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薇
【摘要】《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作为一本理论性与专业性较强的书籍,对音乐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首先,该教材具有一定系统性,教材总体结构分为十五章,除了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教材与教学模式、方法等还增加了微格教学训练等内容,另外在实际应用中,为培养更多人才,通过微格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将对《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教学改革思考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教学改革 分析
【基金项目】南阳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实践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NIT201 6SJJG-02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8-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课程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作为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据此为了实现该目的,高校应对音乐教学予以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笔者将分别从:《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分析、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学改革措施应用,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分析
总的来说,《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特点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定位培养目标
实际上,《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这门课程原本就属于学科教育学范畴内,它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课程目标为: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同时树立音乐教师的责任感,帮助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工作。其课程内容则包括:学校音乐教育历史、音乐教育教学基本理论、音乐教材分析、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研究、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分析等。
(二)选编教学内容体现了学术性、原理性、实践性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编写不仅体现出音乐教学论的基本框架,同时还结合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问题,不仅沿袭了传统教育理论,还引用了当代教育思潮,总的来说,对音乐专业学生今后的教育实习奠定了重要基础。另外,《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还具有一定实践性,该教材中引用了多个教学案例,将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在一起,避免了“纸上谈兵”的现象发生。
二、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一)缺乏先进教学观念
当前大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仍然应用传统填鸭式以及满堂灌的模式,仍然存有的教学理念为以教师为中心,或者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方法缺乏新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学习热情,因此难以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音乐思维。举个例子,在上音乐课时,教师在播放某一首音乐时通常要先介绍该音乐的曲式结构、创作手法和背景、作者简介、配器手法、思想感情以及乐器知识等。虽然看起来好像教师讲解的内容很丰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太感兴趣,甚至听完这些理论后已经没有兴趣再欣赏音乐,而且教师讲解完这些内容后已经没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这样,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无法提高。
(二)缺乏对作品的深入探究
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陶冶性情的过程,还是一个了解新事物、积累新知识的过程。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缺乏自己的探究和理解,仅仅照本宣科,以教科书为中心,缺乏多样的教学思路,缺乏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举个例子,教师在播放《欢乐颂》,贝多芬的名曲,这首曲子有着鲜明的形象,非常有感染力,学生接受程度高。但实际上,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作者欲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作品的深层意境,教师可以选择引导、启发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些,仅仅用乐器将作品演奏几遍,或者教学生唱作品的高潮部分,这样就导致音乐教育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因此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三)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时热衷于设定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就会进行引导。举个例子,教师在播放《野蜂飞舞》乐曲时,一味的想让每位学生想象野蜂飞舞的情形。实际上学生得到的感受除了野蜂飞舞,还可能有飞车、飞机行进等,即便这些想象不算贴切,但也反映出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往这方面稍加引导,就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力。
三、《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学改革措施应用
(一)采用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法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也被称之为微型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是通过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使用一些教学技能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小规模的教学活动,通过录制录像和视频,从而给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讨论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微格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设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根据微格教学法的教学要求将音乐教学分为若干个部分,引导和带领学生对各部分进行定格研究,通过感受以及观摩等增强学生对音乐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并对学生各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训练和总结,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高校音乐在开展微格教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通常以6-8人为一组,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微格教学对学生的分组方式非常重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综合考虑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根据不同教学科目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灵活分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如果教师在教学初期,对学生还不够了解,可以按照入学时的复查成绩或寝室为单位进行分组。有教学实践表明,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采用灵活的分组方法,能够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学习其它同学的长处,及时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尽量保持小组成员的稳定。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详细做好发言和讨论的记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总结内容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对讨论记录的分析,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微格教学。
(二)优化结构体系
大学生早已经错过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想要在有限时间内学会专业音乐技巧和理论有些不科学。针对这种情形,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制定合理并有效的课程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品的赏鉴与音乐的基础知识学习属于必修课程,针对文化层次,两者都非常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其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也有所不同。针对其内容,它将音乐知识面进行了拓宽,增加了信息量,并有效减少知识点难度。因此,对于音乐素质的教育还需要先培养出优秀的教学结构体系,将音乐素质的教育全面贯彻于整个教学体系中,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有效的课后学习
课后的学习和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微格教学法所组织的学习小组有助于学生课后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训练专题,引导学生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比如在学习古典音乐这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课后讨论莫扎特的个人作品及作品风格,学生通过网络和录像等方式收集作者生平、经典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特色以及音乐风格演变等资料,学生共同讨论和分析,并记录整个学习过程。通过这种课后学习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完善的评价体系
微格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不同,重视对学生技能学习过程的关注,所以需要对学生的音乐技能学习状况进行系统的衡量和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微格教学法的评价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使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另外,过程评价与激励评价、多元化评价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开展实践活动
针对音乐的学习,主要还需要学生自己来领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他们的学习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其创新思维是否能够有效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教师所教内容转化为自身的东西,然后在教师传授的技巧上,从而衍生出新的观点。为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程度,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从活动中找到相应的灵感,并需要试着创作歌曲,且还可以通过舞台设计与配乐朗诵来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其中感受到来自美的愉悦,能够得到情感的熏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对其创造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着培养与促进的作用。如果有条件的话,学生可以去剧院或音乐厅去看音乐会,可能这种氛围中得到灵感的启发与思维的碰撞。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内容特点,高校音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这种现状下,我们必须对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根据《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内容,加大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分别从:采用微格教学法、优化结构体系、有效的课后学习、完善的评价体系、开展实践活动,五个部分进行了阐述,以此促进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高质量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博.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 音乐时空,2013,14:142-143.
[2]林英碧. 音乐教育理论的新视角探论[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9:90-92.
[3]于学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课程的反思与构建[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3:165-168.
[4]杨华.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S1:93-96.
[5]冯巍巍.《学校音乐教学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其思考[J]. 齐鲁艺苑,2011,05:31-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