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沉浮

2016-11-21 09:40白津菁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余音广陵散陶潜

白津菁

魏晋,于千年前就已经尘埃落定。但它跨越千年的广袖只需轻轻一挥,就能再次卷起思想的烟尘。它是所有中国文人都想触碰的境界,是每次提笔就痛的遥远往事,是一片充斥着杀戮的阴影,也是一段挥洒后世、名扬千年的文学光明。

那真正是大师辈出的时代,是耀眼、光明的时代。信手一指,何晏、张华、潘岳、阮籍、陶潜、谢灵运,风流人物数不胜数。没有人会忘记以玉面闻名却才华横溢的潘郎,没有人会忘记独爱菊的陶渊明,没有人会忘记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那一时代的汹涌波涛在历史的河堤上刻下了太多的痕迹,今人沿着堤坝随便走走,就能看到文学艺术的觉醒与不可湮没的光芒。洪流奔过,从此每一个中国文人的内心都有一声长叹、一曲《广陵散》、一个桃花源。

但真正大师辈出的时代,往往也是黑暗、混沌的时代。魏晋于中国,如一块美玉,奈何是浸了血的玉。嵇康,杀;潘岳,杀;范晔,杀……于是,剩余的“大师”们开始惶恐,开始斂锋,开始退缩,开始“糊涂”,开始醉生梦死。人性的罪恶、官员的愚蠢、权者的独裁,看在眼里,麻木在心里。疼吗?好像有一点儿,但比起活着又算得了什么?大师,又算得了什么?

往者不痛今者痛。按说千年了,早就该过去了,早就该忘记了,可为什么我们还能记得他们?为什么跨越千年我们依旧能看到陶潜恬淡背后的痛苦,感到阮籍沉默背后的呐喊,听到嵇康一曲广陵绝响后的余音?正是因为刀口太深,伤口太痛。眼看着血肉和白骨一层层堆积,后人才晓得从骨山上捧下摇摇欲坠的觉醒,才记得小心地呵护起这些亡魂,才开始舔舐早已恢复不了的伤口。但也许正是混乱,正是苦难,正是回不去的历史,才让我们看清楚阴影之中成就的不屈灵魂,重温跨越千年的思潮。今日站在洪流的末端的我们远望以万物为刍狗的当年,才得以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决绝,并为此深深折服。

想想也是。没有黑暗的官场,就没有后世礼赞的靖节;没有朝廷的放逐,就没有后来潇洒山水的诗篇;没有政治斗争的残酷,就没有“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一叹;没有一曲《广陵散》之后的慷慨赴死,就没有绝响之后的余音不绝。

“有过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幸运;失落他们,是中国文化的遗憾。”

魏晋,可说的太多。事沉,缘起。艺术,精神,境界,人。

他们是艺术和思想上灿烂的阳光。他们在黑暗中生长,但正是因为黑暗,才显得他们那么清白,那么干净,那么光明。他们带着属于千年以前的洒脱、气韵,带着他们的诗篇,带着他们的琴音,带着他们的思想,向我们款款走来,再款款走向下一个时代。

名师点评

文章神思灵动,情感充沛,字字珠玑,将魏晋这一时代的“光明与黑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之畅快。魏晋这个“真实”的时代,有光明有黑暗,有人在这个时代绽放光彩,有人在这个时代黯淡消隐;有人利用光明,有人利用黑暗。光明和黑暗,错杂斑驳,一明一灭一尺间,耐人寻味。

(李明珠)

猜你喜欢
余音广陵散陶潜
王秀玲
陶渊明的小脾气
咏梅花
浅析古琴曲《广陵散》
开卷有益
曲艺中的“广陵散”——张派京韵大鼓“重声”记
陶潜辞官隐情
绝版的竹林之二 嵇康的广陵散
什么样的《广陵散》,什么样的嵇康
作文课上练“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