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川
【摘要】新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的、结构、内容、评价和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要切实落实新课标的这些要求,最根本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学化学教师应如何转变教学“行为”,以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课程改革 中学化学 教师行为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8-01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和延伸,新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的、结构、内容、评价和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这些要求,则需要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行为。这是当前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
具体来说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构建自身认知结构、发展认知能力的助手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此学生所正在体验的一切”。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该充当的是帮助学生构建自身认知结构、发展认知能力的助手。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并优选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方法、思维、技能的培养,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营造一种主动接纳、支持、宽容的课堂氛围。(5)应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
二、教师由传统的师道尊严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平等者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为此,学生常常被教师居高临下地看待,形成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不了解学情,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允许学生有任何异议,使师生关系变得冷漠或矛盾丛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和逐步深入,那种高高在上,唯我是从的教学思想和做法,只会引起学生的不知所措和怨声载道,常常促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无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过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积极主动的、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三、从传统的教师之间竞争关系转变为教师间相互交流合作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活动仅仅是一种个体话动,虽然教师之间也有集体合作,但他们之间的合作通常是小范围特定的环境下的合作,更多时候他们的关系是竞争,教师之间互为竞争对手而非合作者。新课程改革下,呼唤教师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特征的学科,相同实验不同的老师展示和带动学生做会产生不同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如果老师之间一起探讨交流经验,进行总结,那么化学课堂教学会达到理想的结果。由于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现在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四、教师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机制,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课程是链接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纽带,是确定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不同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决定了课程观的不同,决定了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特征。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研究者。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给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每一个化学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的素质,也是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重要标志。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表现在:(1)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包括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等等。(2)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设计,做到和谐自然,充分把握教学情景设计的重要性。(3)对教辅、教具、课件等的自主开发。开创适合自己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 4)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可共享的课程资源, 在充分认识和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将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统一起来,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本着眼点和归宿。同时,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进,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五、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
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特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身心发展又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支持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评价学生,要全面看待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现状,作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引导学生向“知识丰、能力强、品质优” 的方向发展。
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转变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动态化
传统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静态评价,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适应新课程的动态教学评价体。和传统的静态教学评价相比,新的评价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2)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教学评价也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之间互动的过程评价。(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4)必须把各种教学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动态把握学生各种索质发展的整体状况。
参考文献:
[1]多尔. 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观(上)[J].外国教育资料,1996(6) [2]蒲蕊.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G].教育研究,2002(2)
[3]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 2000
[4]叶澜.让课堂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 1997(9).