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锋
【摘要】现代课堂教学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专业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时代课程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 反思 有益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01-01
一、教师应反思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尽管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随便改”,“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为什么?因为教师在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关注的是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的“教参”,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终而实现教师事先的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因此,在新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和关心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
二、教师应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当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时尚。教学中,教师们大都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且无论什么样的内容都采用,使用次数频繁。整个课堂看上去气氛活跃,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显得不够,才分好组,刚说几句,就被教师止住安排了下一个内容,合作学习显得匆忙、不够充分。
因此,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长期的实践。现在有很多“新课改公开课”、“研讨课”,一讲“合作”就是“小组”,什么课都是小组讨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而很少考虑这样的话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从组织形式上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模式,这是一个小型的学习型组织,但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看到小组学习处于一种“无组织状态”,没有游戏规划,乱哄哄一团,很少有实质性的讨论。结果,“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的“放羊”。不否认“新课程的课是要新”,这并不是在课堂上花样百出,变来变去的手法奥妙无穷,有一点却是明显的,这就是忽视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不难看出,这样的课,学生是有所高兴、快乐,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实用性不够,教师在课后还得用更多的时间来补课,因为学生在课上并没有掌握什么!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民主,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些教师就认为现在的课只要“放”就是好课,却忽略了课堂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认为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如:意见不统一时、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提出的教学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成为一种摆设,无意义,等于谋财害命。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这样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应反思课堂中教学方式、方法变化
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根据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出来的,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很难,就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根基。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主导45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样的做法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对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这种方法其实质是“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
因此,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必须改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在现代教学实施中要注意努力做到:第一,要结合思想品德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与教材有关的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消费者的维权途径”问题,这在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第三,思想品德课教师还要结合教材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四、教师应反思传授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现代教育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培养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现代教育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深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拓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能够授之以渔,终身有益。
参考文献:
[1]万国军.教师如何实现深度教学反思[J].教师.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