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用数学

2016-11-21 04:30周国英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实践小学数学

周国英

【摘要】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指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该领域,强调小学数学的“实践与应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接下来笔者就围绕三方面论述了如何突出数学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 应用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05-02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并以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前提,引导学生把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使小学数学走向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知识,拓宽自身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一、体现生活性,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片面地强调数学理论知识,重视学生成绩,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这一真理。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导致小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为了突出小学数学实践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需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数学观,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处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例如,在帮助小学生正确进行数学运算时,教师可以开展“商店买卖”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的交易情境,把商品明码标价,让他们通过买东西和卖东西掌握简单的加减运算,在此过程中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能巩固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通过课上渗透,课后强化等方式打破时空限制,促使学生把教材内容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当然为了突出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数学现象,并要求学生具体描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活,并在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突出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实践应用课程特点之一在于课程的趣味性。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数学课的表现形式,在迎合小学生学习需求和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增长知识才干。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要求认真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活跃学生思维。

首先,教师可以深入生活搜集新颖素材,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开始,通过假设巧妙设计场景,并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拨动起求知心弦。让学生透过推翻假设质疑问题等方式得到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为了突出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趣味性的课外活动,改变传统开展活动的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既让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又让其收获新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开展数学趣味知识竞赛的活动。例如,趣味知识抢答、计算接力赛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竞赛活动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竞争的重要性并在竞争中体会团结协作的意义。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其次,教师还需要多鼓励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成功的条件,让学生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之后奋发向上。教师在表扬成功的学生的同时还需要安慰失败的学生,鼓励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获得成功。

三、突出数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实践与应用”中需要突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放手让学生实践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树立学习信心,并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尝试制作教学素材。例如,在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之后观察两者的区别。在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会仔细观察自己的学习环境,并通过讨论找到教室内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周长计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带领学生接触实际问题,让学生带操场上实地测量出操场的长和宽,再进行计算。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周边的生活有着较为实际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与其生活相关。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以及强化生活化的课后实践等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数学未知领域的热情,让学生用最饱满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小鸽.小学数学教学应与生活相结合[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2.

[2] 王淑霞.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向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

[3] 刘久成.“数学一实践应用”领域的教学[J].江苏教育,2002,10B.

[4] 杨豫辉.小学数学新教材“解决问题”专题教学事件调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4.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实践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