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
摘要: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如何辨别真伪,理性认知和合理利用媒介资源?媒介素养不可或缺。对于当代医学生而言,因其专业特点的局限性,媒介素养的现状令人担忧。因此,本文对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培养与提升进行初步探索,对于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医学生;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230-02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超越传统媒体的自主性也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当医患矛盾被媒体渲染时对当代医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如何加强医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认知迫在眉睫。因此,无论是作为教育传播主体的教师,还是学生受众,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
“媒介素养”作为舶来品,最早被国内的新闻传播学者所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不同的学者对其研究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也使其内涵具有多维度。然而从受众角度,“媒介素养”——大众对对媒介及媒介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选择、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利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则被广泛认可。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无处不在,对大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若要发挥媒介的传播正功能,媒介素养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亟须学习和提高。
二、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
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对在校生采取随机抽样调查,获取有效问卷433份,其中男女生参与比例为102∶331。
1.与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概况。就媒介接触的类型而言,调查显示,医学生对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利用率较低,而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对手机上网的使用率高达97.92%,QQ、微博、微信的使用频率最高;就媒介使用动机而言,如图1,娱乐居第一位,其次分别为了解新闻信息、学习、购物等生活服务的比例也高达61.43%;就信息获取的快捷性和广泛性来说,传统媒介因自身的局限性比相对新媒体滞后,大学生的热情越来越多地关注到新媒介,以手机、网络最为普遍。以手机为例的自媒体的兴起使当代的大学生在对媒介的接触过程中几乎人手一部,多者二至三部,手机上网日趋成为每日必备功课;就媒介资源的利用而言,当代大学生具有追赶时尚潮流的热情,更倾向于网络交流、娱乐休闲及购物,拥有使用的自主性不受控制等,也使得网络成瘾、手机低头族、网络消费被骗等弊端频现,而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则有待进一步提高。
2.大学生媒介信息处理与媒介参与。媒介素养最受关注的两大维度是媒介信息处理和媒介参与意向。信息时代的瞬息万变,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优势制造社会生活的“拟态环境”,使每一个人都被动地卷入并深陷其中。对于广大青年学生而言,媒介信息处理的方式一般为主动汲取、选择性接受、质疑等,如关涉学科前言知识则积极主动处理,如新闻信息类则具有明显个人选择倾向性,对陌生领域或新奇的信息则持怀疑态度。
比媒介信息处理更具主动性的媒介参与,即受众介入媒介信息生产的行为,受众通过媒介表达自我、参与社会,也是现代媒介素养理念的重要特征。当代大学生在媒介参与上也由传统意义上的评价反馈向收藏下载、传播分享、自制视像作品等转变,尤其是利用手机自媒体随身随地地拍摄各种风景、美食照片、录制趣味视频等等发布到微博、微信或网络上,也使得“拍客”诞生;而对社会民生、参政议政上的媒介参与则仅仅表现在利用社交网络表达个人观点或吐槽,更多的是个人意见的宣泄,甚至出现非理性、不文明的言语,污染网络生态环境。
三、医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现实意义
新媒介的时效性、便捷性、广泛性等诸多优越特点在满足大众信息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多元冲击。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如没有正确的引导,极易受到互联网宣泄的多元价值取向的感染和误导,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减弱。医学生因其专业性强、课程繁多且安排紧凑,学习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对媒介使用更表现为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合理利用的少。提升医学生媒介素养能力,不仅有利于解决医学院校学科专业化、单一化与学生人文素养需求多样化的现实困境,推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改革创新;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培养和提升医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旨在通过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的文化资源。媒介素养渐已为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那么培养医学生的媒介素养,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应与时俱进将媒介素养作为通识教育纳入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要营造高校教师队伍对媒介素养重视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队伍教师及辅导员要自觉加强自身媒介素养,从而发挥引领和教育作用;结合医学生特点,通过广泛调研增设传播学相关选修课程,或邀请传播学领域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或报告会等,尤其是对网路传播的原理和特点,逐步培养大学生认知媒体和理性使用媒体的能力。
2.整合校园网络资源,优化媒介素养教育平台。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校园网、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各部门及二级学院网页、易班等网络平台十分丰富,然而这些网络平台对医学生的吸引力却远远不如商业网站。经研究发现,这些网络平台的传播主体基本都是学校管理部门或老师,传播内容相对固定,主要包括校园新闻、会议通知、政策文件等,基本以官方语言表达,活泼性不足,部分信息内容出现一定的重复,因而医学生们大多只是偶尔浏览,传播实效不理想。因此,可以根据校园不同网络平台的定位和特点进行整合和功能性完善,突出各自重点各有特色,切忌单打独斗,形成校园立体化网络育人平台,积极加强舆论引导与正能量宣传。
3.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加强医学生媒介实践能力。信息社会网络的开放性导致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尤其是网络渲染医患纠纷、医患矛盾对医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而,要加强对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注重与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可或缺。尤其是新时期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这就需要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之中,改变传统思政的“说教”模式,将教育者与学生成为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与受众两大主体,平等对话和交流;在日常教育中,主动分享网络时政热点和大众关注焦点,与学生开展网上分享讨论,顺势引导,建立起他们对各种信息的解读力和对网络的运用力,逐步提升学生对媒介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分辨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新形式和内容利用校园媒体,逐步将线下活动搬到线上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医学生的媒介接触和运用机会;利用多媒体声像合一的视像传播优势组织开展各种适合医学生实际的知识竞赛、网络技能比拼等搭建课外学习实践第二课堂。用实践强化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真正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春年.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46.
[2]陆晔.媒介素养:理念、认知、参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58-259.
On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Taking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U Jia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21,China)
Abstract:Massive information uneven in quality brought by new media,how to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rational cogni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media resources?Media literacy is indispensable.For contemporary medical students,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ir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a literacy is worrying.Therefore,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new Media;medical students;media lite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