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码摄影”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2017-02-22 16:23范晓莹罗元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高等教育

范晓莹+罗元浩

摘要:本文结合高等教育与数码摄影课程的特点,将混合学习模式运用到数码摄影的教学之中,通过对“数码摄影”课程中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并研究不同的类别应采用怎样的混合学习模式,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实际课堂实验检验,这种混合学习模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数码摄影;混合学习模式;教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2-0059-05

引言

目前,数码摄影技术已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技术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数码摄影技术的成熟,使得摄影这一瞬间性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精雕细琢的艺术。随着计算机时代的来临,摄影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摄影的教学工作,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码摄影”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是根据课程的自身特点结合混合学习模式的优势而专门制定的,它既体现了传统教学的特点,又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二者优势混合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1]

混合学习模式的定义

目前,混合学习模式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学者们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下面是笔者查阅文献后,针对该问题,收集的相对权威的定义。[2]

1.国外学者的定义

美国发展训练协会(ASTD)的学者Singh和Reed对混合学习模式提出了5R定义[3],即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结合“好的”学习风格,在“合适”的时间转变成“正确”的技能传授给“适合的”人,从而完成最佳的学习目标。

学者Jennifer Hofmann在《混合学习案例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混合式学习背后隐藏着一种思想,就是教学设计人员将一个学习过程分成许多模块,然后再去决定用最好的媒体将这些模块呈现给学习者”。[4]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混合学习,Jennifer Hofmann的基本观点是:混合学习应该把最合适的学习模块运用最恰当的教学媒体传递给学生,由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国内学者的定义

在国内,何克抗、李克东、黎加厚等人也对混合学习模式进行了相应的定义[5],何克抗认为混合学习模式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要紧密结合起来。

国内外对混合学习的定义表明,对比单一的学习方式,混合学习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混合学习模式的引用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混合学习组合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学习模式在数码摄影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数码摄影课程的特点,笔者将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四类,如图1所示。本文针对这四种不同类别的数码摄影课程进行了混合学习应用分析。

1.技术理论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

(1)学习形式

这种模式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在线备课—教师讲授重点知识—学生在线练习。

对数码摄影技术理论部分的讲解应采用“在线—课堂—在线”的操作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因为对于数码相机技术部分的学习,学生只要了解了每种操作技术的作用,就能很容易地掌握其操作;而对于每一种单一相机操作技术的学习,学生掌握也并不困难,教师不需要将相机单一操作技术的教学放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在线备课,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讲解的应该是不同的相机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組合应用能达到的效果,因为这部分内容通过简单的文字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需要教师通过示范、举例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在掌握了各种操作间的关系后,想通过不同的操作达到应有的效果,并非难事,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所教的操作方法就可以实现,因此可以将相机技术理论学习的练习作为在线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在线辅导,简单地指导学生,学生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2)操作流程

该模式由学生在线备课、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在线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其一般操作程序如图2所示。

(3)学习活动设计

该模式适合摄影技术理论内容的教学,能充分发挥在场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数码摄影技术中的“曝光”操作就是摄影技术理论的一部分,图3是“曝光”操作的学习活动设计。

光圈、快门、感光度、曝光补偿等操作之间,不同的相机操作模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时不好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采用网络在线的方式对以上几个概念进行独立讲解,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能着重讲解以上设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增加学生对相应概念的理解。

2.摄影理论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

(1)学习形式

这种模式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在线备课—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堂练习讨论。

对数码摄影理论课程部分的讲解应采用“在线—课堂—课堂”的操作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该学习模式能让学生在课前,从网络或者教师准备的材料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内容,并且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分析,最终带着问题在课堂教授部分有重点地进行学习。因为摄影理论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并且教师需要及时地对学生的作品作出评价与分析,不同的学生对摄影理论的理解并不相同,需要教师一对一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因此学生的练习需要在课堂上完成。因此,这一模式适合摄影理论课程部分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摄影方式所能呈现的意图与效果,以便能更好地通过摄影表达自己的情感。

(2)操作流程

该模式由学生在线备课、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堂练习讨论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其一般操作程序如图4所示。

(3)学习活动设计

该模式适合于摄影理论课程内容的教学,它要求学生课前备课并对课程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带着问题上课,有重点地听课,这样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例如,摄影理论中“光线的运用”就是典型的例子,图5为“光线的运用”的学习活动设计。

3.作品赏析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

(1)学习形式

这种模式的学习形式为:学生课堂备课—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在线练习。

对数码摄影作品赏析课程的讲解应采用“课堂—课堂—在线”的操作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这里的课堂备课指的是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准备,因为作品欣赏这类课程的覆盖面极广,学生不可能在课前对某一类作品全部进行提前学习,但如果教师在课前将本课程的作品利用网络向学生公开,又会使学生因为提前对作品的学习、研究从而对本课程的内容失去兴趣。因此,对于作品赏析类课程,学生的备课工作就需要在课堂上完成,在课上先给学生一点时间对本节课需要赏析的作品进行观赏与思考,然后再由教师授课,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本节课所赏析作品的类别,在线进行资料的搜集、查找、分析并与教师在线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2)操作流程

该模式由学生课堂备课、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在线练习讨论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其一般操作程序如下页图6所示。

(3)学习活动设计

该模式适合于摄影作品评价的讲解。例如,赏析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作品。教师在课上先对创作者进行简单介绍,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摄影理论知识后,会对摄影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赏析作品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对代表作品的摄影手法进行讲解,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出其作品对摄影艺术的影响。课后,学生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对布列松的其他作品进行搜集与赏析,并及时与教师在线交流。图7是“布列松作品赏析”的学习活动设计。

4.数码技术应用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

(1)学习形式

这种模式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在线备课—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课堂练习。

对数码技术应用课程的授课应采用“在线—课堂—课堂”的操作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数码技术与摄影技术的融合是当代摄影界的发展趋势,数码技术在摄影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摄影后期的制作,另一类是计算摄影的应用。[6]后期制作主要是用计算机对照片进行二次处理,将原本瞬间决定性的摄影技术,转换成了对作品的精雕细琢的过程。计算摄影技术广义上是指用于提高和增强数码摄影能力的计算成像技术,计算摄影技术的目的是输出普通相机所不能够拍摄出的图片。

因为这类课程在计算机基础操作方面的知识都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学习,以此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讲授不同作品的修改思路或者计算算法,学生结合课前的学习,能较快对本课程的知识建立知识框架,进而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而最后的课堂练习,因为学生在初始时对计算机操作并不熟练,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突发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适合在课后在线解答,因此数码技术应用这类课程的练习应该在课上完成。

(2)操作流程

该模式由学生在线备课、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堂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其一般操作程序如图8所示。

(3)学习活动设计

该模式适合数码技术应用类课程的讲解。因为数码技术的学习需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尤其是实验教学必须完成,才能获得理想的作品,这也需要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例如,如果要用Lightroom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需要学生在课前简单地学习Lightroom软件的操作,而教师在课上向学生主要讲解的应该是利用Lightroom软件后期处理的思路及不同的操作顺序能达到的效果,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在课上进行随堂练习。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下页图9是“Lightroom后期制作”的學习活动设计。

成绩量化评价

通过上述混合学习模式的运用,笔者对混合学习模式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成绩量化评价,即通过对比在“数码摄影”课程中采用混合学习模式的班级(以下称为实验班)与使用传统学习模式的班级(以下称为传统班)学期成绩,测试混合学习模式的效果。学期考试分为理论考试与作品成绩两部分,表1为理论考试的成绩对照表,表2为作品成绩对照表,为了体现测试的公平性,本次考试的作品成绩评判由除笔者以外的其他教师提供。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是理论考试的成绩还是作品成绩,优秀与良好的学生比例都是实验班比较高。由此看出,混合学习模式在“数码摄影”课程的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采用混合学习后,教学效果更好。

但从表中我们还能发现,相比作品成绩的提升,理论考试中,实验班的成绩相对传统班提升得并不多。由此我们也能推测,混合学习模式对于应用类知识有更好的效果,而对于生涩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成绩的提高,不但需要教师优秀的教学设计,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自觉性,同时对于理论学习的科目,教师还是需要更多地督促学生,及时地检查,复习,巩固。

结语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数码摄影”课程混合学习的教学流程,然后采用实验研究,选取北京市东城职业大学开设的“数码摄影”课程的学生作为测试,对高等院校“数码摄影”课程如何开展混合学习进行了实践探索,并最终使课堂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混合”:通向未来之路——何克抗谈教育技术发展新动向[N].中国教育报.2004-1-5(5).

[2]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1-6.

[3]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19):30-34.

[4]敖谦,刘华,贾善德.混合学习下“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3):122-126.

[5]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理论探讨,2014(7):5-15.

[6]徐树奎,涂丹,李国辉,等.计算摄影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11):4032-4039.

作者简介:范晓莹,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计算机系讲师;罗元浩,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教学信息化高等教育
以项目化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
伴随教学信息化发展的经管类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探讨高校教育教学中数据挖掘技术的有效运用
信息化引领教育,语文课堂跨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