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信息查寻行为研究

2016-11-21 01:22龚珏萍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信息卡方中学教师

龚珏萍(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中学教师信息查寻行为研究

龚珏萍
(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中学教师围绕教学任务所开展的信息查寻行为,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渠道、信息检索能力、获取障碍等方面探索中学教师信息获取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并基于人口统计学开展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对中学提出4条建议,以期为提高学校信息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信息查寻;中学教师;教学任务;中学图书馆

近几年,国内图情领域的研究主体仍是高校用户群,与国外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存在着较大差距,但随着国内用户行为研究的不断发展,更细化的特定群体的信息行为的研究逐渐引起重视。因中学教师与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工作背景具有较大差异,对中学教师群体信息行为特征开展研究有利于探寻教师大群体下不同小群体的行为特征。鉴于此,笔者以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学教师围绕教学任务的信息查寻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

1 研究设计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运用访谈法对10位教师进行结构化访谈,以了解教师信息获取行为概况,在相关文献调研以及访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对更大范围的教师进行调研,以完善本次研究,探寻教师信息查寻行为模式。针对问卷发现的问题对部分教师进行第二轮访谈,以对问卷无法解释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

1.2样本分布

以四川省和重庆市部分中学教师为对象,共发放纸质问卷360份,回收332份,回收率91.7%,有效问卷319份,有效回收率93.4%。此外,回收有效电子问卷34份,研究样本量共计353份,运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353位被调查教师所教科目涵盖中学所开设的全部科目。从性别来看,男教师170位,女教师183位,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从年龄来看,21~30岁教师103位,31~40岁教师99位,41~50岁教师106位,51岁以上教师45位,除51岁及以上老教师的人数稍少,其他三个年龄阶段教师人数大致持平;从教师身份来看,班主任教师127位,非班主任教师226位,班主任教师和非班主任教师比例大致为5:9。

2 调查结果分析

2.1信息需求

(1)教学信息需求。

①因子分析。对教学信息需求进行因子分析后,共提取了5个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子,这5个共同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024%,即用这5个共同因子代替原有的25个变量可解释原始变量包含的7成信息。因此,这5个公因子能够较好描述中学教师的信息需求情况(见表1)。

第一个共同因子包含的8个项目均属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将其命名为“培养学生能力”。第二个共同因子包含的5个项目均属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道德观念,将其命名为“培养学生三观”。第三个共同因子包含的5个项目均属于教学中对新媒体使用的教学信息,将其命名为“运用教学媒体与新技术”。第四个共同因子包含的4个成分均属于教师在备课环节中为更好开展教学所需要的辅助教学设计的信息,将其命名为“辅助教学”。第五个共同因子包含的3个成分均属于教学任务指导下教师开展备课的指导性信息,将其命名为“课程与教学设计”。

表1 教学信息需求旋转成份矩阵

结合王道俊[1]对教学任务的划分,因子三、四、五可对应“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因子一可对应“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因子二可对应“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和态度”。因此,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所提取的主成分与已有研究对教学任务的划分高度吻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学教师在教学任务下的信息需求。

②身份与教学信息需求的方差分析。为了解班主任教师和非班主任教师在教学信息的需求上是否存在差异,笔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班主任教师和非班主任教师的教学信息需求进行比较,不同身份教师的教学信息需求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教师身份与信息需求的独立样本t检验

如表2所示,班主任与非班主任教师的教学信息需求在“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三观’”、“课程与教学设计”存在显著差异,在“运用教学媒体与新技术”和“辅助教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笔者又计算了班主任教师和非班主任教师不同维度信息需求的均值,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能力和“三观”的信息需求的均值分别为4.46和4.22,而非班主任的为4.30和3.92。导致上述差异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工作角色的不同,因为班主任除教学职责外还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承担学生思想品德、集体观念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教育的责任,[2]而科任教师主要承担教学任务,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教育较少。

③所教年级与教学信息需求的方差分析。如表3所示,通过方差齐次性检验后得知,对“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三观’”、“运用教学媒体与新技术”、“课程与教学设计”检验变量而言,四组样本的方差差异均未达到显著,采用LSD进行多重比较。就“辅助教学”而言,该群体样本的方差不具备同质性,采用Games-Howell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均值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由于篇幅限制,多重比较结果仅列出P<0.05(即组间均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对比组)。

如表4所示,在“培养学生‘三观’”维度,初一、初二年级组教师与高一、高二年级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均值差为正,说明初一、初二年级组教师比高一、高二年级组教师更倾向于培养学生“三观”方面的信息获取,这与学生的年龄分组有关,因为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大都为12~14岁的少年,心理学家将这个年龄阶段称为“危险期”,所以,初一、初二年级组教师会更加重视对学生“三观”的培养。在“运用教学媒体与新技术”维度,初一、初二年级组教师与初三年级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均值差为正,说明初一、初二年级组教师比初三年级组教师更倾向于教学媒体与新技术方面信息的获取,因为初一、初二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完全形成,教师更加需要通过动画、图片等更为形象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在“课程与教学设计”维度,高三年级组教师与初一、初二年级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均值差为正,说明高三年级组教师比初一、初二年级组教师更倾向于课程与教学设计方面信息的获取,这与高三阶段的学生处于升学考试的关键时期有关。

表3 方差齐次性检验(年级)

表4 各特征组均值多重比较结果简表(年级)

(2)信息源需求。

如表5所示,中学教师对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大纲的需求程度是最高的。选择信息源时,中学教师以传统的书本资源和手工查阅为主,以就近性、易用性为原则,这与谭玮琼的调查结果相近。[3]虽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对网络资源以及电子资源的利用逐渐增多,但网络资源多用以辅助教学,如课后练习、多媒体素材,对扩宽学生知识面的信息获取较少。表6也反映出中学教师对学术期刊及会议论文的利用程度不高,这与学校图书馆缺少对学术期刊的订阅及部分教师没有阅读期刊文献的习惯有关。

通过教龄变量与信息源需求变量的相关分析发现,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对教科书的需求呈递减趋势,而对个人教学笔记的需求呈现递增趋势。表6为教龄和信息源需求的卡方检验,以检验教龄对信息源需求的影响是否显著,检验结果显示教龄是造成中学教师信息源需求显著性差异的因素。

表5 信息源*教龄相关分析

表6 信息源*教龄交叉分析卡方检验

2.2信息获取渠道

中学教师信息获取渠道的分析结果见表7。整体而言,中学教师在选择信息渠道时,对非正式渠道的利用程度要高于正式渠道,他们选择信息渠道时从身边出发,以线下方式为主。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中学教师对图书馆及其数据库的利用程度较低。鉴于此,笔者通过访谈得知,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陈旧,经费限制以及学校图书馆难以提供很好的服务是导致中学教师对学校图书馆利用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通过性别变量与信息获取渠道变量的相关分析,发现男女教师对信息渠道的选择存在差异,相对于女教师,男教师更多地选择网络搜索引擎和各类网站作为其信息获取的渠道。表8为性别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性别是造成中学教师信息获取渠道选择显著性差异的因素。

2.3网络信息检索能力

(1)检索提问式。受访教师通过互联网查找信息时通常使用的检索提问式的统计结果见表9。结果显示中学教师检索信息时关键词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相比男教师而言,女教师更倾向于使用自然语言进行检索,她们使用短语和句子进行检索的比例要高于男教师。表10为性别和检索提问式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在选择检索提问式时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7 信息获取渠道*性别相关分析

表8 信息获取渠道*性别交叉分析卡方检验

表9检索提问式*性别相关分析检索提问式性别总计男女计数147 140 287性别内的% 68.7% 57.4%短语计数33 48 81性别内的% 15.4% 19.7%句子计数34 56 90性别内的% 15.9% 23.0%总计计数214 244 458

表10 检索提问式*性别交叉分析卡方检验

(2)检索技巧的掌握。表11所示为中学教师通过互联网检索信息对检索技巧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教师最多仅掌握三种检索技巧,且掌握三种检索技巧的人数非常少,绝大多数教师仅掌握不足两种检索技巧,且近30%教师并不掌握这些高级检索技巧,由此可见,中学教师对检索技巧的掌握程度不高。此外,随着年龄的递增,中学教师对大部分检索技巧的掌握程度总体上呈递减趋势。表12为年龄和检索技巧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对检索技巧的掌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1 检索技巧*年龄相关分析

表12 检索技巧和年龄交叉分析卡方检验

(3)检索策略的使用。表13为中学教师对检索策略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受最省力法则的影响,接近一半的受访教师最常使用自下而上的检索策略,即选用其所想要查寻信息的特定的关键词出发,如果反馈结果未达到期望,则选取特定关键词的上位概念,逐步扩大检索的范围。通过年龄变量和检索策略变量的相关分析后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选择检索策略时存在差异,年轻教师更喜欢采用结合的策略,但随着年龄的递增,老教师更多的倾向于选择单一策略,将两种检索策略结合使用的人数呈下降趋势。表14为年龄和检索策略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对检索策略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3 检索策略*年龄相关分析

表14 检索策略和年龄交叉分析卡方检验

(4)反馈结果的浏览页数。表15为中学教师对检索反馈结果浏览页数的统计结果。对于反馈的结果,浏览页数在3~4页的教师最多,超过样本总量的一半,但总体而言,受访教师对反馈结果的浏览量较少,80%的教师浏览量不超过4页,这与教师自身的检索技能和查寻时间限制两方面的因素相关,表16为年龄和反馈结果浏览量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其相伴概率为0.797>0.05,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对检索反馈结果的浏览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5 反馈结果浏览页数*年龄相关分析

表16 反馈结果浏览量和年龄交叉分析卡方检验

2.4信息获取障碍

表17为中学教师信息获取障碍的分析结果,受教学任务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紧急性的影响,查寻时间限制是中学教师面临的最主要障碍。通过年龄变量与信息获取障碍变量的相关分析,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信息获取障碍方面存在差异,年轻教师更多面临信息质量层面的障碍,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学教师在个人层面的障碍更突显。

结合2.3的调查结果分析后发现,由于中学教师的信息检索能力较弱,加之对反馈结果的浏览量较少,导致其查找不到所需信息或是所查信息不能满足需求;高年龄段教师(40岁以上)因缺乏一些必要的检索知识,还面临如何使用检索策略的障碍,部分教师不知道采取何种策略缩短查寻时间以提高检索效率。信息的时效性、经济性和可获得性等方面的限制是教师所面临的最主要障碍。表18为年龄和信息获取障碍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年龄是造成中学教师信息获取障碍显著性差异的因素。

表17 信息获取障碍*年龄相关分析

表18 信息获取障碍*年龄交叉分析卡方检验

2.5研究小结

笔者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中学教师教学信息需求的三个维度,并将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发现本研究结果与王道俊关于教学任务的定义较为吻合。[1]接着,笔者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考察人口统计学因素对行为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男教师和女教师、班主任教师和非班主任教师的信息行为特征差异显著,表明人口统计学因素对行为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

3 讨论与建议

3.1加强资源建设,提高信息质量

目前,多数中学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很难满足教师教学的信息需求,影响教师对图书馆的利用。鉴于此,图书馆应调整馆藏结构,增加教育类和学科教学类图书,定期更新图书,订阅必要的学术期刊;对馆藏资源进行科学分类,提高读者的查找效率;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剔除陈旧过时、流通率很低的图书与期刊。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教师对电子资源的需求逐步加大,学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购买专业数据库,或加强与本地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丰富教师的信息源,满足教师对电子资源特别是电子期刊的需求,让教师充分了解最新的研究方向与成果,构建相应的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4]

3.2转变服务方式,完善信息环境

现阶段,大部分中学图书馆仍停留在提供传统的借还及阅览方面的服务。图书馆员应更新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方式。图书馆员要充分了解教师需求,主动寻求馆藏资源被读者使用的最大值,提高资源采购的针对性。而且图书馆员应积极加强与教师的联系,掌握教学动态,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信息需求。

3.3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信息素养

前述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高,导致检索结果满足需求较低。图书馆除了开展教师的信息检索技术培训,通过数据库基本知识、计算机与联机检索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检索能力外,还要针对不同学科开展学科教学软件应用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4支持教师研修,拓宽信息渠道

学校内的学科小组以及年级组应经常开展交流,通过人际间的面对面交流和讨论增强教师间的情感联系。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必要的进修与培训、专题讲座与学术性研讨会,让教师通过培训与讲座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学科专业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拓宽自身的人际网络规模。教育行政部门也应成立研培中心或名师工作室,鼓励本区域不同学校的教师开展交流,让不同学校教师能吸收其他学校教师的优秀成果。

中学教师在查寻信息时呈现出信息需求多样性、信息渠道广泛性的特征,教师能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人际渠道和网络渠道以获取信息,但教师的信息检索能力有待提高。中学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水平对教育工作将产生重要影响。故中学图书馆应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以履行辅助教学的职责,满足教师需求。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63-165.

[2]梁淑芹,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4-266.

[3]谭玮琼.中学教师网络信息行为的调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8,152(4):54-58,97.

[4]李凌云,等.小学教师网络信息行为个案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2):67-69.

Study on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Gong Jue-ping

Applying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under teaching task.It analyzes the features and rules of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pulation stat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demand,information access channels,information retrieval capabilities,and obstacles of access.Meanwhile,it puts forward 4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existing problem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level.

Information Seeking;High School Teacher;Teaching Task;High School Library

G254.97

A

1005-8214(2016)10-0006-06

龚珏萍(1990-),女,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教师,研究方向:情报学。

2016-01-18[责任编辑]阎秋娟

猜你喜欢
教学信息卡方中学教师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
教师作品
卡方变异的SSA的FSC赛车转向梯形优化方法
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三大抽样分布的理解与具体性质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融合HTML5技术实现智能化教学的运用研究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