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新,宋显全
(1.黑龙江省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黑龙江 绥化 152200;2.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黑龙江 哈尔滨 150324)
绥棱县半山区高效混农林业工程构建技术及示范
贾国新1,宋显全2
(1.黑龙江省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黑龙江 绥化 152200;2.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黑龙江 哈尔滨 150324)
文章针对目前林业经济危困,木材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下滑的形势,结合农业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明显的特点,利用林区所拥有的土地资源优势,设计了半山区高效混农林业工程的几种主要模式,并对这些模式进行了示范,从中筛选出了对当前林业、农业有很好发展的生产经营方式,来解决林业发展后劲不足,资源贫乏的困境,为林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高效混农;工程构建;技术示范
试验基地设在绥棱国有林场管理局阁山林场、三吉台林场境内,三吉台林场位于绥棱县东南部,距县城45 km,地理坐标为127°30′04″—127°31′55″ E,47°18′24″—47°32′49″ N。阁山林场位于绥棱县东部,距县城30 km,地理坐标为127°20′30″—127°29′09″ E,47°20′40″—47°26′40″ N。两林场以山区丘陵地貌为主,处于小兴安岭南坡,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升高,平均海拔高253.5 m,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 ℃左右,最高温度36 ℃,最低温度﹣38 ℃,无霜期120 d左右,年降水量为55 mm左右,土壤以暗棕壤为主,有机质含量4.04%~4.61﹪。
2008年建立起了模式区,在两个示范林场1—4月经过进山实地踏查,根据其林下资源,植被情况,地貌特点,在不同地块建立了10个模式区,累计面积近5 hm2,并在部分模式区裁植了各种经济植物,提出了半山区混农林业优化示范模式及配置技术,对示范区内经济植物进行了详细调查、统计分析,确立了各模式区的组装模式,并得到了初步结论。
原试验设计的五个模式区(林-粮模式、蔬林区林-果-山野菜模式、中林区林-药模式、中林区林-山野菜模式、密林区林-菌模式)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林分密度不好界定,疏林、密林统统相混;二是林分种类也不是绝对的,试验的模式区建在不同的林场中,林木种类混杂;三是模式区的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区间试验误差大;四是模式区重复过多,工作量大、人力、财力所不及。因此在2011年对原试验设计做了适度调整,重点做了蔬林区和密林区两种模式的研究。
3.1 蔬林区(郁闭度小于0.5以下)林-果-菜模式区
3.1.1 目的 利用各单元进行科学组装,充分发挥林下植物资源的最大生物生产力和它的最佳经济效益,为发展林下经济研究总结出一套可借鉴的复合经营模式。
3.1.2 试验材料 试验地林分以榛材为主,经济植物有蕨菜、猴腿、黄瓜香、沙棘、黑穗醋栗。
3.1.3 试验方法 2009年4月15日在蔬林区(郁闭度小于0.5以下),其林间生长的次生林(主要为榛材树),密林区(郁闭度大于0.5)清除,并在其林缘边(草泽地)清除朵草后,按1 m×1.5 m的密度裁植经济树种。黑穗醋栗为1年生扦插苗,每穴双株,沙棘为1年生实生苗,每穴单株,裁植面积约1 000 m2,黑穗醋栗裁植面积约300 m2,密林区沙棘裁植面积约100 m2,黑穗醋栗裁植面积约1 000 m2。
2009年5月10日在此示范区裁植山野菜。密度为0.4 m×1.5 m。方法为:将山野菜(蕨菜,猴腿、黄瓜香)从附近林区挖出,并对根系进行修剪,按设计的株行距先把行间的杂草清除,再开15左右的深沟,蕨菜要全部埋入,其余两种是裸露心叶,然后浇足水,埋严土。蔬林区裁植蕨菜面积为100 m2,猴腿面积为200 m2,黄瓜香面积为600 m2,密林区裁植蕨菜面积为400 m2,猴腿面积为150 m2,黄瓜香面积为200 m2,示范区配置图如图1。
3.1.4 结果与分析 5月20日、6月15日、9月15日分别对经济植物的成活率,生长情况,经济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 △ ⊙ □ ⊙ △
⊙ △ ⊙ □ ⊙ △
⊙ △ ⊙ □ ⊙ △
图1 蔬林区模式配置图
注:⊙-山野菜 △-沙棘 □-黑穗醋栗
表1 蔬林区经济植物调查统计结果
注:产值是按每公斤山野菜1元批发价计算。
从表1看出,沙棘成活率较低,生长势弱,生长量小,而山野菜成活率较高,长势良好,根蘖率较高。沙棘、黑穗醋栗是灌木树种,喜温、向光性较强,林间多为散射光,不能完全满足沙棘、黑穗醋栗生长对光的需求:几种山野菜均为蕨类,耐荫性强,在林中温地、散光条件下更利于生长 。从实地观察看,这几种蕨类对光的需求(大到小)顺序依次为蕨菜、黄瓜香、猴腿。
3.2 密林区林-山野菜、林-菌、林-药模式区
3.2.1 目的 通过在(郁闭度大于0.7)的密林林下,适度清除天然次生林,分别建立林-山野菜、林-菌、林-药几种裁植模式区,目的是在抚育林正常管理的同时,短期内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林区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2.2 试验材料 林分以天然杨、桦树为主,次生林有桦树,柞树,榛材树等,经济植物有蕨菜、黄瓜香、猴腿、老山芹,平贝、木耳。
3.2.3 试验方法
(1)林-菜模式区。按设计的株行距(0.4 m×1 m),先把行间杂草清除,再开深15 cm左右的沟,蕨菜全部埋入,其余几种裸露心叶,然后浇足水,埋严土,配图方式如图2。
a c d b
b a c d
图2 密林区模式配置图
注:a、b、c、d分别代表猴腿、蕨菜、黄瓜香、老山芹
(2)林-菌模式区。在密林区林下,清林后将地面整理成畦状,将装袋栽植的木耳菌袋,放置在畦上,每五百袋为一组,放置五组,占林地面积50 m2,林下环境中管护。
(3)林-药模式区。对2008年7月15日播种的平贝(150 m2),今年进行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6月27日在平贝植株枯萎变黄时采挖收获。
3.2.4 结果分析
(1)林-山野菜模式区。5月20日、6月15日、9月15日分别对经济植物的成活率、生长情况、经济产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密林区经济植物调查统计
注:产值是以每公斤山野菜批发价1元计算的。
从试验结果看,4种山野菜都适宜在密林下生长 ,且能形成经济产量,依生长表现,产值情况,表现好坏的次序是老山芹、猴腿、蕨菜、黄瓜香。其中,老山芹的产量是黄瓜香产量的175%。说明在一定的投入、管理下,这种模式裁植老山芹效益较高。
(2)林-菌模式区。500袋袋装木耳菌,在耳色较淡、耳根收缩时开始采收,共收干木耳9.8 kg,收入294元(每公斤木耳按30元计算)。占林地面积50 m2,推算每667 m2产值为4 000元,扣除成本可纯收入2 000元左右,且栽培木耳方法简单,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
(3)林-药模式区。6月27日将上年7月15日播种的平贝采收,共收57.5 kg(面积150 m2),经济效益不明显。
(4)林-粮示范区。在半山区的特有区域上,针对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而粮食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进行互相组合,以3 m×4 m的株行距进行造林,并且在林间种植黄豆,示范区面积为5 hm2。
结果分析 ,由于是在全面整地的基础上进行造林,且林地营养丰富,给双方都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一是土壤得到了细化整理,二是养分得到了充分利用,三是株行距的加大为林木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所以当年的林木苗高生长提高了2%,粮食产量比农业区提高了8%。
一是筛选出了在半山区混农状态下适生的一些经济植物。
二是由于项目期短,一些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如有些经济植物(黑穗醋栗、沙棘、刺玫果、刺老芽等)还没有形成经济产量,无法评估其模式区的效果。
三是林间的杂草,天然次生林生长茂盛,常规管护工作量大,因此开展此类研究需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1005-5215(2016)10-0092-02
2016-09-12
贾国新(1964-),男,黑龙江绥棱人,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森林保护研究.
F326.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