宣传与培训,建立由医、护、药合作的监测体系,并及时预警,切实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1] 孙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生化药品增修订概况[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248-250.

[2] 朱琳,李明月.关于现行药品标准在类别项下标注生化药品的的建议[J].中国药事,2012,26(9):959-963.

[3] 尼富苓,王霞,田艳平.2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12(4):227-230.

[4] 朱曼,凡超,郭代红,等.军队医院1175例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12(3):163-167.

[5] 熊芬,苏芬丽,孙旭,等.某院2014年在用药品说明书与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对比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28):4024-4026.

[6] 谢华,张桂林,王荣,等.2012年我院6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4):224-227.

[7] 夏如冰,胡念康,余丽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49-151.

[8] 应茵,楼聘婷.杭州地区医院2009年 – 2011年生物制品及生化药品使用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8):678-680.

Analysis of 135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s

BAI Wan-jun1,QIU Zhi-hong1,SUN Xiao-li2,HE Li-en1,AN Jing1,MA Jie1,DONG Zhan-jun1(1. Department of Pharmacy,Hebei General Hospital,Shijiazhuang 050051,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ourth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1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in our hospital,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 Methods: There were 135 ADR case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 to 2014,which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respect of gender,age,classification of ADRs reports,routes of administration,categories of drugs,systems and organs involved in ADRs,the clinical outcomes and so on. Results: The elderly were high-risk population occurred ADRs.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was the main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that led to ADRs. Among 14 drug categories of ADRs,the first was biological/biochemical drugs (19.51%),followed by antimicrobials (17.68%). Primary system/organ involved in ADRs was systemic damage (31.84%),followed by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damage (26.46%). Conclusion: The typ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presents new trend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biological/biochemical drug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linical monitoring and therapy of AD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drug therapy.

Adverse drug reaction; Biochemical drug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ational drug us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969.3

A

1672 - 8157(2016)01 - 0040 - 04

董占军,男,主任药师,主要从事药事管理及临床药学工作。E-mail:13313213656@126.com

白万军,男,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E-mail:baiwanjun0311@163.com

(2015-09-23

2015-11-04)

猜你喜欢
生化药品静脉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少儿美术(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2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8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48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