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片的诗化尝试
——电影《梦开始的地方》创作后记

2016-11-21 03:07苏磊
新疆艺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巴彦诗化新疆

□ 苏磊

有个汽车品牌的广告:“如歌,如诗,如画”,让我一直十分喜欢,一个钢铁怪物居然被描述到了如诗如画的境界,广告的创意者的确用了心思。

长久以来,人们一提起主旋律影片,总摆脱不了严肃、刻板、说教的印象。造成这种印象既有历史的成因,也有主旋律影片固有的功能对创作者产生了一定的约束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电影逐渐走向市场化,影片也越来越注重商业性和娱乐性,尤其是国外大片的引进,更是给电影观众带来了新的观赏体验,这一切虽然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但同时也对国内严肃电影如主旋律电影、文艺影片的创作带来了一定冲击。尤其对于天山电影制片厂这样的小厂来说,冲击尤甚。我们知道,天山电影制片厂在中国电影界有着特殊的地位,从建厂之初,天山电影制片厂高举民族电影的旗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对天山电影制片厂而言,主旋律影片的创作与生产正是天山厂的重要功能之一,所以如何创作出既符合自治区乃至全国大形势的政治需要,也能符合观众喜闻乐见的观赏需求的主旋律影片,成了厂领导和创作人员年复一年重点讨论的话题。

对于内高班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题材,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天山厂每年一度的影片策划会都会涉及并展开讨论,但都因为其创作的难度而不了了之。一般来讲,以中学为平台的教育题材比较难做,而像内高班这种题材难度更大,原因是:1、故事选材范围很窄。封闭管理住校学生的生活本身就比较简单,学习,运动,休息。很难从中找出太多的戏剧冲突来构成戏剧的推动力。而对于一部正面歌颂内高班教育的影片来说,恋爱、打架之类的一些影片常用的桥段都是禁忌,当然,这些现象在现实中各个内地办学城市的内高班也都是严格禁止的,也是我们必须回避的。所以想找到一些能吸引观众眼球的故事线有一定的难度。2、画面单一,学校的生活就是教室、体育场和宿舍,一部九十多分钟的影片始终在这三点一线的场面中拍来拍去,你这个学校的校园无论多美观众都会审美疲劳,很快就会厌倦。这两条解决不好,就会使影片成为一部乏味的行业影片。

去年(2014年),为了迎接今年自治区成立六十年大庆,厂里决定推出内高班这个题材作为我厂六十年大庆的影片,这个决定的立意是很高的,因为这个题材既能表现出新疆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的建设成就,又能表达出对国家对新疆关怀的感恩之情。但当新任厂长高黄刚先生跟我约谈由我来担纲导演这部影片时,我心里充满忐忑,因为我深知这部影片的难度。高厂长本身就是电影学院毕业,是影视业的行家,他看出了我的顾虑,于是跟我谈了他对影片的构想,重点谈到要对这部影片做一个诗化的尝试,在画面上用大美新疆和大都市上海进行唯美的诗化对比,形成视觉反差。故事内容放在国家对新疆关怀的大背景下重点表现人与情,师生情,同学情,兄弟姐妹情,对“情”也进行诗化表达,让整个影片看起来就像一首诗!这段话让我豁然开朗,我立刻感觉到这是这个题材目前为止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这让我又想到了那个汽车广告,一个钢铁怪物尚且能够“如诗、如歌、如画”,这样好的一个题材为什么不能?

其实,诗化电影并不是一个创举,而是一个常见的电影表达形式,只不过以往我们多见的,都是文艺片甚至是以强调创作者个人表现形式的作者电影,主旋律影片采取诗化的创作形式并不多见,如何“诗化”一部主旋律影片对我们来讲也是一次新的尝试,所以说在接下来的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在剧本创作阶段,还是在拍摄、后期制作阶段,我们整个创作团队都紧紧围绕着“诗化”这两个字进行构思与创作,我们紧扣几条:1、唯美大气华丽的画面。2、动静结合的镜头运用。3、能用画面表现的则尽量不用和少用台词,甚至一些段落完全采用MV(音乐电视)的表现手法。4、使用借代物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情绪。

比如说在表现内高班的孩子思乡之情,我们就采取了多种方式来表达诗的意境。从影片开始采用了大量的航拍镜头,天山,戈壁,大片的葡萄园,连续的移动镜头让在葡萄园中飞奔的穆合塔尔看起来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把他考上内高班的喜悦心情瞬间传递给观众。接下来一组镜头,则是草原航拍,毡房里巴彦家欢乐的场面,又是连续的移动镜头。当进入阿依古丽家的时候,镜头静止了下来,在寂静中我们倾听阿依古丽坚决要上内高班的决心。接下来一组缓慢移动的镜头则是表现了巴彦对小白马的依依不舍,而小白马,则是我们设定为替代家乡的符号,即思乡的借代物。再往后的故事里,每到思乡的时候,都会有小白马出现,把到了上海以后孩子们对家乡的思念主要放在巴彦和小白马身上,小白马追着汽车送巴彦,小白马和巴彦在雪地上嬉戏,大量的移动与高速摄影,都强化了诗的意境。

当孩子们刚刚来到润禾中学第一次进入学校游泳馆那场戏,上海本地的孩子孙大疆等人笑话新疆的孩子们可能是旱鸭子。这场戏中,新疆孩子一句台词没有,仅仅靠表演和高速摄影的运用,就把新疆“儿子娃娃”不服输,拿出在涝坝里翻跟头戏水的“看家本领”折服了上海的孩子们情节表现出来。

当穆合塔尔和孙大疆因为语言的误会而产生冲突后,文慧老师为了解决新疆孩子和内地孩子融合的问题,特别举办了两个班的古尔邦节联谊活动。原剧本提示这场戏是一次篝火晚会,而我们的拍摄景地上海育才中学没有一块地面适合燃烧篝火。当我们发现学校有一个圆型喷水池的时候,我们临时改变了拍摄方案,把篝火改成了在池水中燃放荷花灯。燃放荷花灯是江南的传统,是祈愿祈福的一种形式。当拍摄完成,荷花灯这场戏的画面呈现要比篝火晚会更华彩更有感染力,也具有了诗的韵味。

阿依古丽因为眼疾而面临被退回原籍的可能,阿依古丽在雨中再次来到梦想大道跳格子这场戏,依然没有一句台词,仅靠表演和画面带来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让我们主创在看到第一次剪成的样片时都热泪盈眶。可惜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最后这场戏被剪短了,这让我至今为此遗憾。阿依古丽进手术室,也是一场几乎没有台词的戏(只有一些群杂),本来在剧本中这是一场过场的小戏,很短,但我觉得这场戏应该很感人,所以拍的时候也下了很大功夫。我跟摄影师商量,这场戏的重点在文慧老师对阿依古丽的那一个吻上,我说你要给我把灯光打得很神圣,像圣母一样。这场戏依然用了大量移动和高速镜头,最后在首映时,很多观众都在这场戏中感动落泪。

最典型的一场戏是阿依古丽父亲去世后阿依古丽奔丧的那一场,原剧本是一场夜戏,一直是阿依古丽的母亲坐在家里跟阿依古丽叙述父亲的死因和父亲对阿依古丽的期望。头天我们按剧本要求拍完了,但我觉得很不满意,太直白了,缺少意境,所以决定第二天重拍。第二天再拍的时候,我把气氛改到了黄昏,完全打乱了原有的故事逻辑,而是完全采用MV的方式,断弦的热瓦普和孤独悲伤的阿依古丽,加上闪回父亲生活的片段,让这场戏既有悲伤的情绪,也有了意境。

全片最长的音乐段落出现在孩子们从内高班毕业到大学后各自走向工作岗位,再到相聚,相约,一起回到润禾中学看望文慧老师这一段,全长约十几分钟。在这里我们需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很长的时间跨度,新疆的发展变化,各自的生活工作状况,孙大疆来援疆给阿米尔捐车,去寻找巴彦,给巴彦送白马,践约一起从各地奔赴上海等。我们除了采用微信和字幕的方式来说明他们现在的身份和各自的情况外,依然没有使用台词,完全采用MV的诗化表达来表现这一系列的情节。其中尤其是孙大疆给阿米尔送车那一段,由于隔了五年,阿米尔一下没能认出孙大疆,孙大疆就在高原戈壁上跳起了阿米尔教他的塔吉克鹰舞,成为我至今最喜欢的一场戏。当时我们还在上海拍摄期间,有一位维吾尔族的女记者来现场采访,我们就给她放了一些我们已经拍好并粗剪的样片,这场戏让女记者热泪盈眶。是的,这本是一场欢乐的戏,但却能使人热泪盈眶,包括我自己。因为这正是我们心目中追求的最纯真的超越民族的兄弟之情!

影片首映后,很多人都跟我说,你们拍的是一首诗!听过很多对影片的赞誉,唯有这句让我如释重负,说明我们对这部影片努力追求的诗化尝试得到了认可,所有拍摄的艰辛与劳累都在这一刻化为乌有,只剩欣慰。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认真有追求地去拍摄主旋律电影是一定可以成功的,观众的认可就是我们的动力,我们一定会以加倍的热情、努力与艺术追求去做好今后每一部的主旋律电影,为新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图片由蒋建斌提供)

猜你喜欢
巴彦诗化新疆
拥抱冬奥 共向未来
拥抱冬奥 共向未来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航拍巴彦呼硕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谈赫拉巴尔“河畔小城”三部曲的诗化叙事艺术
新疆多怪
废名诗化小说的叙事策略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