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霞 袁俊娥
摘要:泛在学习、微型学习是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学习模式。本文分析了进行此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方法,开创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微型学习资源利用的新型学习模式:线下+网络+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实践和成效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键词:泛在学习环境;微型学习;网络资源;混合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222-02.
一、引言
泛在学习环境指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等各种设备和资源联成一体而构成广泛存在的网络,即泛在网,基于这个网络系统和数字化资源,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合适的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持电子终端PDA和智能手机等与网络进行连接,进行个性化学习,符合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因此,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简称U-learning)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新型学习范式[1]。泛在网络的存在和随时随地的分散性、碎片化学习,使学习者学习兼具微型学习特征:时间相对较短、内容小而精、注重小模块的课程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微型的移动通信工具往往是进行微型学习的典型载体,非常有利于学生课外的非正式学习等[2]。但事实是,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缺、自控能力有待提高,虽然好奇心强喜欢上网获取信息,面对开放共享却浩如烟海、过于分散的网络学习资源,学生感到难于选择,无从下手,并不能很好地“共享”学习资源。因此,要形成有效的学习,开展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微型学习资源利用的学生学习模式及成效研究十分必要。
二、泛在学习环境下利用微型学习资源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
1.微型学习资源设计。主要形成两类微型学习资源:课程学习微型资源和网络自主学习资源。
课程学习微型资源是课程教学目标所要求的、与课程相关的立体化教材资源,是按照教师要求必须完成的学习资源,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完成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网络自主学习资源是借助于泛在网络以微型学习资源为主的课程外的网络学习资源,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试题库练习模块、链接性自主学习模块。自主学习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线下+网络+信息化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线下学习模式:是学生利用纸质材料进行课外学习的传统模式。是学生长期采用的习惯学习方式,有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学习要素为:学生+纸质材料+学习地点(受限于教室、图书馆、宿舍等)。纸质材料往往是集结在一起的整本系统知识,不适于整日带在身边或外出携带,学习地点因而受到制约,学习活动往往限于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刚开始有的学生没有形成网上学习的习惯,或不适合网上学习的内容如现在的很多与教材内容配套的练习题,这时可采用线下学习。
线上或网络学习模式:是借助于泛在学习网络通过终端设备(PC、智能手机等)上网获取学习资源的现代新型学习模式。学习要素为:学生(主体)+教师(导学促学、服务)+泛在网络(提供资源)+终端设备(PC、智能手机等,利用资源)+学习地点(网络覆盖下的任何地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按照教师的指导要求通过终端设备访问指定的不同的网络资源平台,获取资源学习。由此形成多个终端网络学习空间即网络学习社区(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此外,教师还可建立班级微信群,通过发送短信、彩信等促学导学信息,指导监督学生学习和利用指定的网站资源,或者是发送短、小、精的微型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习,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信息化课堂学习模式:网络和电子产品介入课堂教学和学习中。学习要素为:学生(主体)+教师(身份虚实结合,有时是影子教师,即课上提供的是教师的授课录像,但角色更加复杂:知识传授者、研发者、指导者、组织者、咨询者、服务者等)+泛在网络(提供立体化教材资源和其他网络学习资源)+终端设备(PC、智能手机等,利用资源)+教室或虚拟网络课堂。教师借助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等网络资源,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除了利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学习,教师还关注如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方便快捷地接触到网站上提供的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使学习的信息来源变得更加丰富,使课外网络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同时利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探索,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将课堂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创新驱动力。同时引导学生采用信息化新型学习模式,如泛在学习、微型学习、移动学习等,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践成效检验
实施方式为:以笔者所教授班级(媒体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2015级入学新生)为实践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微型学习资源利用的学生学习模式和成效研究。学期末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需要的参照数据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经过一学期的初步实施,对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适应性、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网络资源利用、微型学习的认知度、认可度等维度检测,验证其成效。
对于网络学习行为,77%的学生有固定的英语学习网站,86%的学生能够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学习,91%的学生手机上安装或下载了英语学习软件,利用手机APP进行网络自主学习。人数比学期初分别提高了27%、38%、35%。数据表明,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网络环境和软件环境已形成,并积极尝试网络学习。
对于网络自主学习,学期末数据表明,73%的学生能够适应,86%的学生喜欢。数据表明,网络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已被学生广为接受,自主学习习惯正在形成。对于网络学习资源,73%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82%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表明,网络资源和自主学习之间已形成良好互动,网络资源成为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和良好载体。
对于微型学习资源,82%的学生表示喜欢,一学期人数提升了50%;72%的学生使用了微型学习资源,人数提升了42%;73%的学生经常使用微型学习资源,人数提升了47%。75%的学生认为微型学习资源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数据表明,经过一学期的使用,微型学习资源已成为学生的常备资源,是受欢迎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也得到了完善。会根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的学生占68%,人数提升了21%;会合理分配自主学习时间的学生占55%,人数提升了26%;能够融通所学知识的学生占73%,人数提升了44%。数据虽有了提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综合以上数据,大部分学生进行了信息化时代下混合学习模式的尝试和体验,逐步接受了网络自主学习并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学习。过程中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养成网络自主学习习惯,懂得利用学习策略指导学习,开始具备一定的学习独立性和主动性,网络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能够顺应数字化学习的需要。然而,真正意义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学习者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中进行意义建构、问题解决与社会化交互的整合活动,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能积极有效地对自己的意义建构和问题解决活动进行监视、控制、调节、反思和评价”[3]。学生要达到这种学习水平,尚需时日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学习模式,顺应和赶上数字化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秀霞.远程开放教育英语课程的泛在学习实践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8).
[2]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
[3]潘庆红.Web2.0环境下学习行为的基础——网络自主学习形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12).
Research on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Micro-learning Resource Use Under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WANG Cheng-xia,YUAN Jun-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Ubiquitous learning and micro-learning are new learning model with information technical support.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firstly,the paper analyzes how to design micro-learning resource under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new blended learning model:offline plus online plus classroom learning and lastly puts the model into use and conducts a deep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Key words: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micro-learning;network resource;blended learning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